王东
【摘要】本文强调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展开价值,分析了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从重点落实对设备的有效维护管理、持续完善故障应急处理方案方法、定期组织维护知识的培训及比赛、常态化落实维护工作的考核评价这几方面入手,阐述了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优化展开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7..018
广播电视是人们接收信息的重要途径,在满足人们精神生活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就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为了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在新时期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速度与技术更新升级速度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业务的现实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难度与工作量也显著增高,出于对维护广播电视业务质量的考量,持续优化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方法策略是必然选择。
1.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展开价值分析
广播电视业务的展开是保证所有人民群众均能够迅速获取重要信息的主要手段,最具代表性的工程项目为电视户户通、村村响工程。依托相关工程建设的展开,体现出了党和政府关心关爱广大基层农民群众,是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党与国家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出于对提升广播电视业务实效性的考量,落实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是必然选择,其可以彻底解决设备维修远、维修难、运行难的问题。综合来看,落实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在新时期背景下,持续推动广播电视维护工作的升级也是必然选择。
2. 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主要特征分析
第一,适应播出时间增大的现实需求。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也呈现出明显的上涨趋势,节目播出时间也随之增加。为了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始终稳定在正常播出的水平下,必须要引入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且保证相应维护工作能够满足播出时间增大的现实需要。此时,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难度上升,相应工作方式也需要落实持续性优化。第二,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展开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是新时期的必然趋势,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持。第三,传输方式的多样性增加。在以往的广播电视播放工作中,所使用的工作技术为单频道播放技术,但是这种播放技术不再适用于目前的广播电视播放工作需求,相应传输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相对应的,原有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策略也不再适用,维护工作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所以必须进一步优化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策略。
3. 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优化展开策略探究
3.1 重點落实对设备的有效维护管理
在展开广播电视设备的维修工作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全面收集、整理维护信息,并形成广播电视设备技术档案,为后续设备故障问题的准确判断提供参考。基于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切实掌握广播电视设备在正常状态与故障状态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实施设备故障问题排查,深入、准确分析故障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故障处理策略。
设备维护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实际运行情况与温度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关系,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着重关注、控制温度因素,重点对容易受到温度影响的元件、动作频繁的元件、容易出现损坏的元件展开频繁性的检查工作。定期展开设备除尘,避免由于积灰而导致设备运行温度大幅上升的问题发生。在此基础上,还要落实对接触不良、泄露、打火、过热变色等缺陷的检查工作,监测与风冷、电源相关的部件温度情况,实现对故障问题的精准预测。另外,笔者认为,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做好广播电视设备的调试工作,并利用基层广播村村响的宣传作用,对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工作内容展开重点宣传,充分发挥广播“村村响”系统的防灾减灾、应急响应、日常宣传等功能,丰富挂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内容。
受到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影响,推动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也是必然趋势。实践中,要求结合信息技术对广播电视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展开跟踪式管理,实施提取设备运行数据上传至信息化管理平台内,自动对比相应数据库中的标准运行信息,提升故障问题的反应速度。一旦发现故障问题,管理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发出警报,提示相关工作人员迅速展开针对性分析处理,提高广播电视设备的管理维护水平。
3.2 持续完善故障应急处理方案方法
日常巡检是保证广播电视设备运行安全稳定性的重要工作,需要相关技术维护人员对广播电视设备的运行状态落实常态化的、反复性的校验检测,保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设备故障,同时第一时间实施故障针对性处理,将故障问题控制在最小水平,避免引发更大的问题,促使广播电视设备长时间稳定在正常运行的水平下。在此过程中,针对一些频繁发生故障的设备或是部位,需要制定出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可以在出现故障问题的第一时间实现应对。
在此基础上,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对部分因工作疏忽而产生的技术性问题落实重点关注,最大程度控制、降低人为因素导致故障的发生概率。基于这样的情况,要求制定出相应技术维护工作操作流程的管理规范。实践中,要求相关管理部门编制专项检修计划以及检修表,保证所有工作人员明确的检修时间、检修内容等等。实践中,依托计算机设备的辅助提升检修工作的效率效果,提高数据信息采集的速率与全面性,推动检测质量与精准程度的增强,更好维护广播电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另外,一旦发现广播电视设备出现运行故障,那么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展开处理,归纳故障情况、诊断以及处理等方面的信息,并全面递交至上级管理部门,实现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升级。
故障检修期间,相关工作人员要提前落实外观检测,确定待检修广播电视设备的运行情况,观察元件、指针表等是否处于正常运行水平,判断是否存在烧焦味道。在佩戴防电及安全防护手套等安全用品的基础上,通过触摸的方式确定出接触头、散热设备、风机等区域是否存在温度过高问题,结合专业检测仪器的投入获取精准数据信息,方便相关工作人员迅速、精准确定出故障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准确判断出故障问题时,严禁随意更换元件、改变线路,防治产生更大的安全隐患,提升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可靠性。
3.3 定期组织维护知识的培训及比赛
出于对提升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质量的考量,必须要定期展开有关于维护工作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部署会议或是技能比武活动,保证所有工作人员明确工作方向与目标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能力及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例如,在实际的维护业务知识培训活动中,应当积极邀请一流技术人员、专家等就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系统构成和设备常见故障处理技术作了通俗易懂的讲解。理论培训结束后,还需要组织实操培训,要求参训人员就信号搜寻和设备常见故障处理进行实操,熟练掌握广播电视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开卡技术,并落实培训考核。依托这样的业务知识培训工作的展开,为区域广播电视服务搭建起长效运维平台,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均可以熟练掌握广播电视设备的操作和故障排除方法,依托专业培训不断充实新知识、更新新观念、掌握新政策、开拓新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为推进广播电视直播长效运维机制建设与完善提供有力支持。再此基础上,要结合工作部署会议完成广播电视维护工作的准确部署,促使相关工作人员明确掌握后续工作目标与要求,包括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提升信息上报、故障上报、情况上报的速度与质量;做好维护设备期间的安全工作,实现明确责任、专人负责等等。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定期组织技术维护工作技能比武活动,并利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相关人员对技术维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技能熟练程度,以此推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升级。
3.4 常态化落实维护工作的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工作的展开是保证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效率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準确定位维护工作中包含的问题与缺陷,并对现阶段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成效展开明确与评价,为工作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支持。实践中,需要组建起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服务考核组定期对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服务工作的成果展开考核评价。在此过程中,要求考核组随机抽取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服务分中心、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服务站、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服务代办点等维护服务工作点落实评估考核。通常情况下,从服务站点设置、技术人员配置、公开公示、制度执行、宣传发动、设备储备、工号管理、维护记录等环节进行评估考核,并结合考核结果完成对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整体性评价。依托这样的策略落实,可以保证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服务工作管理有序、运行正常、维护有效、服务到位,为广播电视的长时间稳定运行创设更好条件。
另外,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出第三方机构在考核评价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方面的客观性与专业性优势,要求第三方机构随机抽选管辖区域内的多个用户开展实地问卷调查摸底,结合逐户走访、数据核实、信息收集,确定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用户满意度,体现出对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基本权益的高质量维护。
总结:综上所述,落实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特别是在新时期背景下,持续推动广播电视维护工作的升级也是必然选择。通过重点落实对设备的有效维护管理、持续完善故障应急处理方案方法、定期组织维护知识的培训及比赛、常态化落实维护工作的考核评价,提升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效率效果,推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升级。
参考文献:
[1]李翠.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与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22):178+180.
[2]林青华.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及对策[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1):85-86.
[3]李晓斌.论新时期县级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通讯世界,2019,26(1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