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莉
首份监管文件出炉,网红产品惠民保野蛮生长时代将终结!
近两年,惠民保迎来爆发式增长。几十元、一百多元保费能撬动上百万保额,惠民保迅速成长为现象级“网红”产品,呈现出“多地开花、逐步下沉”的态势。不过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同质化竞争、商业可持续性等风险。
6月2日,银保监会网站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项目,即业内俗称“惠民保”。《通知》明确,要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对低价恶性竞争、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重点查处,维护市场秩序。
自2020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后,“惠民保”在数十个城市地区迅速铺开,2020年更被业界视为“惠民保元年”。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23省82个地区179个地市推出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累计超4000万人参保,保费收入超50亿元。
不过,风光之下隐忧也在凸显。当前惠民保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部分地区保障方案数据基础不足、缺乏风险测算,并未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医疗费用水平、基本医保政策、投保规模等基本要素,也未充分利用既往医保数据进行精算定价。
二是定制医疗保险业务受众广,要求承保公司具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建设,能够實现与医保系统对接并完成一站式结算,同时对线下客户咨询、理赔等服务能力也有较高要求。目前部分承保公司业务经验、风控能力不足,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可持续服务能力不强。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大多数项目刚启动,业务模式、保障责任、费率水平、增值服务等仍在探索之中。”
这正是《通知》发布的背景。《通知》鼓励保险行业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定制医疗保险的保障方案制定、经营风险、业务和服务可持续性以及市场秩序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保护好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医疗保障需求。
为规范相关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质量,《通知》制定和出台相关的管理规范和监管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强化依法合规方面。《通知》要求保险公司按照商业保险经营规律和市场化原则,科学合理制定保障方案。规范业务开展,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压实主体责任方面。《通知》要求总公司对开展定制医疗保险业务负管理责任,须审核保障方案和承保产品,加强统一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完善内部问责机制。
在明确监管要求方面。《通知》要求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对低价恶性竞争、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重点查处,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业务平稳运行。
加强行业自律方面。《通知》要求鼓励行业协会发挥自律组织作用,积极参与属地保障方案拟定,探索建立定制医疗保险服务规范,搭建行业交流平台。
据悉,“惠民保”价格较低、覆盖面广的优势,吸引了不少保险机构积极投身其中。为此,《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对开展定制医疗保险业务负主体责任。总公司须审核保障方案并出具授权书、精算意见书和法律意见书,指导和督促分支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加强业务全流程管理,完善落实内部问责机制。
在确定参与项目7个工作日前,保险公司应将保障方案报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并于每年3月31日前向银保监会派出机构报送上一年度项目运行情况报告。
《通知》还强调,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应注重对新业务、新模式的动态跟踪,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监管工作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于重点查处问题,《通知》划定10条红线:
保障方案缺乏必要的数据基础;
未按规定使用备案产品或未及时报告保障方案;
参与恶意压价竞争或承保价格低于成本;
违规支付手续费、经纪费或其他费用;
夸大宣传、虚假承诺、误导消费者;
拖赔惜赔;
冒用政府名义进行虚假宣传;
合同期间内单方中途退出;
泄露或违法使用消费者信息;
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百余款惠民保产,诸多保险机构出现在承保名单之中,包括财险公司、寿险公司、专业养老险公司、专业健康险公司、专业农险公司、责任险公司等各类保险机构。在承保主体当中,财险公司与寿险公司的数量平分秋色,财险业的头部财险机构参与项目的数量尤多。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引导行业发挥自身优势,依法合规开展定制医疗保险业务,强化日常监管,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