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慧
[导语]
广州欧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欧科”或“公司”)以守护中华文化遗产为己任,致力于用数字智慧守护中华文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向世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广东科技》:首先,请介绍贵公司的基本情况。
广州欧科:广州欧科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首家以智慧文博为主营业务挂牌的新三板公司。
自进入文博领域以来,广州欧科就不断探索如何用科技为文化赋能,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更好地帮助博物馆、考古、历史文化资源研究等机构在数据获取、标准编制、运营管理、公众服务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促进我国文化遗产管理体系朝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及平台化发展,为文化遗产提供全生命周期守护,让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并得以“永生”。
同时,广州欧科还积极联合各大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围绕上述机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携手中国工程院刘先林院士成立广东省欧科数字空间院士工作站,实行“行业需求+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为智慧文博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与知识保障;承担了国家文物局首批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广东省博物馆)建设任务,并参与制定国家文物局起草的《智慧博物馆设计方案编写规范》,成为广东省智慧博物馆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单位,共同挖掘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的深入应用。
《广东科技》:作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广州欧科: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是刻在我们血液里的DNA,它见证了社会历史变迁,也寄托着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文化记忆。为了守护这些“不可再生”“不可永生”的无价之宝,为了使这份宝贵的记忆永久留存,广州欧科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当好文化遗产守护者角色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业务发展、推动行业变革的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广州欧科荣获第二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优秀奖
广州欧科荣获第四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奖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广州欧科已经掌握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建筑物结构化模型自动重建、基于深度学习的时空大数据高效管理与智能分析、破损物件智能化虚拟复原、多GPU的云端协同虚拟化互动等核心关键技术,并成功获得2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一个“需求-研究-应用”的闭环自主知识产权链路,可为客户提供覆盖考古、博物馆、古建筑等领域的数据获取、标准编制、运营管理、公众服务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服务,帮助这些文物保护、研究机构更好地提供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
比如“南海I号”考古发掘项目,我们提出了“不接触文物表面以防止破坏附着在文物表层的信息,最大程度记录、还原考古过程”的思路,创新性地把三维扫描、倾斜摄影、遥感测量等空间信息技术引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自主研发了世界首创的智能考古测绘平台,帮助“南海I号”团队完成了考古发掘全过程的精确数字化记录,搭建了全媒体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发掘过程全面回溯与虚拟仿真。截至目前,我们已为“南海I号”考古发掘过程完整记录了500多TB的数据。
在建设广东省博物馆智慧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馆”)的过程中,我们从顶层设计出发,提出了以项目为驱动的内部创新工作模式,建设了馆藏文物数字资源库,研制了室内定位与路径导览系统,为粤博馆构建了统一的综合应用与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了观众与藏品大数据的智能应用。通过智慧博物馆建设,粤博馆的藏品提借效率提升了25%,展览制作成果周期缩短了30%,资源使用率提升了50%,确立了粤博馆在国内博物馆运营领先地位(第2名)!
粤博馆建设项目验收通过后,广州欧科还参与了国家文物局牵头的《智慧博物馆设计方案编写规范》与《智慧博物馆建设导则》两项标准制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智慧博物馆建设方案。
此外,我们还跟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合作,针对全省历史建筑的分布位置、现状做了全面的摸查工作,采集了这些历史建筑的所有数据,并在这个过程中统一了全省历史建筑数字化标准,建设了“点(历史建筑)-线(历史街区)-面(传统村落)”的数字资源库,最终搭建了广东省历史建筑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后续新增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建立了模板,也为各地住建部门关于历史建筑保护提供了可视化、便捷、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平台。
在公众服务方面,广州欧科还积极探索数字创意演绎中国故事的方法,在数字化重构、文旅融合、数字呈现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激活文化遗产价值的N次方。在山东博物馆去年展出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饰展中,我们利用数字化技术,采集了明代传世成衣实物的数据,并复原明代对应服饰的生活场景动画,设置了互动展览,充分满足了公众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精神需求。
《广东科技》:公司在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具备哪些优势,在此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呈现了哪些亮点,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何,未来有何计划?
广州欧科: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协同推进、融合发展,新型业态蓬勃兴起,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文化产业成为优化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文化企业则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广州欧科致力于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近20年,坚持“文化+科技”原则,具备雄厚的研发实力和专业的人才队伍。目前,广州欧科拥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时空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研发机构,培育了覆盖研究、创新、应用的完善人才队伍,科研人员占比达到48.75%;已积累了超过2.5万项的数字化成果数据,数据覆盖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个领域。
2002年,广州欧科就牵手中国工程院刘先林院士成立广东省欧科数字空间院士工作站。2015年,我们成为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智慧文博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与知识保障。去年,广州欧科还与中山大学历史学院达成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合作协议,强化协同,打破产学研用合作壁垒,培养具有过硬专业素质、较强管理能力、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公司继续服务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领域构建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同时,广州欧科也对5G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索未来5G智慧博物馆的形态、博物馆的功能变化,走在行业前列,引领博物馆发展潮流。
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文化产业之际,广州欧科深感这是一个推动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机,为此愈发重视高水平人才团队培养。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引进考古、博物馆、文化创意、计算机学、动漫设计、多媒体应用等专业人才,目前拥有300名职工,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20人、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1人、青年人才1人、岭南文化大家1人,人才团队呈现层次结构完善、专业多元化的特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经典美术作品数字资源平台
此外,我们还先后承担了多个国家级、省市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课题,推动制定《智慧博物馆设计方案编写规范》与《智慧博物馆建设导则》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标准,牵头建立广东省智慧博物馆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不断探索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坚持以内容为王、质量为先,以技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模式和场景的创新,用观众喜闻乐见的现代技术手段去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经过长达十几年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摸索,广州欧科已形成了一套涵盖数据获取、标准编制、运营管理、公众服务的服务体系和综合解决方案,并已成功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山东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等国内知名博物馆提供服务,先后获得了首批中国智慧博物馆试点项目建设者推介案例、“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团队奖、北京市数字博物馆研讨会数字创新产品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等荣誉称号,公司实力备受客户认可。
乘数字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之机,广州欧科未来将继续坚守“文化+科技”原则,坚持自主创新,逐年增加自主研发投入占比,在充分挖掘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把握科技发展趋势,集成运用新技术,创造更多产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水平的提升。
同时,广州欧科将继续牵手各大高校、研究机构进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不断完善“需求采集-创新研究-项目应用”的整个链路,构建博物馆及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多样化场景需求,推动博物馆及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标准制定,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博物馆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东科技》:“十四五”期间,对进一步推动广东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有何看法和建议?
广州欧科:文化生产领域的变革总是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文化产业数字化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为“十四五”时期通过数字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明确指出,要以数字化战略为牵引,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模式,带动中高端文化产品及服务发展。
那如何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呢?最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下,结合多年耕耘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经验,广州欧科认为,还可以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数字化全要素价值链融合和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两方面,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数字化全要素价值链融合,就是要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和传播质量以及扩大传播范围为中心,以“文化+现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为路径,以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体系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创新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高效整合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科研机构、企业等资源和要素,积极提升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的创新应用水平,有效提高数字化创新能力,为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方面,面对数字时代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的挑战,广州欧科建议加强企业、高校、文博单位联动起来,建立产学研用实践基地,让专业人才最大限度发挥才能,前端研究成果才能真正落地,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发挥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反哺前端研究,以此形成良好的产学研用闭环。
“十四五”期间,广州欧科将结合自身文化经验和优势,配合广东省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协助编制省市级博物馆发展规划、智慧博物馆建设标准,助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定位于“文化+科技”的深度和广度融合,不断创新和开发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应用,充分挖掘文化遗产资源内涵,多维度、多样式提升文化遗产传播手段,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广州欧科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助力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博物馆、考古、历史文化资源研究等机构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承担好文化遗产守护人的角色,承上启下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向心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