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骆莹莹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头孢类药物治疗与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3.25±0.98)低于对照组(4.15±1.02),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着较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药物;慢性鼻-鼻窦炎;临床效果
慢性鼻-鼻窦炎是临床耳鼻喉科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呼吸道感染是慢性鼻-鼻窦炎常见病因,且合并有细菌病毒感染,往往多個鼻窦受累[1]。临床中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有着较显著的抗炎效果,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文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12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来源于本院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120例就诊的。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0)与研究组(n=60),其基本资料如下表1所示。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较完整;3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浓涕等;4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严重心肝肾功能性疾病者;3免疫系统疾病者;4过敏性鼻炎者;5不耐受此次治疗者;6精神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头孢类药物治疗。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每日0.2g,每日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2周。
研究组: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每次给予250mg地红霉素肠溶片,采用口服,每日1次,连续口服3个月。
1.3疗效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疗效标准,将其分为治愈、好转及无效。治愈:治疗后鼻腔通气顺畅,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采用内镜检查无脓性分泌物,鼻黏膜恢复正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鼻内镜检查鼻腔有轻微的水肿,肉芽组织生成。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均为改善,鼻内镜检查鼻腔内的脓性分泌物较多,术腔闭锁。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100%
1.4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VAS评分。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VAS评分比较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指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多个鼻窦可同时受累,是由于多种因素所造成的。严重者可引起颅眼肺并发症,甚至感染加重而死亡。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只能调整鼻窦黏膜功能及形态,再次创造一个正常的局部生理环境。该手术创伤性较大,且破坏了患者的鼻腔功能,甚至部分患者出现出血过多,损伤患者面部,更为重要的是容易复发[2],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临床中采用头孢类药物与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距有一定效果。此次研究所采用的地红霉素是一种14元大环内质类药物,具有较小不良反应,且对酸的稳定性小,较稳定的药代动力学,用于体质较差的患者中,无须调整药物剂量。患者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时,患者常常在治疗4-6周后,才发挥药物的抗炎作用,其药物起效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对于选择大环内质类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应明确告知患者可能的疗程,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确保药物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者有着较高临床疗效,且VAS评分较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江.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慢性鼻-鼻窦炎(CRS)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20,521(12):293-294.
[2]田卓莎.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5):95-96.
[3]谷赫.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