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红梅
摘 要:如今的孩子,生活经验丰富、奇思妙想主意多,面对个性迥异的孩子,是“圈地式”的约束?还是“漫山式”的放任?还是全方位的家园互动?为顺应“互联网+幼教”的发展趋势,我园传统德育教育以幼儿园班级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的“微联系”实现家园间“微德育”互动,促进真诚沟通、观点共融、多向互动,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幼儿;一日常规;传统德育教育
一、缘起:“我就不要……”
熙熙,是我班里的一位男孩子,个子高高大大、虎头虎脑,但他的日常行为却“大跌眼镜”。刚入园时很不适应,不停地在教室里来回奔跑,不参与小朋友的任何游戏,做操时对响亮的音乐特别恐惧,动画片放映结束时容易发脾气、哭鼻子……他的种种表现,使得班上的其他小朋友感到很好奇。
[家庭背景]熙熙的主要教养人是他年迈的奶奶,而且奶奶是个大嗓门,熙熙一任性就大声呵斥、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令他对周围人很排斥,在家只要熙熙安静地看电视不打扰大人,他们就捧着玩手机。
[幼儿行为]某次家长开放日,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学本领,却唯独熙熙坐立不安、大声喧哗,还答非所问。任其奶奶坐在他旁边不断提醒他都无济于事,其他家长投来了异样的眼光,熙熙奶奶既生气抱怨又无可奈何。曾经,执拗的熙熙午睡不愿意脱鞋子也不盖被子;大家一起做游戏,他时常一个人独处脱离群体,倒腾玩具;参与的区域活动经常与同伴闹矛盾,常常引起“公愤”。
熙熙固执、任性、不合群,对班级常规工作的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在这之后,我用微信、QQ、电联等方式联系家长,得知熙熙小时候开口说话比较晚,到了三岁才开始会说话,期间他妈妈也透露出一个始终不愿意面对的事实:熙熙有轻微的自闭症。
二、实施:渗透班级“微德育”
作为他的老师,只有坦然接纳,另辟蹊径,改变自己的育人方式。我通过班级环境的“微熏陶”、班级活动的“微上传”等方式,试图打开熙熙的一扇心窗,让他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与存在感,接纳老师、同伴,找回丢失的自己。
(一)营造班级电教化,班级环境有广度
1.班级“微区域”,直播育人
在班级区域环境创设中,通过“电化教育”将幼儿日常的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借助幻灯片、录像视频的方式在区域中“点播”,帮助幼儿客观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区域环境中潜移默化地熏陶育人。如:在语言区中,通过开通“生活直播间”,播放幼儿活动视频,引导幼儿了解什么时间段做什么,活动中要规范行为,遵守规则,主动与同伴交流,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实现教育最优化。
2.班级“微故事”,分享讲述
为规范幼儿在园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在班级中开设“亲子信箱”专栏。家长将幼儿在家勤劳劳动、孝顺长辈、礼仪待人等好习惯养成记录成“微故事”,投入信箱。通过家长写信——教师读信——幼儿回信的方式,让暖心的小故事传递给全班幼儿,得到鼓励与肯定孩子充满正能量,增强自身的行为习惯的巩固。
3.班级“微档案”,记录成长
通过班级区域环境的打造,好习惯故事的分享交流,幼儿电子成长档案可分为“稚语童言”、“精彩一瞬间”、“我的作品展示”、“美好的期许”等板块,将德教育内化为有价值、有情怀的幼儿成长的经验物证。
(二)开通班级微信群,家园沟通有深度
QQ群、博客是网上流行的交流方式,对于“80、90后”家长来说,“微信”使用率高、沟通更便捷,运用起來驾轻就熟。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成果,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通“班级微信群”,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在园讯息,开辟家园沟通的快捷通道。
1.在线解答,双向互动
开通班级微信群,通过与家长协商,设置多个内容板块,如“家庭育儿小困惑”、“好习惯养成小妙招”、“教育智慧大分享”等栏目,针对孩子们近期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互相献计献策,做出合理科学的解答,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真正做到双向互动,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家长的自主性,增强家园互动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2.班级动态,影像速递
通过微信平台这一开放的形式将幼儿在园生活的精彩片段、幼儿活动进行“远程直播”。如:鼓励熙熙积极参与“班级好声音”、“我是故事王”、“环保大咖秀”、“欢乐周末展”等活动,让孩子在线下准备地如火如荼,在线上表现地自信满满。活动动态及时上传微信群,家长可以随时点播,实现即时、真实的传递信息。
3.追随兴趣,生成活动
通过日常活动的观察了解,发现熙熙对各种各样的车和警示标志牌很感兴趣,简直就是“小车迷”。我借助班级微信群力量,向家长发起“欢乐星期五·齐聚车展会”活动。活动前夕,孩子们纷纷在为活动细节做策划,当遇到“车辆拥堵,该怎么维持秩序?”这一问题时,小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最后一致推选熙熙作为车展会的“总指挥”,维持现场秩序。熙熙有了任务在身,干起事来劲头十足,将相同类别归为同一区域,整个车展会秩序井然,他也工作得信心满满!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关注熙熙的兴趣点,及时给予机会,通过组织开展“车展会”,帮助孩子逐渐走出封闭,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尝试交往直面交流,学会融入集体。
三、我的教育感悟
曾经,我对“问题儿童”的教育深感棘手,甚至处于“束手无策”、“坐以待毙”的尴尬境地。现今,我感受到:教师是从事着“唤醒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灵魂”的职业。在这个德性内生的过程中,看到了家长育儿观念的转变,从原本的撒手不管到如今的主动沟通孩子成长的点滴变化,通过家园双互动,以真心倾听孩子内心、真情点亮学习品质、真实收获成长足迹,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情感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熙熙,照亮他自闭的心灵。愿熙熙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如灿烂的向日葵一般,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向阳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