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久事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供稿
数字技术赋能的上海久事公交集团变革,让市民出行越来越便利。记者采访了解到,久事公交集团下属的525条线路、4471个站点,市民均可知道“下趟车何时来”;23条线路可“预知”车辆的拥挤程度;所有车辆,乘客均可使用现金、刷卡、扫码等多种途径乘车。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实现客流与运能的科学精准匹配,提升公交车的准点率,大幅降低行车安全事故。
乘坐公交心中“有底”了
作为久事公交集团品牌线路之一,71路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延安路东西向缺乏中运量交通的问题,预报到站车辆时间、拥挤度的显示屏,更让市民候车更加笃定。
精准到站预报,背后依托的是久事公交集团“云数据中心”强大的计算能力,目前,信息屏预报车辆进站时间的功能已经覆盖集团525条线路、4471个站点,年底预报的准确率将达到97%以上;23条线路可“预知”车辆的拥挤程度,还将进一步推广。
大数据支撑公交线网优化
数字技术赋能,不仅提升了市民乘坐公交的体验,对于公交企业的线网优化,实现客流与运能的科学精准匹配,为缓解道路的拥堵,提升公交车的准点率,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久事公交集团运营业务部经理杨黎明介绍,南北通道上的共和新路,原来沿途公交车众多,46路、253路与95路的复线率高达67%和85%,这就使得虽然有近8成的路段有公交专用道,但专用道的快捷效果并不明显,而每小时公交车道内的公交通过量在200辆次以上,大大超过了公交专用车道的服务能力。调整后,公交专用道通畅了,95路的到站准点率比以往提升不少。同时通过加密班次,缩小发车间隔,提升了公交对市民乘客的吸引力。
智慧赋能保障行车安全
数据显示,2020年,久事公交集团行车事故同比降幅60.07%;百车违法率同比减少1.26次/百车/月,降幅达到43%。
数据“双降”的背后,除了加强管理、车速管控外,车辆碰撞缓解控制系统、主动安全防御系统、驾驶疲劳识别系统等“智慧赋能”,构筑起安全行车的“技术防火墙”。这些新技术的逐步应用,很大程度上防范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自从上海市2019年在99路试点推出公交车厢舒适度预报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包括65路、71路、123路等23条公交线路(约300辆公交车)试点预报车厢舒适度。乘客只要在候车时,查看站台预报显示屏,就能知道下一趟公交车的车厢舒适度。
每次公交车辆出站30秒后,由多个车载探头实时拍摄车内画面,后台再结合神经网络预测模块和乘客密度分析模型算法,可以判定当前车厢舒适程度。年内,计划对所属公交线路有条件发布的车辆实现全覆盖。
该系统可及时引导客流,避免同向乘客过多地集中在一辆公交车上。此外,也为调度员采取灵活调度手段、调整发车频次、优化平衡车距、改善服务质量提供数据依据。
71路站牌舒适度提示
目前,公交站台显示分为两种,在71路等彩色显示屏上,所有运营的车辆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其中,绿色代表舒适(尚有空位),黄色代表较舒适(少量站立),红色代表拥挤(站立空间较小)。
第二种是在中途站点墨水屏上,卡通小人图标数量从1到3,分别对应“舒适、适中、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