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翠琴,陈 雷,钟书华
(1.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2.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为复苏经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增长转型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战略选择。引领中国“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关键词显示,从建设生态文明到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逐渐由概念倡导走上积极探索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是通往美丽中国的现实路径,美丽中国是绿色发展的最终目标。绿色增长是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在绿色发展战略指导下如何评价中国增长的绿色化程度是急需解决的重要研究命题,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综合评估中国绿色增长程度、制定绿色政策、指导绿色经济实践的关键步骤和重要工具。中国绿色增长转型是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基于系统整体视角,整合国内外影响力最广泛的环境经济相关指标体系形成指标库,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筛选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最终构建一套能够全面、客观、合理地综合测度和评价中国绿色增长程度的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评价分析,对当前从“十三五”向“十四五”过渡期客观评价中国绿色增长,为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国外,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增长指标框架、绿色增长绩效指标和绿色增长政策指标等领域。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率先提出具有广泛国际比较作用、灵活性和适用性的绿色增长指标框架模型及指标模型,为其他国家的绿色增长绩效评价提供借鉴和示范;基于OECD 绿色增长指标框架,荷兰中央统计局(Statistic Netherlands)[2]、Martinez-Fernandez等[3]、O'Brien[4]分别构建荷兰、比荷卢(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经济联盟、挪威的绿色增长指标体系;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GGGI)[5]提出综合绿色增长诊断指标体系,为绿色增长战略实践提供全面连贯的信息依据;绿色成长知识平台(GGKP)[6]提出绿色增长指标概念框架,分析了当前以OECD、GGGI、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银行(World Bank)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绿色增长综合绩效指标体系的评价功能特征;Smith[7]综合研究了主要绿色增长框架和指标,对比其特征、功能、优点和缺点;Bassi 等[8]和Hickel 等[9]提出绿色经济政策评估框架指标体系,为促进经济绿色增长转变相关政策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世界银行[10]在提出包容性绿色增长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绿色增长政策的潜在效益测度指标框架;Alrasheedi 等[11]基于模糊集理论和决策技术提出制造业中绿色增长指标并进行实证评估;Ha 等[12]提出评价指标以实证分析韩国几十年来绿色能源增长战略实践效果;D'Agostino 等[13]、Tolliver 等[14]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探讨绿色创新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关系。
在国内,直接称谓“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的专题研究逐渐兴起,相关研究成果渐次增多。最早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等[15]共同完成的2010—2012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一方面,由于绿色增长相关研究最早兴起于OECD 等国际组织,也有学者开始关注国际比较视角的相关研究,如谢贤君等[16]从国际比较视角分析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指数;另一方面,学者对中国不同层面的绿色增长指标体系相关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早期的指标体系初步构建,如何孝颖[17]、张焕波[18]研究构建的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另一类则是在近5 年来着重基于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评价分析,如吕晓菲等[19]构建资源型城市绿色增长评价模型、赵奥等[20]构建中国绿色增长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吴武林等[21]和李苏等[22]构建包容性绿色增长评价体系、孟望生等[23]构建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所述,绿色增长评价研究是现今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热点,一方面虽然国内学界对于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基于指标体系构建对中国绿色增长评价实证分析的最新研究结果偏少,另一方面绿色增长评价指标选取的主观性较大,而评价研究是检验政策方略优劣、考察政策执行效果的必要手段,迅速而正确的反馈是政策推进的重要依据。“十三五”时期及党的十九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层面的政策实施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其效果需要进行阶段性的评价研究,也可为即将开始的“十四五”规划提供参照。随着中国绿色发展相关政策的推广,绿色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绿色增长理论的指导,因此,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鉴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绿色增长理论一脉相承,为了体现绿色增长评价研究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继承和优化升级,本研究中的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将精选国内外影响范围最广泛的,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相关的27 套指标体系形成指标库,采用同义替换、隶属度检验等5 轮步骤完成指标筛选与指标分类,采集数据对指标进行信度检验,最终形成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库。
评价指标体系是绿色增长评价研究的关键内容和首要工具,笔者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评价指标研究成果基础上,按照指标体系的影响力程度和与绿色增长相关程度,选取绿色发展和绿色经济测度、环境经济核算、绿色竞争力评价、生态环境绩效评估、可持续发展监测等5 类共27 套指标体系形成中国绿色增长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库(以下简称“指标库”),汇集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关注国内外绿色增长及绿色经济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保证指标来源的合理性和及时性,同时可持续发展评价、环境绩效评价等次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也入选指标库,以保证指标来源的广泛性(见表1)。
表1 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体系指标库的主要指标来源
目前学界在评价研究中进行指标筛选和分类主要有主观经验选择法和客观统计分析法。主观选择法凭借研究者对评价对象的理解,容易导致主观性过强的缺陷;注重客观统计分析虽可以提高指标筛选的合理性,但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可能受制于数据可得性约束,方法运用受到限制。本研究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指标库,对合成的指标库进行多轮筛选完成指标筛选和分类。通过综合上述27 套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将其按照初级指标、末级指标的顺序进行整理,形成原始指标库文本,按照多种方法对原始指标库文本进行多轮筛选,形成初级的中国经济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实施步骤分别是:第1 轮,指标库合成及分类;第2 轮筛选,同义指标替换和合成,将同义表述、近义表述或反义表述的同类指标合成保留1 个,删除冗余指标;第3 轮筛选,采取可观测性检验删除不可观测的指标;第4 轮筛选,基于模糊集合思想构造隶属度函数,用指标出现的频度来定义隶属度,将隶属度高的指标保留、隶属度低的指标剔除;第5 轮筛选,对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将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指标删除、减少冗余,保留1 个。按照以上筛选步骤,结合具体方法运用,层层精细化原始指标库,保证指标筛选的合理性。
(1)指标库合成及分类。入选指标体系样本中并不是所有都是按照金字塔式的层层细分架构,存在单个或若干个核心指标指数,因此对所有指标合成及分类主要关注初级指标和末级指标的合成及分类。由表2 可知,一半以上的初级评价指标都集中于经济增长结构水平、资源能源资产基础、资源能源利用、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状态、环境状态等5 个方面,是相关评价研究的重点。可见绿色增长评价重点应该在经济、社会的持续增长和发展与资源环境资产基础存量、利用效率的协调上。
表2 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初级指标分类汇总统计
末级指标的统计和分类是绿色增长评价指标选取的关键步骤,由表3 可知,由于各个指标体系的评价层次和体系架构思路不同,末级指标汇总后的类别呈现集中和分散的两极化结果,环境污染物排放水平、环境破坏程度、资源能源基础、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负外部性成本等几类指标的具体指标数量较多。可见与环境经济相关的问题是相关评价的重点,与初级指标统计分类结果一致。
表3 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末级指标分类汇总统计
表3(续)
(2)可观测性检验。通过客观性检验,对过于抽象且无法采集到数据的指标应直接删除,例如,对于指标“机械设备及结构”“志愿者工作的价值×2”“非正式经济程度”“社会/统计问题”“人类居住区”等过于抽象且很难获得准确数据的指标,可直接删除。
(3)模糊集检验。根据模糊集理论,构造一个衡量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分别用频度来表达每一个指标隶属度,去掉频度过低的指标。在不遗漏和不重复的基本原则下进行统计,构造函数,其中x是指标出现的频度,27指的是所参考的27 套指标体系,若x≥3,则入选指标体系,否则属于低频指标,直接删除。根据对指标统计和观察计算,初级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值如表2 所示,末级指标由于数量太多,直接列出按照隶属度函数法删除后的指标(见表3),此39 个具体指标构成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的指标库,进入下一轮筛选。
(4)相关性检验。对经过以上4 轮筛选确定的39 个指标运用相关性检验法进行进一步筛选。相关检验指用样本数据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留高去低”的原则来整理指标,避免此类指标的运用导致评价结果不可靠的后果。本研究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法进行相关性检验,相关系数r 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x代表任意一个指标,代表这个指标的均值;y代表另外一个指标,代表这个指标的均值。
指标相关性检验分为3 个步骤:(1)样本数据采集,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国际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2004—2015 年的数据为基础,根据指标定义计算出样本数据;(2)数据标准化处理,为使指标之间具备可比性和可加性,需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3)相关性检验,将处理好的样本数据输入SPSS,得到相关性系数矩阵(见表4)。结果显示,所有指标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5,表明相关性显著,末级指标筛选完成,这39 个指标构成最终的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见表5)。
表4 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相关性系数
对于绿色增长理论,OECD 和UNEP 的定义最广为人知。OECD[1]将绿色增长理论高度概括为:在促进经济增长及发展同时,确保自然资产能不断提供人类福祉不可或缺的资源和环境服务。而对于UNEP[48],绿色增长意味着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可见绿色增长的理论内涵都包括了经济增长高效、经济规模有度、资源环境服务优越、环境生态系统平衡等要素,相对于以往在经济基础上兼顾资源环境的改进是一种深度经济增长范式变革。
按照将绿色增长理论内涵与经济实际问题、增长目标相结合,OECD 率先提出绿色增长概念框架模型(见图1),并按照此框架初步设计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社会经济背景和增长特征、环境和资源生产力、自然资产基础、生活的环境质量、经济机遇和政策应对5 个维度,已用于监测OECD成员国的农业绿色增长水平。此外,根据指标库中初级指标隶属度函数统计结果也可知,初级指标作为末级指标的概括综合,是经济绿色增长评价指标维度设计的重要参考,其中一半以上的初级指标可概括为经济增长结构水平、资源能源资产、资源能源利用、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状态、环境状态6 个方面。
图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绿色增长概念框架模型
综合OECD 绿色增长概念框架、评价指标维度和指标库中初级指标隶属度函数值,在考虑中国经济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和绿色增长转型目标基础上,按照经济投入产出过程,遵循兼顾“增长”和“绿色”两个核心要素的基本原则,可从自然资产基础、绿色经济投入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资源能源效率、资源环境质量5 个维度分类组合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5 所示。其中,自然资产基础是衡量资源和环境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和绿色增长潜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具体指标属性分类,选取森林覆盖率、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数量等7 个指标来衡量绿色增长的自然资产基础;绿色经济投入水平是从投入角度衡量绿色增长水平的关键因子,可选取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治理投资额、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环保投资率等6 个具体指标来衡量绿色增长的绿色经济投入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是从产出角度衡量经济生产对生态环境影响强度的重要维度,可共同表征这一关键评价维度的具体指标为单位GDP 的CO2排放量、单位GDP 的SO2排放量等10 个指标;资源能源效率是从经济生产水平角度概括和衡量资源能源生产力的关键因子,可共同衡量此评价维度的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能源自给率、水资源利用强度等9 个指标;资源环境质量也是从经济产出角度评价经济绿色增长的重要维度,可选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中氨氮去除率、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等7 个指标共同来定量衡量经济绿色增长的资源环境质量。
表5 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表5(续)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检验是为了从层次分析角度保证指标体系的整体性,以及对于每一个评价维度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常说来,运用不同的数据对指标进行检验得出的检测结果差异越小,则表明指标体系的信度越高;相反,检测结果差异越大,则表示指标体系的信度系数未达到要求。对于整体指标体系而言,如果其信度偏低,则表明指标的测量工具缺乏稳定性。本研究运用克隆巴赫系数(a)法对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信度检验。一般地,若a>0.9,则表明指标体系的信度很高;若0.8 <a≤0.9,则表明指标体系的信度高,可恰当用于具体评价对象;若0.7 <a≤0.8,则表明指标体系信度较高,指标体系的运用具有较高评价价值;若a≤0.7,那么意味着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缺陷,需考虑不同程度的调整。
对于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指标的维度划分,需分别计算自然资产基础、绿色经济投入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资源能源效率、资源环境质量这5 个维度的a系数,对比每个维度得分的一致性来考察指标体系信度。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这5 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在0.75~0.90 之间,信度较高(对于管理学的实证研究来说,此范围的信度系数具有一定合理性),表明各个维度中具体指标描述比较精确,不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修改,证明评价指标维度设计的合理性。最后,运用同样方法,通过SPSS 对整体指标体系的所有指标进行内部一致性分析,得出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3,说明整体指标体系的信度较好,可用于实证评价分析。
表6 中国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检验结果
进一步在指标体系效度检验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方法计算指标权重,实证评价2004—2018 年中国绿色增长。
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准确测量研究对象。对于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效度检验可检测指标体系评价和测量的准确性及有效性程度。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得性,拟以2004—2018 年上述各类统计年鉴中31 个省份(未含港澳台地区)的原始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采用SPSS的KMO 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检验。结果如表7 所示,指标维度层中KMO 值都大于0.6,这说明指标体系效度尚好,能够进行因子分析;同时由于巴特利球形检验值都小于0.001,可知相关系数矩阵不是单位矩阵,在提取少量因子时同时能够达到降维的目的,逼近测量目标。
表7 中国31 个省份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效度检验结果
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相较于主观权重确定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39 个具体指标最终简化成由若干个主成分来表示,并最终计算出各指标权重。
(1)基本模型。基本模型的形式如下:式(2)中:m为主成分数量;n为指标数量;表示第i个指标;表示第i个指标相对第j个主成分的权重;F1为第一主成分,F2为第二主成分,Fm为第m主成分。
(4)求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由特征方程可求得矩阵R的特征根。
(5)计算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并确定主成分个数及主成分方程。第k 主成分的贡献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6)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首先将39个具体指标的数据进行处理,逆向指标取倒数,利用SPSS 中的命令对指标的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8 所示。由表8可知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而且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经到达94.63%,超过85%,因此选取前面2 个主成分基本上可以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可以代替原来的39 个指标。
表8 中国31 个省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前两个主成分的重要程度可以通过其特征根值的大小来反映,其权重如表9 所示。
表9 中国31 个省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的主成分权重
则评价总目标绿色增长(W)为:
由SPSS 软件工具可以得到各个主成分相对各个指标的系数,各个指标的系数分别除以该主成分所对应特征值的开方,得到2 个主成分的线性组合如表10 所示。
表10 中国31 个省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对应系数值
表10(续)
由于表10 已经根据主成分的特征值大小算出每个主成分相对于目标的权重系数,且同时知道了每个指标相对于主成分的权重,通过相乘然后归一化即可得到每个指标相对总目标的权重,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中国31 个省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的指标权重
则可得到总目标的评价模型如下:
将样本数据按照具体指标定义计算并做标准化处理之后,利用上述评价模型即可得到2004—2018年31 个省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结果(见图2)。整体来看,31 个省份绿色增长的程度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具体可分为3 个阶段:
图2 中国31 个省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结果
(1)2004—2010 年为稳定增长期。此期间绿色增长程度稳步上升至0.32,表明“十五”期间中后期以“节约保护资源,实现永续利用,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为主题的资源环境政策效果显著,为“十一五”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整个“十一五”期间绿色增长程度稳步向前。
(2)2011—2015 年为调整增长期。2012—2013年绿色增长程度从0.45 到0.46,稍微缓慢,2015 年则拔高到0.68,“十二五”期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转变方式、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成为关键词,进一步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程度,经过转向调整后的政策效果显著。
(3)2016—2018 年为快速增长期。此期间绿色增长程度从0.8 到1.0,增长迅速,显示了“十三五”期间现代产业体系的优化和生态环境加快改善的协调。
综上,研究期间31 个省份整体绿色增长水平及程度表现与国家宏观经济增长趋势和经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宏观层面政策规划、优化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得以集中体现,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以及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经济政策对缓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提高绿色增长程度效果显著。
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从宏观角度考察绿色增长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步骤,可全面反映绿色增长系统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选取国内外27 套相关指标体系并合成指标库,通过5 轮筛选法对指标库的初级指标和末级指标进行层层深入筛选,研究表明初级指标筛选结果不仅表明了国内外相关评价研究的问题关注点,也是中国绿色增长评价指标维度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经过筛选的末级指标构成中国绿色增长具体评价指标库。结合OECD 绿色增长理论概念框架关键因子、初级指标筛选结果、中国资源环境问题和绿色增长转型要求,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维度,完成具体指标分类,形成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确保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有效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提出评价模型,搜集历年各类统计年鉴的原始数据,对2004—2018 年中国绿色增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绿色化程度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显示了国家宏观层面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规划的显著效果。
当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绿色增长转型正呈现出不断深化政策指引与支持、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相融合、机遇与挑战共存、以生态创新为新的动力、以实现生态文明为价值等特征,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延伸和具体实施工具,绿色增长理论被视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绿色增长评价是定量测量和评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程度的重要方式,不仅是诊断与检验增长绿化度的有效工具,也是有效识别经济问题的重要手段,并为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正反馈。今后将从以下3 个方面做进一步研究:(1)采集省级区域层面相关数据,定量评价和测量区域绿色增长程度,可从不同角度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宏观经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参考。(2)从国际对比视角进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绿色增长评价研究。由于本研究的指标体系设计重点借鉴和吸收了OECD 和UNEP 相关指标框架,可将中国绿色增长评价研究成果与其他国家的绿色增长评价研究进行国际对比,从全球视角衡量中国绿色增长实力及潜力,借鉴成功国家的政策经验,为中国环境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3)以系统的绿色增长定量实证评价研究为基础构建新的绿色增长模型,概括和抽象经济体绿色增长的关键要素、动力来源与约束条件,丰富绿色增长理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