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药物功效的小青龙汤组方分析*

2021-07-05 00:45
光明中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青龙汤组方肉桂

孟 菲 张 丹

小青龙汤为千古名方,记载于多部古方典籍中,现代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中,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但小青龙汤在多部古方典籍中组方却不完全相同,各药味的炮制品种选择尚有争议,不利于后世继承和发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为古代经典名方的复方制剂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法律依据,故从经典名方的传承和制剂开发来说,小青龙汤组方研究也应是研究的基础。故作者基于以上考虑,从小青龙汤的病机、组方原理、药物功效等方面对其组方进行分析,以期明确其组方,为后期研究奠定基础。

1 小青龙汤介绍

小青龙汤始载于《伤寒论》,由“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组成。其总的病机特点为内有水饮宿疾,又外感寒邪,外邪引动内疾出现外寒内饮、内外皆实的病症;其辨证要点为恶寒发热、无汗、喘咳、咳白色稀痰、苔白滑、脉浮;主治外寒里饮证。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麻黄又宣发肺气以平喘,桂枝助阳化气以解里饮;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亦助麻、桂祛表邪;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辛散温燥之药伤阴,还可避免耗伤肺气太过;半夏化痰、降逆为佐药;甘草为佐使药,益气调中,调和诸药。全方体现其“宣收相济,升降兼施,阴阳平调”的独特功效和适应病证广泛的主治特点[1]。

2 不同典籍中小青龙汤的比较

各古籍中小青龙汤组方比较可见各古籍所载方剂组分及炮制品均有所差异。见表1。

表1 各古籍中小青龙汤组方比较

3 小青龙汤药物组成分析

3.1 麻黄《伤寒论》中记载麻黄炮制方法为去节,而其他几部古籍记载麻黄的炮制方法为去节、去根,现代研究表明麻黄根有敛汗的作用,与本方功能主治不符,因此其炮制方法应为去根节,与现代麻黄(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炮制方法相同。其现代的炮制品有麻黄、麻黄绒、蜜麻黄、蜜麻黄绒。麻黄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麻黄绒作用缓和,适用于老人、幼儿及虚人的风寒感冒,其用法与麻黄相似;蜜麻黄绒作用更加缓和,适用于表证已解而咳喘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因此;若外寒重,建议使用生品,即麻黄以发散外邪,若表证轻者,建议选用蜜制之品。

3.2 桂枝、桂心、肉桂《太平圣惠方》载桂心,其他几部载肉桂、桂枝。《太平圣惠方》为收集唐代《千金方》《外台秘要方》之后,而流传下来,而《外台秘要》中的“桂心”, 即现在常用的肉桂[2]。桂枝味辛、甘, 性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肉桂味辛、甘, 性大热, 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温经通脉。李东垣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写道:“桂,味辛性热有毒。浮也, 阳中之阳也。气之薄者, 桂枝也, 气之厚者肉桂也。气薄则发泄, 桂枝上行而发表;气厚则发热, 肉桂下行而补肾。此天地亲上亲下之道也”[3]。桂枝与肉桂对比, 桂枝气薄其性质趋向于外、向上, 温通阳气之力胜, 常用于阳气不得外达之证;肉桂气浓而趋向于内、向下, 温补阳气之力胜, 常用于下元虚寒之证[4]。《景岳全书·传忠录》云:“气味之动静:静者守而动者走。走者可行, 守者可安”[5]。桂枝与肉桂相较, 桂枝走而不守, 偏于动药, 肉桂守而不走, 偏于静药[4]。 肉桂味甘,性大热,气厚味纯,守而不走,温补之效强;桂枝辛甘温, 气薄升浮, 走而不守,温通之力胜。《伤寒论》中第40条载:“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小青龙汤治形寒饮冷,内伤肺经,咳嗽喘急,呕吐涎沫。综合以上二本古籍小青龙汤条文,其主治外寒内饮,病机为心下胃脘部素有水饮内停,又外感表邪,外寒引动内饮,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6]。故宜治法为解表与化饮配合而表里双解。因此从病机的角度考虑更应该选择解表、温通助阳化气的桂枝, 而不是偏于温补的肉桂。桂枝现代的炮制品主要有桂枝、蜜桂枝。本品以生用为主,生品桂枝辛散温通作用较强,蜜桂枝辛通作用减弱,长于温中补虚。因此建议本方选用生品更为恰当。

3.3 干姜干姜,《伤寒论》及《方剂学》选用干姜,而其他三部选用干姜(炮),从功效看干姜味辛性热,能守能走,故对于寒饮伏肺的咳喘颇为适宜,而炮姜则长于温中止痛、止泻、止血,因此本方干姜更为适宜。

3.4 细辛细辛,《奇效良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要求细辛去叶入药,其他三部则并未明晰该药味的炮制要求,细辛是马兜铃科植物,很长时间都以全草入药,一般以地上部分占比较多。鉴于马兜铃酸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于2000年把细辛的入药部位由全草改为根和根茎,现如今细辛以根及根茎入药。

3.5 五味子五味子,各部古籍并未对五味子炮制品选择做特别的标注,宋代有去梗(《总病论》)、酒浸(《局方》)、蜜蒸(《证类》)等法,现在的主要有五味子、醋五味子、酒五味子、蜜五味子。五味子生品以敛肺止咳止汗为主;而醋制之后酸涩之性增强,涩精止泻作用增强;酒制后益肾固精作用增强;蜜制后补益肺肾作用增强。根据本方的组方原则,故应选生品以取其收敛肺气之性更为适宜。

3.6 白芍、赤芍汉末之前尚未有赤芍、白芍之分,梁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最早出现将芍药分为赤芍与白芍[7]。《本草经疏》亦曰:“芍药,《图经本草》载有两种,金芍药色白,木芍药色赤。赤者利小便散血,白色止痛下气,赤行血,白补血,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酸以收之,甘以缓之,甘酸相合用,补阴血通气而除肺燥”[7]。宋代时期,用白芍重在缓急止痛,活血养血,健脾和中之功;用赤芍则重在清热凉血,“利小便,下气”,大大丰富了芍药的功效主治,补前人之未及[8]。金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中写到:“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酸以收之,甘以缓之,酸甘相合用补阴血”。此后,历代医家开始正式将赤白芍分开记述[9]。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认为,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熊曼琪教授主编的《伤寒论》一书中对小青龙汤芍药方义解释,认为“桂枝与芍药相配,调和营卫”[10]。邓中甲主编的《方剂学》对其的释义为芍药和营养血,与辛散之品相配,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11]。《古今名医方论》云:“溢饮之证,《金匮》云当发其汗,小青龙汤治之。盖水饮溢出于表,营卫尽为之不利,必仿伤寒营卫两伤之法,发汗以散其水,而后营卫行,经脉通,则四肢之水亦消,必以小青龙为第一义也”[12],所以释义亦为取芍药和营之意。综合方解芍药的释义结合赤芍、白芍的功用,当选调和营血、酸甘化阴的白芍,而非性散、重在清热凉血的赤芍。白芍现代炮制品种类较多,如白芍、酒白芍、炒白芍、醋白芍、土炒白芍。白芍性微寒,泻肝火、养阴除烦,多用于肝阳上亢、阴虚发热等酒炙后其酸寒伐肝之性降低,入血分,善调经血、柔肝止痛;醋炙后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作用增强;土炒后入脾,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炒白芍寒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因此建议本方选用炒白芍,取其敛阴和营之功,更为合适。

3.7 半夏半夏因其生品有毒,古籍记载亦是汤洗后入药,半夏的炮制方法最早可见于《金匮玉函经》,其中写到“不咀,以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13]。现今半夏多以加辅料炮制入药,如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半夏曲。法半夏偏祛寒痰,亦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作用;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因此,若痰多又兼脾胃不和,法半夏更为适宜,痰饮呕吐姜半夏更为适宜,湿痰咳嗽则清半夏更符合。依据原方注释及半夏炮制品功效,应选择姜半夏为宜。

3.8 甘草研究表明,张仲景时期原书中所用炙甘草为今天的炒甘草[14]。现代甘草炮制品有蜜甘草、炒甘草。甘草,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蜜甘草甘温,蜜炙甘草后有甘缓、甘壅、腻滞敛邪及滑肠等弊端[15],而长于补益、缓急止痛;甘草经炒制后其凉性去而温性存,既能补中焦脾土而不伤,又有甘缓而不滞之性,实为健脾补虚温中佳品[16]。因此炒甘草更契合方中病机特点。

4 小结

本文通过对比几部典籍中组方药味差异,中药性味归经及主治功效,结合病因病机和中药饮片处方用名确定其药味组成,应为麻黄、炒白芍、细辛、干姜、炒甘草、桂枝、五味子、姜半夏,更为贴合本方主治病症。

本文对本方8味中药饮片的常用炮制品及其功效进行总结,由于炮制方法的不同,其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其功效亦有偏颇,因此炮制品选择应以辨证论治为前提,针对一定的病因、病机,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兼证,选用不同的炮制品种,体现“饮片入药, 生熟异治”的中医用药特色优势[17]。

猜你喜欢
小青龙汤组方肉桂
Shunxin decoction (顺心组方) improves diastolic function in ra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duced by abdominal aorta constriction through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我用小青龙汤的故事
不同肉桂品种光合能力差异分析
肉桂家系遗传背景的ISSR分析
正二十面体Au13和Pt13团簇上肉桂醛的吸附
小青龙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