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不同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方法对下颌牙列缺失疗效的比较

2021-07-04 09:13:40廖小欢蔡浩斌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口腔科广东汕头515154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无牙颌牙列义齿

廖小欢,黄 奎,蔡浩斌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口腔科,广东汕头 515154)

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可有效改善牙列缺失患者颌面部美观[1‑2]。进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患者的口腔内状态不一,可能影响其应用效果,但其具体影响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比较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天然牙列、可摘局部义齿的下颌牙列缺失患者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治疗的口腔功能、咬合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旨在为不同口腔内状态的下颌牙列缺失患者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治疗提供指导。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 收治的62 例下颌 牙列缺失患者,纳入标准: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口腔科就诊,完成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半年以上,功能状态稳定,检查完善,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合并偏侧咀嚼习惯、颞下颌关节异常或口腔副功能、上颌完整天然牙列时具有正畸治疗史或缺失牙、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时佩戴舒适度差或出现相应并发症与糖尿病等影响术后愈合的系统性疾病者。根据不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方法将其分为A组(n=21)、B组(n=20)和C组(n=21)。A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55.86±11.43)岁;B 组男11 例,女9 例,平均年龄(57.21±12.06)岁;C 组男11 例,女10 例,平均年龄(56.45±10.85)岁,3 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3 组均为常规完成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后半年以上,A 组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B 组上颌为天然牙列,C 组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3 组术后均门诊随访观察至少10 个月,前3 个月每个月门诊随访1 次,其后每3 个月门诊随访观察1 次,1 a后每半年门诊随访观察1次,期间不适随诊,患者均完成完整随访。

1.3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评价比较3 组口腔功能疗效。疗效评价标准[3]:优良为缺失牙齿固定好,咀嚼咬合功能佳,且佩戴舒适度高;改善为缺失牙齿固定较好,咀嚼咬合功能有所改善,且佩戴舒适度良好;一般为缺失牙齿固定与旧义齿差别不大,患者咀嚼咬合功能有所改善,但佩戴后无舒适感;无效为缺失牙齿固定与旧义齿差别不大,患者咀嚼咬合功能没有改善,佩戴不舒适甚至可引发疼痛感。其中优良和改善均计入总体有效。通过Teetester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分析比较3组在牙尖交错位、前伸牙合位、侧方牙合位等不同位的咬合时间及咬合力分布特点。统计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 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或比值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咬合时间及咬合力分布特点比较

牙尖交错位时,C 组咬合接触时间、最大咬合力均大于A、B 组(P<0.05);前伸牙合位时,C 组咬合分离时间、最大咬合力均大于A、B 组;侧方牙合位时,C组咬合接触时间均大于A、B 组(P<0.05)。A、B 两组不同位的咬合时间及咬合力分布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咬合时间与咬合力分布特点比较 ()

表1 3组咬合时间与咬合力分布特点比较 ()

与A、B两组比较:aP<0.05

2.2 疗效

C 组治疗有效率低于A、B 组(P<0.05),A 组与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疗效比较 (例)

2.3 并发症

3 组种植体折断、螺丝折断、种植体螺纹暴露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牙列缺失的发病不断增加。龋齿、牙科疾病、先天畸形、外伤、肿瘤等均可导致无牙颌的发生,而无牙颌患者的咀嚼、发音和美观均可受到明显影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4‑5]。好的咬合是口颌系统完成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在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患者中,种植全口咬合重建十分重要。可通过固定种植修复技术进行无牙颌治疗,进行咬合重建和口腔功能恢复,但无牙颌患者的疗效不一,其中口腔状况问题可影响其治疗效果[6]。但目前相关研究仍较少。

因此,本研究比较了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天然牙列或可摘局部义齿的下颌牙列缺失患者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效果。结果显示,下颌牙列缺失患者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天然牙列时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口腔功能疗效、在牙尖交错位、前伸牙合位、侧方牙合位等不同位的咬合稳定程度及咬合力分布特点均较好,少量患者可出现种植体折断、螺丝折断、种植体螺纹暴露等并发症发生。但当下颌牙列缺失患者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时,其牙尖交错位时的咬合接触时间延长而最大咬合力增加;前伸牙合位时的咬合分离时间延长,最大咬合力增大;侧方牙合位时咬合接触时间延长,其咬合不稳定程度和咬合力分布不够理想,有待改善。在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时,下颌牙列缺失患者进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治疗需注意去除牙合干扰,保障疗效。

综上所述,下颌牙列缺失患者进行种植固定修复时需注意其上颌口腔状况,当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时尤其注意去除牙合干扰,避免其对疗效造成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无牙颌牙列义齿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口腔医学(2021年10期)2021-12-02 02:07:46
无牙颌患者数字化方法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无牙颌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应用研究
三种精密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