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勋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5100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建设用地日益紧张。为集约用地,城市往往集中经济、科技和文化资源,建设新的城市核心区(CBD 区),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服务、文教等多种复合功能,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开展商务活动,形成发展中枢,带动整个城市的经快速发展。
我国三大国家级CBD为北京商务中心区、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随着发展能级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正在逐渐向洲际级CBD演进。伴随城市化外扩,各大城市陆续新建特定功能的CBD 区,以点带面,形成新的区域性城市商务区,如广州的广州金融城(见图1)、琶洲互联网创新区(见图2)、番禺万博中心区,广州知识城等。
图1 广州金融城Fig.1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ity
图2 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Fig.2 Pazhou Internet Innovation Zoner
在CBD 区域内,除标志性建筑外,大部分的超高层建筑高度处于150~250 m 区间,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此类高度区间纯办公功能建筑的核心筒进行分析及设计探讨。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 版):GB 50016—2014》要求,一类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为1 500 m2,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后,防火分区面积最大可达3 000 m2。对比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 版):GB 50045—95》的防火分区面积最大2 000 m2,新规范更贴合办公市场的需求。目前大部分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标准层面积在2 200~2 800 m2范围,在标准层面积增加的基础上,楼梯宽度及电梯数量适当增加,办公标层的实用率明显提高。
根据《建筑高度大于250 米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公安部消防局2018 年4月10日)要求,建筑高度超高250 m 的超高层建筑采取的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如构件耐火极限增加,疏散楼梯宽度增加50%,与消防电梯同等配置要求的电梯至少增加一台,走道上的房间门为乙级防火门,高层塔楼投影下不得设置防火卷帘,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5 m 的不燃性实体墙,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应采用高位消防水池和地下消防水池供水,上下水池的有效容积应分别满足全部消防用水量等,且消防设计方案必须组织专家评审。
根据工程经验及案例比较,高度250 m 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往往设置穿梭电梯才能满足甲级办公楼电梯标准,结构选型及空间层加强措施对建造成本增加较大。
综上分析,250 m 以上超高层设计周期及建设的成本大大增加,且使用品质受到一定影响,近期业主在确定项目高度时,尽量不超过250 m消防高度。
150~250 m 超高办公楼是城市CBD 区的基础及重要的组成部分,办公租售市场通常确定的写字楼标准,如准甲、甲级,超甲标准,对办公楼的使用品质,功能配置、装修标准,人均使用面积,净高,机电选型(特别是空调形式)等指标等等提出系统性要求,目的是为客户提供的舒适、方便,配套齐全的办公场所,并展示优美大气的建筑形象。
绿色健康的室内外环境是现代化办公楼的发展的重点和趋势。
核心筒位于建筑的中央部分,是超高层建筑的中心受力构件,并提供垂直及水平交通、安全疏散,各类公共服务性功能,通常由电梯井道、楼梯、卫生间、设备间围护形成中央核心筒,与外围竖向构件共同形成整体受力结构体系。
在办公楼设计中,核心筒的面积及尺寸影响办公楼的实用率,其电梯厅及公共用房设计决定办公楼的舒适性,结构形式及布置影响结构梁高,设备管井及水平管综对办公室的净高起着决定性作用,并决定办公楼的经济性。因而,核心筒是办公楼设计的基础及核心点。
根据近期超高层项目设计经验,结合对广深地区20 余栋不同高度的超高层办公楼资料收集及分析和比较,办公楼核心筒需要重点分析电梯数量及分区,电梯厅形式,机电管井(特别是空调形式),结构形式,消防设计要求,层高及净高,实用率等专项。各类功能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其中电梯厅品质、标准层实用率以及净高是业主及顾客核心关注点:
2.3.1 电梯数量、分区及电梯厅模式
电梯及电梯厅约占核心筒面积的50%以上,其电梯数量及电梯厅的布置形式是核心筒设计最关键的部分,决定核心筒的便捷性、经济性及舒适性。
电梯的数量由办公建筑使用人数,电梯的载重量及运行速度等因素决定,使用人数需要根据办公标准层面积,竖向分区总面积及办公楼性质分析计算得出。
根据《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T 67—2019》,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小于6 m2,疏散人数无法额定时,按建筑面积9 m2/人计算,核心筒的疏散楼梯宽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不同公司对电梯性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以往工程经验,世邦魏理仕(CBRE),仲联量行(JLL),第一太平戴维斯(FPD)等物业管理公司,以及四大电梯公司的人均使用面积标准基本一致,略有不同,甲级出租写字楼通常按照办公区人均8~12 m2,80%出勤率计算人数。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距不大于50 m,电梯分区可与之一致,或略微调整,分为低、中、高区三区或者低、中、中高、高区四区等模式,以此计算竖向电梯分区及每个电梯分区办公室的服务人数。
电梯满载率80%,出租办公楼要求电梯5 min 运载能力11%~15%,总部办公或专用办公,因上班时间集中,通常要求5 min 运载能力15%~20%,电梯间隔时间30~40 s。乘客电梯通常采用的载重为1 600 kg(21 人)、1 800 kg(25 人),其中速度超过5 m/s 的电梯为高速电梯,造价比低速电梯增加2~3倍。[1]
关于以上指标的计算方法,《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1 集等资料有详细介绍,不做详述。不同的机电顾问公司及电梯公司有各自计算方式,标准基本一致,采用目标楼层电梯群控系统时电梯使用效率略有提高。
此外,也可以采用面积估算法对办公楼电梯估算(见表1)。
表1 电梯数量、主要参数Tab.1 Elevator Quantity and Main Parameters
电梯厅的布置形式是核心筒布置的关键因素,电梯厅常见的布置方式有十字厅,T字厅(含Y字厅),平行并联厅,厢型厅等几种形式。市场常见的实用率计算方式是以办公室内的净面积计算,即走道的面积与核心筒一并计入公摊面积。[2]
⑴十字厅:分区清晰,使用便捷,视线通透,空间品质高,4个出口对应办公室入口。同时,此类核心筒实用率低(60%~70%),高区缩筒存在一定限制,平面接近方形的早期超甲办公楼经采用此种模式(见图3)。[3]
图3 富力中心.低区标准层及高区标准层平面Fig.3 Guangzhou RF Centre. Low Zone and High Zone Standard Layer
⑵T(Y)字厅:分区较清晰,使用便捷,视线通透,空间品质较高,电梯厅可分可合,灵活多变,3 个出口对应办公室入口,部分T 字厅可以做到高区核心筒缩筒处理,但缩筒空间难以较难利用,实用率偏低(65%~70%),平面接近方形或三角形,多功能组合的办公楼较多采用。此外,Y 字厅常用于三角形或者圆弧性平面,各向空间相似,虽然视线比较通透,但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方向性不清晰迷路的情况(见图4)。[4]
图4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低区标准层及高区标准层平面Fig.4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Low Zone and High Zone Standard Layer
⑶平行并联厅:多个一字厅并列布置,分区清晰,视线通透,空间品质较高,每个分区有2 个出口对应办公室入口。电梯高中低区分区明确,不同分区可利用其余分区电梯厅作为卫生间,办公高区通常将低区电梯厅进行缩筒处理,缩筒后的空间可以纳归入高区办公净使用面积,整体实用率高(70%及以上),平面接近方形或矩形的新建出租型办公常采用此类电梯厅。根据实际使用经验,人眼水平视角约120°,视线兼顾的电梯数量有限,物管公司通常要求一个分区电梯组单侧并排宜在3个以内,双侧对排不应大于8台(见图5)。[5]
图5 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区某大厦.低区、中区、高区标准层平面Fig.5 A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in Guangzhou Pazhou Internet Innovation Zone, Low Zone,Middle Zone and High Zone Standard Layer
⑷厢型厅:通常由十字厅或者平行并联式演变,每个分区的电梯厅均为尽端式,形成独立开向走道的电梯厅,空间品质较低,每个分区有仅1个出口对应办公室入口,整体实用率最高(70%及以上)。
2.3.2 层高及净高
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基本在4.2~4.5 m 区间,高端办公楼层高通常在4.4~4.5 m,办公区域净高要求3.0 m,走道2.7 m 以上;中高端办公楼层高通常在4.2~4.4 m,办公区域净高要求2.8 m,走道2.6 m;部分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VRV)的中低端办公楼层高可控制在4.2 m左右。
避难层层高通常在4.5~5.0 m 区间,部分结构加强层或转换层、机电转输层及电梯冲顶高度有要求的避难层,层高需达6.0 m。[6]
2.3.3 结构选型及柱网
结构通常采用经济性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框架剪力墙模式,部分需要快速施工的项目中,可采用钢结构,造价较钢筋混凝土高。
柱网布置是标准层设计的重点,柱网开间通常在9.0~12.0 m 范围,柱网越大,室内的视线景观越好,柱跨净距满足3~4 个标准车位模数,可以提高地下室停车效率。柱网尽量与核心筒边对齐布置,可提高结构合理性,大大节约造价。现代办公楼标准层平面的角部通常不布置角柱,以创造更好的室内观景空间及角部270°景观,结合近期市场对绿色健康环境的需求,设置局部的室外阳台是目前办公楼设计的一个亮点。结构加强层通常结合避难层设计,减少对办公使用空间的影响。[7]
2.3.4 机电系统选型及条件
机电系统选型及条件是确定核心筒布置的重要因素,其中空调选型较为重要。
超高层办公楼空调形式通常如下:
⑴全空气系统(VAV 系统):近年来高端办公楼通常采用全空气系统,其舒适性最高,满足现代化甲级、超甲级办公楼标准。标准层基本要设置2 个空调机房,管道占用空间较大,机电综合管线布置需要进行精细化设计。
⑵风机盘管+新风系统:传统的集中空调形式,空调末端布置灵活,改造方便,通常在中高端办公楼采用。每层设置1 个空调机房,也可统一布置在避难层的设备区。
⑶VRV 系统:不用设置冷却塔,每层设置室外机位,也可以在避难层统一设置,空调使用时间灵活多变,初始造价较高,运营成本较低,通常在中端或者专业性办公楼采用。
对于标准层而言,设备管井在核心筒内相对集中布置,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错开在走道的出线位置,在走道及办公空间水平走管时尽量避免叠管,合理利用梁窝空间布置设备末端,有利于提高走道等公共空间的整洁美观,在有限的层高尽量增加净高,提升办公空间品质。[8]
2.3.5 消防设计
150~250 m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主要解决疏散人数的计算及楼梯宽度设计,消防电梯设置、消防系统设计及避难层的设计。
消防电梯通常结合货梯厅设置,配置2部货梯时可分可合。竖向机电系统结合总建筑物高度,避难层位置及机电系统分区布置,超过150 m的超高层,往往在第三个及以上的避难层,布置转输水泵房及高压电房。[9]
2.3.6 设计案例及探讨
笔者参与设计的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区某大厦(见图5),高200 m,采用平行并联厅,分为低区、中区、高区,每个厅单边6部电梯,低区电梯在高区进行了缩筒设计,中高区部分视线通透。北侧为珠江,为进一步提升品质,北侧采用大宽度柱网,柱子与核心筒两侧对齐,并在150 m高避难层增加结构加强层,采用风洞试验的荷载数据进行结构计算,尽量降低结构成本。空调采用全空气系统,机械排烟,利用BIM 技术进行全专业调控,在办公层高4.4 m 的情况下确保净高3.0 m 的要求(见图6)。每层均设置合理的幕墙开启扇,方便再装修前后提供自然换气的条件,并在景观最好的转角部位设置小阳台,为封闭的办公空间提供最佳的室外环境,体现绿色健康的设计理念。
图6 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区某大厦.标准层BIM模型Fig.6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in Guangzhou Pazhou Internet Innovation Zone,BIM Model of Standard Layer
超高层建筑设计是综合性体系,设计要综合水平交通,竖向交通及分区,柱网开间,层高及净高,服务用房,结构体系,机电系统,立面及幕墙设计等各方面因素,其中核心筒与所有的因素直接关联,并对项目的实用性,经济性,舒适性起着最关键的作用,起着核心的作用。
在CBD 区大量150~250 m 超高层办公楼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在设计实践的工作经验总结,在核心筒设计中,按照计算电梯数量及配比,电梯竖向分区,电梯厅形式,结构选型,机电选型及管井落位,消防楼电梯设计的顺序开展设计,并对层高及净高要求进行复核,是通常采用的设计思路。对于更为复杂的综合性超高层建筑,如含酒店、公寓、商业等综合功能的项目而言,也采用相类似的方式进行分析及设计。
随着社会发展,超高层设计不断创新,设计过程中会出现更多更新的挑战和设计思路,希望引起业界同仁的共同研究探讨,用设计创造更美好的城市和生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