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老年记忆障碍门诊规范化建设专家共识

2021-07-03 01:53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专家组
实用老年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照料认知障碍门诊

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专家组

老年记忆门诊是一种专病化管理的医疗模式,以老年病人为中心,整合临床、神经心理、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及护理等医疗资源。各级医院规范的诊治流程对于疾病的长程、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江苏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43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达77.4%。为完善并提高江苏省内各级医疗机构老年记忆门诊诊治能力,加强早期筛查评估、规范诊治用药和及时转诊管理,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降低医疗成本,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组织专家查阅文献,开展研讨,基于国内记忆门诊管理指南与规范[2-3]和分级诊疗的卫生政策,初步形成了此版《江苏省老年记忆障碍门诊规范化建设专家共识》,并经过各级医疗机构专家审定。期待该共识的出台能推动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记忆门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为广大病人提供适宜的门诊诊疗服务,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延缓病情,改善预后,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家庭和社会负担。

1 三级医院记忆门诊

1.1 具备条件

1.1.1 记忆门诊人员:记忆门诊人员原则上由专科医师、神经心理评估师和护士组成,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增加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药剂师等辅助成员[1,4-6]。

1.1.1.1 专科医师

1.1.1.1.1 资质要求:(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神经内科、精神科、内科、老年科或其他相关专科;(2)完成住院医师和神经变性病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具有相关临床工作经验;(3)受过痴呆及相关认知障碍理论知识和神经心理评估的系统培训,推荐取得相关资质认证。

1.1.1.1.2 职责:(1)负责记忆门诊日常工作的组织和管理;(2)负责记忆门诊病人的接诊,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安排随访计划;(3)负责建立病人的诊疗档案;(4)协调和参加相关临床研究;(5)临床医师能独立完成临床评定量表;(6)定期组织开展针对病人和照料者的科普活动。

1.1.1.2 神经心理评估师

1.1.1.2.1 资质要求:(1)具有医学、心理学或者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经过神经心理测量的系统培训;(3)通过伦理学培训,能保护病人、家属和照料者的隐私;(4)具有处理突发情况(病人激越、攻击、伤人、自伤等)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1.1.1.2.2 职责:(1)对认知障碍病人进行神经心理测试与评估;(2)完成认知障碍病人测评结果的记录、出具认知测评报告并进行归档;(3)协助医师开展临床研究,进行病人的临床随访。

1.1.1.3 护士

1.1.1.3.1 资质要求:(1)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2)完成相关的记忆障碍和痴呆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3)具备相关的临床工作经验。

1.1.1.3.2 职责:(1)记忆障碍病人的注册,为病人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做好病人预约登记和随访;(2)护理问诊和评估,对病人进行详细的问诊,全面掌握病人的病情和家庭状况,充分评估病人的身体功能与家庭及社会的能力;(3)协助医生处理突发的医学事件;(4)协助医生开展病人以及家属的宣教和培训,发放日常照护手册以及相关视频,指导病人家庭生活照顾,用药指导、安全指导及饮食营养指导;(5)配合康复师协助和指导记忆障碍病人的康复活动。

1.1.2 门诊诊疗室:门诊诊疗室的设置需要醒目而且安静,考虑方便病人就诊的同时,需要兼顾病人隐私的保护。

1.1.2.1 记忆门诊诊疗室:(1)诊疗室要求为独立诊间,适合单个医生坐诊与单人就诊,以便于问诊并减少不必要干扰。(2)建议将记忆门诊的诊室固定,并设置醒目的“记忆门诊”的标志。(3)诊疗室需配备必要的办公和诊疗设施,如电脑、电子病历诊疗系统、观片灯、打印机、听诊器、血压计以及叩诊锤、眼底镜等神经系统查体工具。(4)诊疗室需备有简易的检查床,可进行常规的查体包括神经系统的专科查体。(5)应在诊疗室内部或者周围张贴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的科普宣传资料及记忆门诊的诊疗流程图。

1.1.2.2 神经心理测评室:(1)需要独立、安静的房间,尽量设在人流较少地方,建议有窗户能保持空气流通,并设置醒目的“请勿打扰”的标志。(2)配备相关神经心理学测评量表及工具。(3)设有病人随访资料数据库[7],三甲医院建议使用统一的电子随访数据库,如无条件可使用文字资料档案袋。(4)配备必要的办公及资料储存设施,如电脑、打印机、资料柜等。如有条件,可备有录音笔,摄像机等专用设备。(5)如有条件,可配备包括老花镜、放大镜,防走失腕带或GPRS定位仪等辅助设备。(6)诊室内避免有可能会提示时间或摆放日历等提示地点的物品,如时钟,台历等。

1.1.2.3 腰椎穿刺检查室(建议三甲医院配备):建议设置独立的房间作为腰椎穿刺检查室,并设置醒目的“腰椎穿刺”标识。检查室内应备有腰穿检查床,可上锁的腰椎穿刺所需物品的柜子,以放置检查所需无菌腰椎穿刺包、无菌手套、局麻药物等。

1.1.3 辅助检查

1.1.3.1 神经心理测量:分为主观性评价量表和客观量表。主观量表可选择阿尔茨海默病8量表(AD8)、Cog-12量表。客观量表分为认知功能筛查量表和不同认知域认知评价量表。认知功能筛查量表可选择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不同认知域认知评价量表主要是针对某方面认知能力进行的测验。常用量表见表1。

表1 临床常用推荐神经心理量表

由于老年人多合并血管病变高危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故在进行认知量表评估的同时,推荐进行血管病变严重程度量表评估(具体操作参见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8])。由于不同的病人因其疾病种类、脑部受损部位、程度等因素的差异在不同认知域上有不同程度受损,推荐在初筛量表结果基础上根据个体特征选择不同认知域评价量表进行诊断/随访。

1.1.3.2 影像学检查:放射科应开展头颅影像学检查,能独立进行头颅磁共振(MRI)的检查。建议三甲医院配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的脑葡萄糖代谢等检查的设备和试剂;如有条件,推荐完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PET)检查的设备和标记Aβ的分子示踪剂。

1.1.3.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全项、甲状腺功能全项、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血同型半胱氨酸、梅毒抗体、HIV抗体等,以及脑脊液指标,包括常规、生化和细胞学等认知筛查鉴别相关的血液学指标检查。推荐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完善易感基因、血液和脑脊液相关特异性检测。

1.2 记忆门诊诊疗工作流程 记忆门诊诊疗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记忆门诊工作流程

1.2.1 注册登记及家属/病人自评:普通门诊主诉记忆减退病人、性格改变病人、脑血管病病人或年龄>55岁的病人,由分诊护士发放自评量表,评价异常者预约记忆门诊。认知自评量表推荐使用老年认知减退知情人问卷(IQCODE)[9]或者AD8量表[10]。由于病人本人有认知损害或自知力缺乏,上述自评量表均以知情者评价为主。

1.2.2 记忆门诊初诊:记忆门诊医师接诊认知自评量表异常的病人或由普通门诊医师转诊的病人,在记忆门诊初诊时应完成如下工作。

1.2.2.1 病史采集:完整和准确的病史对痴呆和认知障碍的诊断非常重要。首先应了解病人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职业、受教育水平等;其次,应详细询问病史,病史应包括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等。由于病人本人存在认知损害,而且可能存在自知力缺乏,建议同时获得知情者提供的病史。

现病史:应覆盖4个方面,即认知障碍、日常和社会功能、伴随症状、诊治经过等。(1)认知障碍:应全面了解各认知域的损害情况,病史记录中建议记录具体事例,而不是概括性记述,应包括:记忆障碍,语言障碍,定向障碍,人格改变,情绪症状如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2)日常和社会功能:了解认知障碍是否对病人的社会功能、日常能力产生影响。(3)伴随症状:可能的诱发因素或事件,伴随的非认知和精神症状。(4)诊治经过:包括既往就诊经过、相应检查和治疗,以及病人病情的转归。

既往史及个人史:应详细询问病人的既往病史,尤其要注意询问可能导致认知障碍或痴呆的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等脑部疾患,以及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和抑郁症等精神科疾病、外伤、长期腹泻或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甲状腺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输血或冶游史,酗酒、一氧化碳中毒、其他毒物或药物滥用等。老年病人多合并多种疾病和服用多种药物,需详细询问病史和服用药物。

家族史:应强调询问认知障碍病人的家族史并详细记录,包括家族中每一例病人的起病年龄、起病形式,主要临床症状,治疗经过,存活或去世,如已去世则记录去世时年龄和原因。同时,应绘制家系图进行说明。

1.2.2.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查体和神经系统查体,对痴呆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伴发疾病具有重要作用。神经系统查体应包括意识、高级皮质功能初步检查、脑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和脑膜刺激征等。

1.2.2.3 辅助检查

1.2.2.3.1 专业神经心理测试:就诊于认知障碍门诊的病人,推荐全部进行认知功能筛查,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认知域认知评价量表,建议同时进行评价焦虑、抑郁情绪、精神行为症状的量表。

1.2.2.3.2 血液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1)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2)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钙和电解质等;(3)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4)甲状腺素水平及抗甲状腺抗体;(5)梅毒血清学检测、艾滋病病毒、伯氏疏螺旋体。

1.2.2.3.3 影像学检查:对认知障碍病人尽可能进行头颅MRI检查,扫描序列应包括T1、T2、FLAIR、DWI、SWI等,同时应进行冠状位海马相扫描[11]。若条件限制(如放置心脏起搏器等),可选择CT扫描,以提供鉴别诊断资料。

1.2.2.3.4 电生理检查:脑电图(EEG)对于痴呆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睡眠多导仪(PSG)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痴呆有重要的价值,可用于路易体痴呆的快速眼动期(REM)行为异常的检查。

1.2.2.3.5 特殊检查:推荐有条件的记忆门诊进行以下标志物检查:(1)脑脊液检查:对拟诊AD病人推荐同时进行脑脊液(CSF)的总tau蛋白(T-tau)、磷酸化tau蛋白(P-tau)和β淀粉样蛋白42(Aβ42)检测,对快速进展性痴呆推荐进行CSF病毒学、梅毒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以及14-33蛋白检测。(2)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可用于检测痴呆病人脑血流、萄萄糖代谢改变及β-淀粉样蛋白、多巴胺转运蛋白、tau蛋白等在脑内的活性[12],对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3)基因检测:对有家族史的病人应进行基因检测,包括早老素1(PS1)基因、早老素2(PS2)基因,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MAPT)基因突变、前颗粒体蛋白(PRGN)基因突变、C9072基因重复扩增突变;朊蛋白病相关PRNP基因突变、Notch3基因等。散发性AD易感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上载脂蛋白E4(ApoEε4)等位基因[13],记忆门诊应常规开展ApoEε4基因检查。基因诊断应在专业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同时需要结合病人临床症状和家族史做出精准分析。

1.2.3 记忆门诊复诊:病人完成上述检查,在记忆门诊复诊,记忆门诊医生对病人进行认知障碍程度以及病因的诊断,同时制定病人治疗方案和照料者照护方案。

1.2.3.1 确定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心理评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包括是否存在认知障碍,认知障碍的程度以及认知障碍的病因诊断。(1)认知障碍及其严重程度诊断:病人或知情者主观感觉有获得性的认知功能下降,并经神经心理学评估证实有认知功能受损,则可考虑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病人临床表现、日常能力受损情况、认知评估结果均有助于判断痴呆的严重程度。(2)明确引起认知障碍的原因:结合病人认知障碍起病形式、各认知域和精神行为损害的先后顺序、病程发展特点以及既往病史和体格检查提供的线索,可对痴呆的病因作出初步判断,然后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以确定病因。(3)按照病因学来分类,痴呆通常可分为变性病和非变性病,前者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皮质基底节变性等,后者则包括血管性确呆、感染性痴呆、代谢或中毒性脑病等。

1.2.3.2 制定治疗方案:包括病人的药物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病人的照料计划制定、以及对照料者的支持。

1.2.3.2.2 病人的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认知障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重视非药物治疗,同时对病人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教育。(1)体育锻炼:规律的有氧体育锻炼可延缓病人的认知、运动功能退化,缓解病人的神经精神症状,并可减少照料负担。在不同年龄段或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阶段,开始规律的体育锻炼,均可延缓神经退行性变和认知功能减退。(2)健康饮食:地中海饮食和健康平衡的膳食结构可降低发病风险,推荐食用新鲜果蔬、全麦食品、橄榄油、豆类和海产品,减少食用乳制品和家禽产品,避免食用红肉、糖果和深度加工食品。(3)音乐疗法:音乐疗法不仅可以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也可以改善病人的情绪和行为异常,提高病人生活质量[18]。(4)认知训练:初级认知训练和广泛、多层次的认知训练均可改善病人整体认知功能和训练相关的认知表现。推荐病人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训练。(5)心理干预和护理:以家庭和医院为中心针对病人疾病特点实施正确的心理干预和护理,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使病人的行为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医患及病人与照料者的沟通交流,怀旧疗法,加强家庭护理支持和社区护理支持,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及影响病人行为的因素[19-20]。(6)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能有助于改善病人认知障碍,但目前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标准[21]。目前数据主要来源于联合治疗方案,单纯针灸疗法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7)深部脑刺激:针对穹窿和梅内特基底核的深部脑刺激可以改善病人的总体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精神症状[22-23]。针对内嗅皮层海马神经元的深部脑刺激可能延缓AD病情进展[24]。现有临床数据主要来自少量小样本研究,尚需更多大型研究进一步评估疗效。(8)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主要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和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等,已被证实可以改善健康老年人和AD病人的多种认知功能,这些方法病人不良反应少,耐受性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25-27]。(9)其他治疗:人工智能、游戏工具、虚拟现实和远程医疗等新技术的进步,以及在临床的应用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及预后,减轻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8]。

1.2.3.2.3 病人的照料与护理:(1)痴呆病人的照料评估:对于初次诊断的确诊病人,建议在记忆门诊的组织下召开家庭会议,由记忆门诊医师和护士告知病情,帮助病人本人及家属了解痴呆诊断的含义、病人病情及所处的阶段,协助家属制定长期照料计划。在病人尚有判断能力时,可以让病人参与讨论和设计适合他们生活和护理的现行方案或未来方案。(2)照料者支持:中国痴呆病人的日常照料通常由家庭承担,其中大部分工作都是由照料者完成的。因此,记忆门诊对照料者提供咨询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在病人长期治疗过程中对照料者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必要时到相关专科就诊。鼓励记忆门诊建立病人家属联谊会制度,家属联谊会应固定周期举办,为家属和照料者提供培训、交流和心理疏导平台。

1.2.4 数据库管理:记忆门诊数据库的建立有益于规范认知障碍病人的诊疗,便于病人的长期随访及病情观察,有利于建立临床随访队列,进行深入临床研究。录入内容应包括病人的一般信息,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认知功能评价结果,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药物干预措施及诊断信息等。由于照料者状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病人的治疗疗效,建议数据库内容涵盖照料者的一般信息以及定期的心理评估结果[29-30]。

1.2.5 记忆门诊会诊制度:定期(推荐一周一次)组织记忆门诊例会,参加者包括记忆门诊医师、心理评估师以及记忆门诊专科护士,综合病史、辅助检查、量表检查对近一周记忆门诊就诊病人进行讨论,确定最终诊断并制定治疗和随访方案。对疑难认知障碍病人应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参与,进行多学科讨论,给出可能的诊断,制定进一步的诊治方案。

1.2.6 病人定期随访及转诊:认知障碍病人应尽可能长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的有效性及依从性、照料者负担及情绪评价等。随访周期可根据病人诊断、病情、病程作相应调整,变性疾病所致痴呆病人建议每3个月对病人进行随访。病人也可在二级医院或社区记忆门诊处进行随诊,但一旦出现病情变化建议及时转诊至三级医院。

2 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

2.1 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具备条件

2.1.1 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人员: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人员由医师和护士组成,有条件的地区可增加社会工作者。

2.1.1.1 二级医院、社区医师资质要求:(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全科、老年科、神经内科或其他相关专科;(2)经过神经内科诊疗技术专业化培训的内科医师或全科医师。

2.1.1.2 二级医院、社区医师职责:(1)识别认知障碍的病人;(2)向三级医院记忆门诊转诊初诊及病情变化的认知障碍病人;(3)建立认知障碍病人的档案,开展认知障碍病人的二级预防和规范化随访;(4)开展记忆障碍高危病人筛查与一级预防;(5)开展社区照料或指导家庭照料;(6)定期开展社区认知障碍相关的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

2.1.1.3 二级医院、社区医师定期参加认知障碍相关的基础理论以及进展的培训:(1)有关老年认知障碍基础理论的学习;(2)参加认知障碍临床诊疗课程班学习;(3)有条件的可参加三级医院认知障碍专科进修学习;(4)关于识别、筛查、随访、预防认知障碍,进行病史询问、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简易神经心理量表等相关技能的培训;(5)社区照料以及指导家庭照料的技能培训。

2.1.2 诊疗室:诊疗室要求为独立诊间,适合单个医生坐诊与单人就诊,以便于问诊并减少不必要干扰。建议设置醒目的“记忆门诊”的标志。诊疗室需配备必要的办公和诊疗设施,包括桌椅、检查床、电脑、打印机、观片灯、听诊器、血压计等工具。在诊室内张贴认知障碍相关的科普宣传资料。

2.1.3 辅助检查:(1)血液化验室: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化验室能够开展与认知障碍相关的基本血液化验项目,包括:血常规和生化全套。有条件的,开展甲状腺功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2)心电图。

2.2 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工作流程 为规范开展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初诊病人工作流程可参考图2。

图2 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工作流程

2.2.1 认知障碍病人筛查:主诉认知障碍的病人、脑血管病病人或年龄>55岁的病人,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进行初筛,初筛异常的病人转诊记忆门诊。

筛查量表选择的原则为简单、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即可应用,并有一定的敏感性,如华盛顿大学开发的AD8、Mini-cog、简易智力测试量表(AMT)或Cog-12量表及ADL。AD8、Mini-cog、AMT(或Cog-12)及ADL四项中有任一项异常者,进一步行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排除抑郁,最后推荐至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就诊。

2.2.2 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就诊:(1)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职业、受教育水平、生活方式、饮食等;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和病情变化,同时注意既往史和家族史的询问。由于病人本人有认知损害,需要同时向家庭其他成员询问病史。病人病情的询问应覆盖4个方面,即认知障碍表现、日常和社会功能、伴随症状、诊治经过等。既往史应关注外伤、毒物接触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以及既往用药等。家族史关注家庭成员有无认知功能障碍病人。(2)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查体和简单的神经系统查体,排查系统性疾病导致的认知障碍。神经系统查体包括:意识状态、颅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和脑膜刺激征等。可参考三级医院记忆门诊的相关内容。(3)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为血液检验,包括血常规和生化全套。心电图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可完善头颅CT检查。(4)出现下列情况时建议转诊三级医院:疑似认知障碍的初诊病人,推荐转诊至三级医院记忆门诊就诊以明确诊断,规范治疗。长期随诊病人出现病情加重、症状控制不佳或者出现幻觉、激惹等精神症状时建议及时转诊。病人合并其他疾病或出现肺部感染、褥疮、骨折等并发症时建议及时转诊。病人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时需及时转诊。(5)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目的为改善病人认知障碍和控制精神行为症状,应遵从上级医院记忆门诊治疗方案,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和其他促智药等。同时注意观察和记录病人的不良反应。非药物治疗:指导病人及护理人员开展认知功能训练、认知康复训练等非药物治疗,综合应用各种非药物治疗措施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日常生活能力。(6)照料与护理: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帮助病人本人及家属了解痴呆和认知障碍的含义、病人的病情及所处的阶段,帮助家属制定长期照料计划,对照料者提供咨询和支持。(7)建立档案数据库和监测随访:二级医院、社区记忆门诊数据库的建立有益于规范认知障碍病人的诊疗,便于病人的病情观察和长期随访。数据库内容应包括病人及照料者的一般信息、病人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认知功能测评结果、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药物干预措施及诊断信息等。监测和随访内容包括:血压、血糖、生化指标等。经正规认知评估培训的医务人员可对长期随访病人定期进行MMSE等认知量表评估,根据病情需要推荐到上级医院进行阶段性复查。

2.2.3 建立二级医院、社区的记忆体检、宣教:(1)在二级医院、社区的居民体检中,加入记忆体检,可用AD8量表等,如有异常可进入二级医院、社区的记忆门诊中进行认知障碍筛查。(2)在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的居民中,发现有高危因素以及高危风险的病人,主动对其认知功能进行筛查,早期发现认知功能的异常,及早干预。(3)在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的居民医学科普宣教中,加强认知功能障碍宣教,尤其是预防的相关宣教,加强居民对认知障碍疾病的认识,提高居民的早期就诊率。

【推荐】

(1)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筛查发现疑似认知障碍病人,应进行规范化登记、检查,及时转诊至三级医院记忆门诊就诊。

(2)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和三级医院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医疗、远程会诊、共享病人数据库、双向转诊等方式共同管理病人。

(3)老年人群常规体检增设记忆体检项目,主动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识别早期的疑似病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加强认知障碍医学科普的宣教,提高病人的早期就诊率。

老年认知障碍性疾病导致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减退,且病程较长,病人晚期将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完全需要他人照顾,严重影响病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记忆门诊的建立和专科医生的培养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长程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希望本版专家共识的出台能有助于推动江苏省老年记忆障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有助于给病人提供长期、便捷、精准的服务,也希望病人、家庭、社区、医疗机构乃至全社会能共同参与此项工作。

猜你喜欢
照料认知障碍门诊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门诊支付之变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