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培训师实施心肺复苏的意愿调查分析

2021-07-02 07:50熊勇超张晓华夏兰芳赵建忠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搏培训师陌生人

熊勇超,张晓华,夏兰芳,赵建忠

心搏骤停往往在家里、办公场所、旅途中或其他公共场所等地方突然发生[1-2],救治心搏骤停患者的黄金时间是4~6 min,因此,能够给予心搏骤停患者最快救治的不是专业急救人员,而是现场的“第一目击者”[3]。事故现场周围人迅速、有效地为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对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预后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4]。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的主体,已逐渐培养和建立了一支从事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和普及的师资队伍。目前已有在普通公众和学生人群中开展CPR施救意愿的研究[5-6],但尚无针对应急救护培训师实施CPR施救意愿的调查。本研究旨在通过现况调查的方法了解应急救护培训师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CPR的意愿及妨碍因素,探索提高“第一目击者”实施CPR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院外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9-05至2019-07,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举办了10期应急救护师资复训班,本研究对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所有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共计204名。在进行问卷调查前,已充分告知其调查内容并取得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通过文献学习和咨询有关专家,设计调查问卷,开展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修改和完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出生日期、受教育程度、职称等;第二部分为施救意愿,包括对亲人、朋友和陌生人的施救意愿及妨碍施救的原因。本调查通过互联网平台(问卷星)发放和收集调查问卷,以调查对象自填形式。

1.2.2质量控制在开展培训前,将调查问卷二维码发送至学员微信班级群,统一组织学员填写问卷,只允许从微信填写提交一次问卷。问卷调查全过程由研究者进行指导和质量管理,并将提交的问卷与培训班学员信息逐一核对,确保问卷调查质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4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1.3统计分析将调查结果导出为Excel数据库,使用Excel和SPSS 20软件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用均数、标准差、频数和百分比等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计算愿意施救的比例及95%置信区间,并采用χ2检验比较施救意愿的差异,检验水准为0.05,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基本情况被调查的204名应急救护培训师中,年龄平均为39.73±8.32岁;男性59人(28.92%),女性145人(71.08%);汉族有182人(89.22%);受教育程度以本科为主,为143人(70.10%);职称以中级及以下为主,有168人(82.35%);个人月平均收入的中位数为5 000元;兼职培训师的有177人(86.76%),兼职人群中其本身所从事的职业以医护人员或教师为主,达131人(74.01%);在这些应急救护培训师中,有23人(11.27%)从来没讲过课。

2.2应急救护培训师的施救意愿如亲人、朋友或陌生人发生心搏骤停时,应急救护培训师对其实施CPR意愿的比例分别为82.35%(95%CI: 76.42%-87.32%)、73.53%(95%CI: 66.92%-79.45%)和52.45%(95%CI: 45.36%-59.47%),对亲人和朋友实施CPR的意愿高于对陌生人的,见表1。对亲人、朋友和陌生人,绝大多数应急救护培训师愿意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不实施人工呼吸)的CPR,其比例分别为95.59%(95%CI: 91.79%-97.96%)、98.53%(95%CI: 95.76%-99.70%)和94.61%(95%CI: 90.56%-97.28%),见表2。

表1 对不同心搏骤停患者实施CPR的意愿

表2 对不同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的意愿

2.3影响实施CPR的因素对于不愿实施CPR的应急救护培训师,其考虑的因素主要为担心给患者造成损伤和担心引起法律纠纷,见表3。关于哪些因素会提高应急救护培训师实施CPR的意愿,认为对患者造成的损失法律给予免责保护的比例为84.80%(173/204);延迟CPR会造成患者大脑不可逆损伤的比例为64.71%(132/204);可以只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的CPR占比为50.49%(103/204);因出手施救受到表彰而为社会带来较好的影响占比为42.65%(87/204);即使CPR操作不够标准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所占比例为35.29%(72/204)。

表3 不愿意实施CPR的考虑因素

2.4施救意愿的比较分析通过分别比较不同变量与施救意愿构成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亲人发生心搏骤停,不同年龄及是否参加过复训与应急救护培训师施救意愿的构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上和参加过复训的应急救护培训师施救意愿较高。对于朋友发生心搏骤停,不同职业与应急救护培训师施救意愿的构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作为医护人员的应急救护培训师施救意愿较高。对于陌生人发生心搏骤停,不同职业和不同职称与应急救护培训师施救意愿的构成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护人员和高级职称的应急救护培训师施救意愿较高,见表4。

表4 各变量与不同心搏骤停患者实施CPR意愿的比较

3 讨 论

3.1应急救护培训师施救意愿有待提高本研究发现,应急救护培训师对亲人、朋友和陌生人实施CPR意愿的比例分别为82.35%(95%CI: 76.42%-87.32%)、73.53%(95%CI: 66.92%-79.45%)和52.45%(95%CI: 45.36%-59.47%),对亲近人的施救意愿较高,并明显高于陌生人,这与张军根等在大学生和普通公众中开展的研究结果一致[5-6],莫康林等的研究也发现大学生对陌生人发生意外伤害进行施救的意愿约50%[7]。但是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应急救护培训师愿意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不带人工呼吸)的CPR,这与武继文等的研究结果一致,90.9%的大学生愿意实施胸外按压,但是愿意对陌生人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比例仅为68.3%[8]。本研究结果反映出救护师资的施救意愿有待提高,应急救护培训师的施救意愿与我国公众现场救护意愿类似[9-10],但是作为应急救护培训师,更应强化职业责任教育,倡导人道、博爱、奉献的社会风尚。

3.2不愿意施救的原因分析对应急救护培训师不愿实施CPR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考虑因素有各个方面,但主要集中在担心给患者造成损伤及担心引起法律纠纷。胸外按压可能会造成肋骨骨折、气胸等损伤,但是正确的胸外按压技术,如按压位置正确、用力均匀等可减少胸外按压的损伤;人工呼吸时,可能会由于吹气过量或过快引起胃扩张,人工吹气时要求胸廓隆起即可。应急救护培训师应定期复训,熟练掌握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技术,可以减少CPR给患者带来的损伤,即使是CPR可能会造成患者损伤,与宝贵生命相比施救造成的损伤是微乎其微的。由于社会上存在一些负面报道,导致“想救却不敢出手”的现象,担心引起法律纠纷。在欧美等国家有好撒玛利亚人法[11],我国在2020-05-28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第184条又被称作“好人法”,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公众,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救护受法律保护。有应急救护培训师表示不愿意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及怕感染疾病,有关心肺复苏的指南[12-13]提出早期旁观者单纯的胸外按压也能明显提高患者复苏成功率,建议施救者如果不愿意或不能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可只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式的CPR。

3.3应急救护培训师施救意愿差异分析对亲人,40岁以上和参加过复训的应急救护培训师的施救意愿较高。年龄大的应急救护培训师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同时通过复训,对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更新学习,对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自信,因此敢出手相救。对朋友和陌生人,医护人员或高级职称的应急救护培训师的施救意愿较高,遇到突发情况公众往往呼喊附近是否有医护人员,寻求现场医护人员的救助,救死扶伤也是医护人员天职,同时作为高级职称的应急救护培训师,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拥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于朋友,尤其是陌生人,医护人员或高级职称的施救意愿较高。研究结果同时也提示,作为应急救护培训师更应该吸纳具有医学知识背景和高级职称的人员,来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倡导“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救护理念。

3.4提高应急救护培训师施救意愿的建议一是加强宣教教育。研究发现应急救护培训师施救意愿有待提高,应强化应急救护培训师的职业责任教育,发扬和倡导遇到突发情况敢出手相救的人道救助理念。减少救助相关的负面新闻报道,加大对施救的典型事迹进行全方面宣传报道,奖励施救者的见义勇为,营造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社会风尚。二是加大普法宣传。我国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施救者的合法权利,深圳、杭州、上海、北京也先后出台了相关法规[14],但“好人法”知晓率很低,未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在完善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应加大普法力度,让公众知晓“好人法”的存在,在学习和掌握了应急救护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让更多公众“敢出手”施救。三是强化定期复训。通过施救意愿的比较分析,发现是否参加过复训与应急救护培训师的施救意愿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复训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间隔两年的复训时间过长,应进行更频繁的复训[13],以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应急救护技能,提升施救的自信心,更好为公众提供应急救护能力。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未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研究结果仅代表该研究对象的情况,其结果不能外推。二是问卷是通过网络发布的,采用调查对象自填的形式,可能会存在调查偏倚。三是调查对象为应急救护培训师,他们已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调查结果可能比普通公众要好。

4 结 论

综上所述,本调查发现应急救护培训师实施心肺复苏的意愿有待提高,担心给患者造成损伤或怕引起法律纠纷是其主要妨碍因素,应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普法力度及强化定期复训,倡导和发扬“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人道救助理念。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公众自救与互救能力,从而在突发意外现场总有第一目击者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基本的急救措施,为抢救争取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挽救更多生命。

猜你喜欢
心搏培训师陌生人
还剩几只
企业内部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实践探讨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突然倒地怎么办?
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的预后及病因分析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我国第一批FIDIC国际认证培训师候选人初审培训班在京圆满结束
最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