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砭 胡言
从开始策划到完成拍摄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部拍摄周期紧张、但又克服众多困难最终高质量完成的节目,正是为了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浙江广电集全集团之力创制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特别节目《精神的力量》。
14支200多人的摄制团队于4月7日从贵州遵义出发,分赴上海“一大”会址、嘉兴南湖、陕西延安、辽宁丹东、四川汶川等12个省市、19个红色纪念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历时54天,用脚踏实地的行走,感同身受的体悟,呕心沥血的创作,对“精神的力量”展开深情解码,完成了14个篇章、28集体量的剧集制作。
5月24日,《精神的力量》在浙江卫视一经亮相,就以新颖的模式、鲜活的内容、真挚的情怀收获各方关注与好评:
CSM63城市组收视最高达1.131%,持续领跑;#精神的力量#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4.8亿,讨论度超158w,多个话题登录热搜;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中青报、中新社、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官微、广电时评、中国蓝新闻、美丽浙江、浙江日报等超80家权威媒体进行深入报道,反响强烈。
在笔者看来,《精神的力量》正是一个窗口,让当下的人们,尤其是肩负祖国未来的年轻人能够通过节目回望历史、铭记不朽,同时传承党史精神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为了打造《精神的力量》,以此向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一份精神文化厚礼,浙江广电于今年3月初确立了“专班化运作、集团军作战”的工作原则,组成了以浙江卫视为创作主体的项目专班。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专班,最合适的便是“高规制”。
其一,规制之高——聚合全台之力。
在浙江广电的统一调度下,《精神的力量》共吸纳了集团内14支优秀摄制团队参与创作,团队总人数多达200多人。其中,10支团队由浙江卫视人员构成;其他4支团队则分别来自钱江都市、教育科技、民生休闲、国际频道四个地面频道。按内外景布景、拍摄的不同要求,14支团队被划分为7支内景团队和7支外景团队。
这种聚合全台之力、吸纳如此多人员的创作团队,在浙江广电的历史中并不多见。
其二,配置之高——组建专业团队。
此次《精神的力量》由浙江卫视总编室牵头,其下分设三位总导演各司其职,把控整部作品的拍摄制作,每一位总导演都具有丰富和优秀的创作履历,分集导演同样都是经验十足、能够独挡一面的电视人。
导演组告诉笔者,从节目的严谨性和创作的时间进行考量后,《精神的力量》从总导演到各分集导演都选取了资历和经验都十分丰富的资深导演担当,目的便是为了能够向观众精准地讲述党史故事、传递党史精神。
其三,标准之高——严苛的制作要求。
严苛的要求,体现为高度严谨地打磨剧本。
由于《精神的力量》节目内容涉及大量党史,因此在审核端尤为重视严谨。导演组表示,团队查阅了大量的党史资料和相关研究。据粗略统计,每集剧本从初稿到成稿,平均调整有6次之多。同时,节目邀请了众多党史专家进行把关,确保剧本符合史实。“井冈山精神”邀请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教授为台本内容把关;“红岩精神”邀请了红岩纪念馆的相关负责人审稿;“两弹一星精神”则会邀请两弹一星学院的院长对稿件进行终审。
层层审核、反复推敲、来回修改,才有了最后的成稿。
正是有了高规制的“集团军作战”加持,才使得《精神的力量》能够在如此紧张的创作和拍摄周期内保持高水平的完成度。
如何让年轻人爱上党史?这是摆在《精神的力量》制作团队面前的核心问题。
从接到制作任务到确立最终方案,《精神的力量》制作团队并没有因为时间的局促而降低节目质量。相反,他们努力在节目形态上做出了新的创意,致力于让革命的精神被当下的观众传承与弘扬。
与其他同类型题材不同的是,《精神的力量》采用“党史题材影视汇编+嘉宾宣讲+采访解读+外景拓展”的融合表达方式。
第一层融合,是融合党史题材影视内容。
“这些年以来,诞生了众多涉及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非常优秀的经典电视剧。在这些剧中,不仅有对于历史事件的回顾概括,而且还传递出了很多精神内核。因此,我们希望能够重新激活这些经典影视剧,把其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故事展现出来,去反映和讲述这段时期支撑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各种精神力量”。
导演组表示,正是基于这个初衷,节目组才最终确定采用影视剧汇编的形式,同时增加艺人嘉宾的讲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激发观众的集体回忆,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望历史、致敬经典。
据悉,《精神的力量》共挑选了从经典至当下约四十余部优秀电视剧集。这些剧集的选择同样考究,它既有《长征》《红岩》这样的早期优秀作品,又有《山海情》《在一起》《觉醒年代》这类近两年得到广大观众认可的口碑之作。
同时,《精神的力量》也有机调动历史纪录片真实影像、重要历史见证人采访视频,为历史真实构筑坚实支点。例如,1991年采访中共一大会议直接见证人之一王会悟的影像资料、老船工张朝满老人回忆红军“巧渡金沙江”往事时的珍贵画面,以及湖南汝城沙洲村徐解秀老人的孙子重述“半条被子”的感人往事……一次次直击人心。
第二层融合,是融合剧中人与情。
《精神的力量》共计邀请了陈数、邓恩熙、董勇、侯京健、韩雪、刘劲、李易峰、时代少年团-宋亚轩、时代少年团-刘耀文、吴樾、印小天、于毅、尤勇智、张涵予、张歆艺这15位艺人,他们以讲述人的身份,或奔赴精神发源地寻找英雄故事,或置身于演播厅深度分享自己亲身感受到的红色故事。
在讲述“遵义精神”时,节目组邀请了曾八次饰演毛泽东的演员侯京健来到现场,由他带领观众来到遵义会议、娄山关等旧址,以“剧中人”的视角去体悟这段革命峥嵘岁月的精神气概。
在讲述“抗疫精神”时,节目组在演播厅还原了写有“武汉加油”的方舱医院场景,并将亲历者邀请至现场,与演员陈数一道再现抗疫精神的动人瞬间;在讲述“井冈山精神”时,让李易峰走进历史情境中讲述“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在讲述“西柏坡精神”时,刘劲置身在会议室的场景里,把观众带入历史的记忆中。
在讲述“脱贫攻坚”时,节目组邀请了《山海情》中“大有叔”的扮演者陕西籍演员尤勇智,以脱贫攻坚精神激发大众的精神原动力,鼓舞大家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第三层融合,是融合剧中景与史。
为了更好地讲述历史,节目尽可能通过场景的搭建,真实还原历史的截面。
在“特区精神”这一篇章,摄制组搭设了两个极有代表的历史场景:一个是70年代普通老百姓的家庭场景,一个是90年代的办公室场景。两个极不相同却又极具代表性和针对性的场景,让人可以直观感受到短短20年的时间里,普罗大众生活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精神的力量》在这三层融合理念之下,便有了现在的整体架构:每集由一位讲述人,讲述一段党史故事,通过故事背后的精神挖掘,向屏幕前的观众展现党史精神在当下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即“一种精神、一段党史、一位讲述人和一份传承下的‘四位一体’”。
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深化历史场景,对观众而言,在这个“四位一体”架构之下,观看《精神的力量》犹如翻阅一部生动的党史。
“我们希望以年轻人的方式来讲党史,让更多的年轻观众去接受党史,甚至主动学习党史”。
导演组谈到,实际上,《精神的力量》从立项之初,就希望能够通过创新的内容表达,让年轻人对党史里的故事和精神产生共鸣。
为此,节目组从两方面着手,致力于让《精神的力量》在年轻人中间实现破圈传播。
一方面是借助明星艺人的影响力,借此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精神的力量》,提升节目在年轻圈层中的话题热度。
例如,韩雪在丹东参与节目录制时,在抖音和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爷爷奶奶的抗美援朝经历。她讲述道:71年前,他们正是从丹东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这则消息迅速登上了抖音热搜。网友们在点赞之余,也十分期待早日看到《精神的力量》这部有温度、有情感的节目。
除了邀请众多知名演员外,我们在这份艺人名单里也看到了邓恩熙、时代少年团成员宋亚轩、刘耀文等年轻艺人的身影。
对这些年轻艺人们来说,他们在节目里对党史的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无疑成为当下年轻人对党史产生浓厚求知欲的典型。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悟,有助于让更多的年轻人在书本学习外,感受党史本身的魅力与感染力。
邓恩熙参与的“红岩精神”专题,给导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位重庆籍的年轻演员,对邓恩熙来说,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等红色景点地可谓再熟悉不过,但这些地点背后的党史故事,却由于年代久远,便与像邓恩熙一样的年轻人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
《精神的力量》的出现,恰好为党史精神与当代年轻人之间架起了一座传承的桥梁,其发布的一系列实景、手绘海报,引发各路网友们积极点赞、收藏和转发。
另一方面,通过电影级和精细化制作,提升节目的质感,从而以高质量的口碑加速节目在年轻圈层中的发酵。
在前期拍摄方面,此次《精神的力量》的众多外景拍摄都达到了电影级别。在后期制作上,《精神的力量》同样使用了院线级的调色;在音乐方面,节目组还专门创作了原声音乐。
“我们希望尽可能有一个更好的视觉呈现,能够给建党100周年献上一个文化厚礼”,导演组表示。
回望燃情岁月,重温苦难辉煌。这部《精神的力量》之所以饱受赞誉,是因为它将主旋律内容与年轻态的表达方式相结合,将严肃严谨的党史故事变得生动活泼,让大众在学习和重温的过程中,感受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