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返乡农民工创业路径研究
——基于贵州省五位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调查

2021-07-02 03:59张富富
关键词:创业者农民工企业

张富富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策略,是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大量青壮年农民精英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中西部内陆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造成时下我国农村地区青壮年农民精英的缺位,致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缺乏农村精英阶层的有效参与。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能带动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经济增长,并能解决就业等诸多社会问题[1]。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

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指农民工面对务工带来的生存压力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出于生计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动机,整合动员自身禀赋,回流至原籍家乡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及开发性生产、创办工商企业、开展生产生活供应服务等活动的行为过程[3]。一方面伴随着近年来我国产业机构的转型升级及海外经济的疲软,国内部分中低端企业及外向型企业难以适应这种经济格局变化,逐渐向中西部乃至国外转移及部分企业未能适应走向衰亡,导致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低端劳动力的就业率持续下降,特别受今年疫情的影响,就业率下滑得更为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相继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创业环境的持续改善、农民工个人浓厚的难以忘怀的乡土情结等都成了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外部环境及主体内在动力推动下农民工精英回流农村创业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潮流[4]。据统计,近年来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各类人员返乡创业的人数累计达到570多万人,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450万人[5]。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样也面临着诸如知识水平匮乏、社会资本薄弱、管理能力欠缺、创业经验不足等主体禀赋的制约及融资难、政策偏离、公共管理服务水平较低、创业平台衔接不足等外部环境的束缚,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率较低。

创业较为成功者的经验对于研究相似创业者创业路径具有很高的价值,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选取5位在2017和2018年获得“贵州省十大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的农民工进行深入的个案访谈(表1),围绕访谈对象的创业选择、创业历程、创业经验等来开展调查,从而了解其创业的利弊得失,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来深入分析农民工创业具备的机遇及面临的困境,基于此来探寻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路径。

表1 贵州省五位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创业情况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现实机遇

(一)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移助力农民工返乡创业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革新阶段,特别是在新常态下经济转型更是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格局,一方面经济转型倒逼企业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更高,因此文化低、技术有限、创新能力弱的农民工就业机会下降,间接推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另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快速提升迫使大量低端产业进行产业转移,而乡村地区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成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也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机遇。

访谈对象3:回乡创办企业主要是在于这边生产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一方面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广东东莞这几年来工人工资增长很快,用工成本对于我们这种类型的企业已经难以支撑,这边工人的工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因为工人都是附近的,在我们这里上班能够相应的照顾得了家庭,并且这边生活成本低,不用租房,可以节约工人一大笔费用,因此他们对工资的期望就降低了很多;另一方面厂房原来就是镇上的一个职校,政府进行了改造,我们承接过来,前三年是免费的,过后的租金也是比较低的,相对于那边来说办厂成本大大降低了。

访谈对象4:回到老家办企业主要是这边的投入和用工成本比较低,厂房投入是远低于那边的(广东珠江),我们厂比较特殊,生产的产品技能要求较低,本着一名党员的责任心我招聘了部分身体残缺的人,工资相应的就更低,但是能自己挣钱让他们普遍感受到了尊严,当然政府也因此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支持,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办厂投入的成本。

(二)创业环境改善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推力

返乡农民工家乡当地的创业环境因素对其创业态度与感知和创业愿景的显著影响作用[6]。良好的外部创业环境可以作用于农民工个体,提高其创业成功率[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地区创业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推力。1.基础设施的完善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从而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必备条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据统计,2018—2020年,农村基建规模达到了4.52万亿元,农村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水电供应、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助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

访谈对象4:我们厂的产品都是销往国外的发达国家,主打健康和环保,一次性消费,自然溶解,价格较高,因此对于交通的要求非常高,需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将产品送达,近年来老家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路就在厂的附近,产品生产出来,就能组装上高速,十几个小时到达北海,通过海运及时送到客户手里。

2.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在持续提高,截至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021元。但是农村的消费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由于农村居民还普遍存在着较为保守消费思维及农村消费市场差异化供给不足,农村还蕴藏了巨大消费市场潜力,创业在于挖掘市场潜力,同样的市场潜力也是创业的重要推力,因此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也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机遇。

访谈对象5:返回老家创办企业,很关键性的因素就是老家这里“门”产品市场非常好,在2014年的那几年农村“自建房”的规模很大,政府也在大规模修建易地扶贫安置点,因此对于“门”的需求很高,而生产“门”的厂家也比较少,大多是从外地进口,价格较高且缺乏当地民族特色,因此我果断抓住这一机遇,投资开办这个厂,那几年生意真的很火爆,供不应求。

(三)政策支持和创业服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下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创业服务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保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1.土地制度改革,夯实创业基础

土地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础资源,土地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有力夯实农民工返乡创业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关系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承包关系的长久稳定让返乡农民工减少了创业顾虑。进一步完善“三权分置”土地制度,将原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且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具体的使用者,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放活经营权具有重要意义[7]。“三权分置”制度的落实使土地的使用、流转更为灵活,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土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保障,让创业者能够合理使用土地来发展现代农业、兴建厂房、提供产品服务等用途。

2.拓展融资渠道,提升资金扶持力度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不断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扶持力度,首先是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8]。其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简化贷款程序,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结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设立返乡创业专项贷款,加大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各地也纷纷出台了具体的帮扶措施:河北省为农民工及返乡人员创业提供10万元的担保贷款,陕西省1.51亿元金融贷款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四川省返乡创业农民工可申请最高10万元的创业担保等等。最后在税收政策方面,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税的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34号)、《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1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失业保险费率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24号)等政策规定,农民工返乡创业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费减免和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政策,从而有效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负担。

3.搭建创业平台,构建培训体系

2018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汇聚全社会力量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人力资本。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意见》指出要紧密结合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特点、需求和地域经济特色,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开发有价值的培训项目,采取培训机构面授、远程网络互动等方式开展创业培训。依托基层公共平台集聚政府公共资源和社会其他各方资源,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提供服务,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纳入公共服务范围。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将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创业人员纳入社保覆盖范围,持续建构返乡创业人员社会兜底保障机制,有效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

(四)乡土资源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优势

乡土资源主要指人们出生、久居地方的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乡土资源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势资源[9]。现阶段农村的开发程度还是比较低的,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辽阔的土地、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风土人情、厚重的人文历史等乡土资源都有待进一步开发,经济转型的当下乡土资源的优势更为凸显,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的发展条件也在持续优化,因此在乡村战略驱动下返乡农民工可以充分依托乡土资源优势进行创业。

访谈对象2:我们这里(都匀市螺丝壳风景区)土地是很贫瘠的,可耕地也非常有限,传统农作物如玉米、稻谷等产量很低、价格不高,因此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地务工,但是这里也蕴藏充裕的发展空间,首先是风景非常漂亮,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其次这里环境非常适宜种植茶叶,且这里茶叶品牌(都匀毛尖)又非常有名;最后这里濒临市区,具备更好的区位发展优势。因此长期在外打工的我回到老家,经过认真思考最终下定决心创办了这家集种植、养殖、餐饮、住宿、观光为一体的公司,通过辛苦经营公司也在一步步壮大。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困境剖析

(一)创业认知偏差,创业能力不足

农业行业观察网统计近年来我国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成功率仅为10%左右,这就意味着多达90%的农民工创业失败。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创业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创业者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感知能力、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及抗压能力等基本条件。但是还是有较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对创业认知不足、盲目自信,缺乏合理的创业规划,非理性认为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之下凭借自身积累的社会或者经济资本就能够获取创业成功,但是受制于返乡创业者自身素质及农村地区人才和技术支持缺乏,农民工返乡创业往往存在盲目性,不懂得如何进行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或者偏听偏信,为创业失败埋下隐患[10]。

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73.6%[11]。据韩俊等调查数据,返乡创业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占24.2%、初中学历的占64.8%、小学学历的占10.2%[12]。总体而言农民工文化程度是比较低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能力和创业信息分析能力[13]。一般而言文化程度越高创业者具备创业能力往往就越强,就越有益于创业,反之亦然,因此文化程度较低成为束缚农民工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创业能力的不足也表现在创业经验的匮乏,返乡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因此普遍缺乏创业经验,丰富的创业经验能够有效地提升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把握机遇、了解市场需求、规划企业发展,提升创业成功率,因此创业经验匮乏也就削弱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提升了创业难度。

访谈对象3:从2014年办厂到现在,我身边返乡创业失败的例子太多了,他们把创业想得太简单化了,对市场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缺乏对自身能力的审视,也没有长远的创业规划,盲目创业,遇到一点挫折就难以承受,这样创业怎么可能获得成功。

访谈对象5:农民工创业最缺乏的就是知识,这也是企业发展面临瓶颈的关键原因,知识浅薄你学什么都很困难,特别在管理和产品销售,没有知识很难管理员工,前几年市场好,员工也多,最高接近30人,管理他们我很吃力,也难以留下核心员工;难以拓展销售渠道,互联网销售都不知道怎么去弄。

(二)创业资本薄弱,创业环境有待提升

创业资本是创业的必要条件,创业资本越雄厚越有益于创业者提升创业成功率,反之亦然。返乡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普遍从事的是一些低端产业的工作,薪酬有限,因此所拥有的创业资本还是较为薄弱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点是创业资金的匮乏,刘志阳等的调查显示,资金不足仍是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资金不足成为束缚农民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第二点是社会资本不足,社会资本在创业者创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已是共识,这对农民工创业当然同样重要[14]。但是返乡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的经历必然会削弱在老家的社会网络,损失在家乡地的社会资本,从而提升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难度。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的创业环境获得了持续的改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成为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偏远乡镇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功能配套不完善,尤其是路况差、信号弱、用水用电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成为创业阻碍性因素。其次当前农村市场监管不到位,市场管理较为混乱,农村消费者的产品识别能力较弱、维权意识淡薄,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依然存在,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利于市场发展的现象,阻碍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最后是“小企业为主”的农民工企业间缺乏互动,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共生发展模式,导致其难以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访谈对象5:企业现在陷入困境很大原因就是缺乏资金,想聘请能力较强的人才管理公司,但是出不起高价,想在高速路出口打广告,但是高昂的成本也负担不起。从县城这段路到这里路况非常糟糕,货车都不愿意跑,需支付较高价格才能把产品运出去。

访谈对象3:我们企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互动,没有形成类似于“商会”的这种企业间的团体组织,我们的这些小企业单打独斗发展很困难,如果有企业间组织,我们就能够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提升我们的竞争优势,如我在东莞当了17年的厂长,人脉很广,有大量的订单,但是很多时候都不敢接,如果有返乡企业间的组织,我就能够把订单转手给其他同行业的返乡企业,形成“共生”发展模式。

(三)产品竞争力不强,销售渠道单一

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以创办小企业为主[2]。多为低端产业链企业,在所访谈的5家企业中除了访谈对象2以外都属于低端产业链企业,随着消费升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即使是低端产业链企业其产品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产品更新换代频率也在不断提升。首先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夯实产品的竞争基础。调查显示在企业核心技术方面,仅有20%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企业认为自己拥有核心技术。与核心技术拥有情况一致,拥有高科技企业认定的返乡创业企业仅占比约6%[2]。其次创新能力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一个关键要素,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将规模小、投资少、风险和技术含量低的生存性和复制型创业类型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行业选择依赖性强,缺乏创新与开拓精神[15]。最后品牌是赢得顾客忠诚和企业长期生存与成长的关键,是其他同类产品不易甚至是无法模仿的能力,也是产品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刘志阳等的研究发现在品牌意识上,44%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名相同,13%的企业产品使用加盟商、供货商的品牌,仅有6%的企业产品有独立的品牌[2]。因此缺失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品牌意识淡薄的共同制约下农民工的产品普遍缺乏竞争力。

销售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所经过的通道和途径,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赖的组织结构组成的商业结构。现代企业的竞争也在于营销手段的竞争,市场销量是维系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是提升市场销量的有效途径。所调研的五家企业在农民工企业中发展的都是较好的,但是除了访谈对象4以外普遍都存在着销售难的问题,现今在海外疫情影响之下其市场销量必然也将受到影响,其原因之一还是在于销售渠道单一,还延续着传统的销售方式。

访谈对象1:产品订单主要是当地的中小学及少量其他品牌代工,利润薄,要是没有当地的政策扶持,我们连生存都非常困难,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缺乏研发能力及销售能力,特别是做服装这一行,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没有专业的设计团队,产品是很难做起来的。

访谈对象3:易地扶贫搬迁接近尾声,政府订单也在急剧减少,这几年外地品牌也大量进驻,竞争不断加剧,要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打通销路,而对于销售这一块我真的缺乏能力,尝试过很多方式,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四)难以吸纳人才,员工更替频繁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从产品的研发到销售,还是企业的管理与规划,都需要专业性的人才参与。但是返乡创业企业主要布局在县域附近或乡村地区,区域知名度低,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相对滞后,加之返乡创业企业普遍规模小、财力有限,导致其难以吸纳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企业用工主要由回流农民工和当地农民构成,他们具有农民和产业工人的双重身份,整体素质偏低,缺乏对产业技术进步及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追求,更没有对企业的职业忠诚,难以与其他企业在较高的产业层次进行竞争。虽然政府部门的培训项目逐渐增多,但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不够,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招工难”的状况[16]。

主要由回流农民工及农民构成的员工缺乏职业的稳定性,更替频繁,其一在于回流农民工员工经历在外务工,对工作待遇必然有一个较高的心理预期,而规模小、财力有限且处于创业阶段的返乡创业企业往往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其二在于当地农民员工即要从事企业生产又要兼顾农业生产,角色扮演的冲突必然会影响工作稳定;其三在于返乡创业企业员工生活在农村的社会网络之中,既要照顾家庭又要维持农村的社交网络,从而束缚其工作的稳定。而招募员工都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才能确保其从事于企业生产,因此员工更替的频繁必然会影响企业生产的稳定。

访谈对象2:现在公司发展的还不错,但是我的感觉就是太累了,从接待客户、产品的营销到员工管理等都是我一个人来做,我现在最为缺乏的就是人才,就感觉招收并留住有用的人才很难,也招聘过一些人才,但是他们都嫌弃工作条件太过艰苦,留下的一个员工非常能干,也能吃苦,我也倾心培育,把公司的一些核心技术也传授给他,可是他最后居然离职,还在这里创办和我们同类型的企业。

访谈对象3:我们这种类型的厂只要有订单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困境就是员工的流动性太大,工作不稳定。外出回来的员工嫌弃工资低,而在家的员工又要照顾家人,还要做农活,订单来了好几次都完成不了,有时候不敢接太多订单。

(五)政策欠缺实效性,扶持力度有限

当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于潜在的创业者越有利,将愈有助于提升其创业倾向[17]。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扶持农民工企业的政策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政策实用性较低,实施效果不理想,帮扶的力度难以满足返乡创业企业的需求。

1.政策欠缺实效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从政策的制定到具体实施方式都存在和返乡创业企业实际需求衔接的偏差,致使政策欠缺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制定的政策偏重于对返乡创业企业硬件需求的投入,而返乡创业企业软件需求的投入明显不足,孵化质量堪忧。地方政策的制定者受传统思维的束缚非理性认为投入巨资修建和扩充返乡创业园区就能够吸引大量的企业入驻,并能有效扶持企业发展,而实际入驻的企业数量往往低于预期,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调研的返乡创业园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而在人员配置、专业程度、信息化水平上还相当薄弱,创业服务水平不高。镇(区)未配备在编的公共就业服务人员,大部分是劳动协管员,待遇较低(按最低工资800元/月标准发放),且人员变动频繁、身兼数职,未能专心服务工作[14],不能有效地满足企业在创业软件方面发展的需求。

扶持政策单向性明显,制定一些帮扶措施缺乏和返乡创业人员的沟通,往往都是政府单方面制定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也缺乏实际调查,造成扶持政策的偏差,不能有效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如提供的创业培训内容不能够有效对接返乡创业人员的实际需求。

2.扶持力度有限,帮扶效果不明显

地方政府热衷于快速经济规模扩张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这种目标偏好又由GDP导向和城市偏向的考核指标体系得以强化,大量稀缺资源必然偏向“招大引强”,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则实施乏力[18]。实施力度乏力主要表现在财政扶持力度弱,统计数据表明,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来自贷款和其他的占比仅仅为11%,而有69%来自家庭和亲友,另外20%是个人务工积累[14]。获得政府补贴的企业比例仍然很低,仅有12%的企业获得过政府的资金扶持[2]。因此有限的扶持力度必然会制约对农民工企业的帮扶效果。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返乡农民工创业路径探析

现阶段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状况是较为严峻的,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内生动力不足及外在环境的制约,因此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从返乡创业机遇结合返乡农民工自身的定位在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的前提下来探析农民工创业的发展路径。

(一)依托创业机遇,抉择创业方向

创业方向是创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找准创业方向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正向促进与反向推动的相互作用关系[1]。因此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方向要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要充分利用乡村的创业机遇来抉择创业方向。首先要依托产业转移来选择创业行业,转移的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及低端产业链类型的行业,这些行业技术要求较低、投资较少,并且是农民工在外出务工期间从事的行业,其具备较丰富的行业经验及人脉资源,因此在这些行业之间选择创业方向能够更好发挥自身的特长,除了访谈对象2以外其他访谈对象创办的企业都是自己务工期间所从事的行业,依托于产业转移的机遇及自身丰富经验有效降低创业风险,创业之路也较为顺畅。其次依托乡土资源优势来选择创业行业,乡土资源是农民工返乡创业优势资源,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下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乡土资源的开发条件也在持续优化,返乡农民工可以充分依托乡土资源进行创业,访谈对象2以当地特色资源茶叶的生产为基础打造集种植、养殖、餐饮、住宿、观光为一体的创业模式,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最后依托农村的消费潜力来选择创业行业,创业在于挖掘消费潜力,农民工返乡创业能直接对接农村消费市场,以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在需求来选择创业行业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如农村电商、农村物流等作为创业选择可以充分挖掘农村潜在市场。

(二)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扶持效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共同富裕目标,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及农村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意义重大,基层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要集中力量来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难题。一方面是加大扶持力度,(1)要增加财政投入,提升资金扶持力度,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力;(2)通过长久的普遍性降费和减税来减轻农民工创业负担,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制定一系列配套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给予农民工创业主体更好的创业条件;(3)要拓展融资渠道,在优化传统银行融资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社会资本融资返乡农民工企业,强化传统银行金融服务功能,给予信贷倾斜,简化审批程序,以农民工企业实际需求持续改进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不断地提升农村创业金融服务的精准度;进一步创新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融资农民工企业,支持对农民工企业上市融资、股权融资辅导,支持农民工企业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融资,发挥政府创业引导基金和其他私募创投基金作用,拓宽融资租赁范围,从而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减轻返乡农民工的资金负担。

另一方面要提升扶持效力。(1)不要盲目扩建产业园区,要通过实证调研和科学的论证来规划产业园区,节约更多资源扶持农民工企业发展。(2)要把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扶持政策制定的主体,加强和扶持对象的沟通,基于农民工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扶持政策,并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扶持政策,强化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控性。(3)要进一步的强化扶持政策的监管体系,将返乡创业农民工为主体社会力量纳入监管主体,强化扶持政策目标考核,避免流于形式,确保扶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从而有效提升扶持政策的效力。

(三)加强创业培训,增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生动力

外部环境的改善只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返乡创业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农民工自身,而创业培训是提升返乡农民工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专项的创业培训对于增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生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基于提升创业认知的培训

创业认知是指个体对创业的认识理解的心理历程,理性的创业认知是创业的必要条件,对创业认知的培训主要围绕以下几点来开展。(1)通过培训让其了解到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从而对自身有一个精准的定位,能够理性化的认识到自身相对于创业要求还存在的差距,据此来补齐短板,提升创业能力。(2)通过培训改善农民工创业者获取和运用知识能力,注重对农民工创业者学习能力培养,特别是强化创业思维的培训更能提升农民工创业者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3)通过培训提升农民工创业者的心理抗压能力及获取疏减创业压力的途径,让农民工创业者能够认识到创业之路是艰辛的,要养育成良好的创业心态,敢于去面对创业压力,并传授农民工创业者有效疏减创业压力的方法,如通过调整创业目标和期望、合理的授权、增加生活的品质等来缓减创业压力。

2.开展基于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

(1)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于创新思维的转变,培训要紧紧围绕“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开展,着重培育其独立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突破农民工创业者“小农意识”思维的局限,达成突破自我的创新精神,提升返乡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可以邀请拥有丰富经历的创业人士传授创业经验,分享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创业者从多维度的视角来审视自身创新意识,摒弃有悖于创新视野的主观认识。(2)创业的过程本身也是决策过程,要培训农民工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勤于思辨、敢于决策的习惯,掌握收集决策信息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不同的方案供予选择,通过科学的论证及权衡利弊来抉择最优方案。(3)对于缺乏管理经验的农民工创业者来说管理能力是其一大短板,因此培训农民工创业者基于行业标准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强化沟通技能,拓展眼界,提升格局,展现领导魅力。(4)要根据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业共性与个性的区别来精准定位培训内容。在培训形式上应采取科学有效、易于农民工创业者接纳的培训方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训返乡创业的专业技能。

3.开展基于普及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在创业中的作用也在持续提升,互联网技术作为平台与媒介能够为返乡农民工带来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及人力资源[2]。现代社会的创业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技术,而农民工创业者互联网的应用能力是非常薄弱的,因此开展普及返乡创业者互联网应用能力培训十分必要,也是扶持返乡创业的当务之急,培训返乡创业者掌握互联网技术满足企业的日常管理需求以外,还需重点培训返乡创业者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销售渠道的能力,除了学会利用诸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以外,还可以培训利用微信营销、社群营销、网络直播营销等新式的互联网营销手段的能力,不仅营销效果明显,而且能够有效地节约营销成本。

(四)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创业平台服务能力

要持续改善乡村创业环境,为农民工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外部发展条件。首先要进一步推进偏远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路况差、信号弱、用水用电难等问题,增强生产生活的服务功能;其次要持续优化乡村的市场环境,加大乡村市场监管的力度,健全乡村市场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提升农村消费者的产品识别能力及维权意识,从而提升乡村的市场活力;最后要为返乡创业者之间搭建沟通机制,引导他们建立类似于“商会”的这种企业间的团体组织,满足农民工创业者之间社会网络交流,促进农民工创业者之间的经验分享、信息交流,从而通过这些平台为农民工创业者提供商机信息、渠道资源,形成产业集群的共生发展模式,增强乡村区域的市场竞争能力。

要搭建高质量的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提升创业服务平台的孵化能力。首先要加大对创业服务平台的投入,满足创业服务平台高质量的建设需求,聘请高水平的创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确保能够为返乡创业者提供综合化、精准化的创业服务;其次创业服务平台要为创业者提供有效、快捷、深入的帮助,平台工作人员要深入到农民工创业者中去,时刻掌握农民工创业者的最新创业信息,集中精力去解决农民工创业者的困难;最后要提升创业服务平台的自我革新能力,要基于市场的变化来革新服务方式、手段,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农民工的创业服务需求也因此发生变化,所以创业平台的服务方法也要不断地创新。

猜你喜欢
创业者农民工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互联网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