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荣
酉阳县板溪镇政府党政办公室
段文胜在给患者治病。
在重庆市酉阳县板溪镇山羊村有一位乡村医生,名叫段文胜。他家四代行医,由于受到祖父辈的熏陶和影响,段文胜积累掌握了一套祖传的中医秘方,治愈了很多患者,深受村民尊敬,在周围数十里内小有名气。
多年来,段文胜背着药箱,风雨无阻,行走在乡村羊肠小道上,为群众看病治病。
1973年,段文胜出生在酉阳县板溪镇山羊村一位民间医生的家庭里,段文胜兄妹7个,他排行第六。段文胜从小聪明机灵,因此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
7岁时,段文胜开始启蒙读书,他记忆力好,学习非常用功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段文胜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村医,出生医生世家的段文胜,从小就受到爷爷和父亲采药处方治病救人的耳濡目染,因此,小小年纪的段文胜就深深爱上了行医,每当寒暑假期间,他便成了爷爷和父亲的小跟班,随同他们上山采药,并记下了不少药名。父亲希望他好好读书,争取考上一所卫生学校,将来做一名合格的正规医生。
初中毕业时,段文胜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考上了涪陵卫校。正当他满怀信心准备报到入学时,外婆由于年事已高需要到他家养老过活,爷爷奶奶也跟他一家相依为命,加之兄弟姊妹又多,全家12口人,全靠父母劳动养家活命,家里开支很大,致使段文胜读书学医梦被击得支离破碎。无奈之下,他只好放弃升学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父母身边,为父母分忧解难。
20世纪90年代初,段文胜回到家乡,成了爷爷和父亲手下的学徒。每当劳动之余,爷爷就会带上他到山上采药为民治病。在采集药材的过程中,爷爷总是耐心地传授草药的性能、功用、采集部位、采收季节,与什么药搭配可以治疗什么病等知识,段文胜总是认真仔细地听,并虚心求教在笔记本上记下重点要点。渐渐地,段文胜就可以独立处方开药为民治病了。每逢赶集,他都喜欢跑到镇上的新华书店翻阅关于中医方面的书籍,并向同行的高手请教切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段文胜终于成功地掌握了治疗内外风湿、关节炎、三高症、脑栓塞、骨质增生、腰酸背痛、胃病、偏头痛、手脚麻木、皮肤瘙痒等各种疑难杂症的祖传秘方。
段文胜采集加工的药材。
段文胜医好的患者数以千计,患者分布祖国东西南北,最远的患者东来自大上海,西来自甘肃、宁夏,南来自广东、福建,北来自辽、吉、黑。通过口碑相传,前往看病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多,许多外地患者都是通过康复者的介绍前往就医治疗或邮寄中药的。
在段文胜宽大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大叠全国各地的患者向他邮购药物的单据。段文胜拥有一颗医者仁心,对每一位前往就医的患者他都认真仔细地把脉问诊,对每一位患者都视如亲人,对每一副中药的服用剂量、服用次数以及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他都要耐心仔细地给予讲解,尽量做到准确无误,决不让患者花冤枉钱。
由于有一套治病救人的祖传秘方,段文胜被当地卫生部门聘为板溪镇山羊村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他悬壶济世二十多年,古道热肠帮助困难群众,对待病人如亲人,始终把医德作为行医生涯的灵魂,他的医术远近闻名,兢兢业业、亲切的工作态度更受到村民赞扬。
附近的村民每次找他看病,他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把病人照顾好。有些老年人腿脚不便,他不管多忙都会上门问诊,就像病人的家庭医生一样。
忙,是常态,村民对他的依赖,他也早已习惯。“选择了医生这个工作,时间就不是自己的了,我把这种依赖视为信任和褒奖。”段文胜平静地对笔者说。这是乡村医生的真诚奉献、责任担当,他用仁心赢得了村民的赞许和相关部门的认可。
他常说的“行医就是行善,看到大家病愈,我打心眼里高兴”充分诠释了一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者辛劳中的坚守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