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欢欢
摘 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提高了对内部审计的重视。随着社会分工专业化发展,内部审计外包业务成为常态化发展,企业综合考虑组建内部审计队伍成本和内部审计外包成本,多数中小型企业优先选择内部审计外包形式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将更多的资源用于自身业务拓展和企业价值增值部分,但内部审计外包存在一定信息泄露风险或外部审计人员不了解企业内部经营实际问题,导致内部审计外包在管理和监督上存在一定披露,信息泄露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论述了内部审计外包的概念及形式,针对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对策建议,为相关专业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审计质量;外包风险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始于国外安永、安达信等知名咨询机构,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敞口加大,国外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引入国内,我国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国内企业顶层管理人员逐渐意识到内部审计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当前我国部分企業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专业胜任力,企业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未能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性,为了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招聘优秀审计人员会增加成本投入,企业管理人员综合成本因素,一般倾向于第三方服务机构,选择内部审计外包服务。企业选择内部审计外包服务,自身可以省去培养审计团队成本,外部审计团队由于审计经验丰富,掌握不同公司管理模式,对存在的管理缺陷可以提出更加精准的解决对策,更具专业性的审计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审计质量,让企业将更多的资源和管理精力发展主营业务。因此,企业顶层管理人员更加倾向聘请外部第三方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工作,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1.2研究意义
我国当前内部审计外包仍未建立完善的理论基础和构建完善的实践体系,与国外相比,外包业务仍存在一定拓展空间,但由于外部审计机构缺乏对企业内部运营情况的了解,会存在决策不当风险;同时,一旦外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受到利益诱导,会存在信息泄漏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外包存在较多合作问题亟待解决。
2内部审计外包概念及其形式
2.1内部审计外包概念
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将部分边缘业务以外包形式委托给第三方服务机构,企业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到主营业务拓展上,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内部审计外包业务是借助外部审计机构实现对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等问题的查摆,是社会专业细分的一种委托管理形式。
2.2内部审计外包形式
第一,全部外包形式。企业将所有内部审计业务全部委托给第三方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主体转变为第三方,但企业需设置内部审计负责人,与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接相关业务。第二,补充外包形式。企业将部分内部审计也为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企业仅对内部核心业务审计,保留审计主体地位,外部审计人员对非核心业务执行审计。第三,审计管理咨询模式。企业在外部审计机构的指导下,成立审计部门,当内部审计存在难以解决问题在外部审计机构协助下予以解决,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业务不做深入参与,而是提供咨询服务。第四,内外部结合审计形式。内外部审计合作过程中分工明确,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负责核心业务,具有一定敏感性、保密性业务,而外部审计负责专业性要求较高业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合作形式可以提高审计效率。
3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分析
3.1内部审计外包决策不当
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外包过程中应明确当前业务是否适合外包形式,以哪种外包形式开展更有利于企业审计效率,明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在开展内部审计外包业务过程中应准确预判预期收益,避免因评估偏差而影响决策精准性,致使内部审计外包业务未能发挥预期效果。如果企业选择审计外包过程中一味的控制成本,在决策过程中未能对多维度权衡,第三方审计机构提供的审计服务会与公司战略发展相背离。例如,某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在考虑与第三方审计机构合作时选择了保守的咨询形式。企业内部组建的审计团队大多是从财务转至审计岗位,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缺乏独立性、专业性,不能熟练掌控内部审计全过程,很难对公司战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企业管理漏洞不能及时识别与规避,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不能达到预期。
3.2外包商泄露企业商业机密
企业为了完善内部控制一般采取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规避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实现。企业选择内部审计外包形式,需要外部审计人员了解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主营业务范围、管理理念、日常经营状况等,外部审计人员甚至会接触到企业的商业机密及敏感性的核心业务,如果第三方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违背职业操守,将企业商业机密泄露给恶意竞争者,间接的对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一定负面冲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3削弱内部审计与企业发展需要的同步性
由于第三方审计机构缺乏对企业内部经营信息的了解,与企业内部审计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不能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理念及未来发展战略,在实施审计业务时,不能契合公司发展实际,甚至多数外包审计机构都是套用固化的审计框架,未能针对企业经营实际制定针对性的审计方案。虽然第三方审计机构在对企业业务审计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财务漏洞,但这种固定的审计框架很难查摆更加深入的管理风险,不能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及当前管理问题提出内部控制可行性建议,导致企业当前内部审计对潜在风险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不能迎合当前市场发展变化做出灵活应对,未能着眼于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管理策略。
4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对策建议
4.1保证内部审计外包科学决策
企业顶层管理人员在对第三方审计机构展开决策时,应注重审计外包的可行性与经济性,结合企业自身业务发展健全审计外包管理制度,确保第三方审计机构的业务能力、实践经验、外包业务与企业自身核心业务之间的衔接等。企业应综合评价第三方审计机构的专业性、运营能力及审计价格,并以公开招标形式,对投标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评价,选择有利于企业战略发展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合作,确保审计质量的同时,控制审计成本。
4.2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督体系
企业在与第三方审计机构确定合作前应签订委托合同,对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准确预判,制定风险评价与监督机制。企业审计部门与法务部门应对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存在的风险全面梳理,并在合同条款中增设保密协议,对第三方审计机构作出相应的风险约束。企业将内部审计业务委托给第三方审计机构,应委派公司财务总监对外包审计机构进行业务对接,在监督外部审计机构业务执行情况的同时,还能发挥外部审计独立性。
4.3加强沟通与指导,保证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需要
企业开展第三方审计过程中,由于外部审计缺乏对企业制度及业务流程的深入掌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向外包审计人员介绍内部实际情况,通过完善内外部审计人员协作机制,提高内外部审计人员的合作意识,针对审计方案应定期开展沟通会议,避免因内外部审计人员的信息不对称影响审计质量,确保第三方审计机构提供的审计服务解决企业管理中的诟病,符合企业战略发展需要。
5结束语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专业领域不断细分,企业在扩展业务规模的同时,管理问题不断显现,为了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强劲的市场生命力,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各类风险。企业受到自身审计专业性、独立性、成本问题限制,采取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形式,通过招投标形式,选择高质量、低成本的第三方审计机构,确保适合企业发展的协作方式,并在合同协议约束下,规避内部审计外包过程中的风险。企业借助专业的审计机构,发挥审计职能的独立性与专业性,针对企业管理弊端提出可行性的管控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奥,康进军,丛培军.会计稳健性、外部审计质量与债务成本[J].商业会计,2022(03):91-94.
[2]段玉婷,陈燊,邓春梅.外部审计、竞合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企业外部环境的角度[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49-60.
[3]赵保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同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J].中国审计评论,2020(01):30-39.
[4]賈茜,冯均科,王璐.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监督合力:媒体监督的调节效应[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33(04):71-80.DOI:10.19331/j.cnki.jxufe.2020.04.008.
[5]杨新会.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探讨——基于“双审制”的运用[J].财会通讯,2019(13):90-94.DOI: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19.1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