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

2021-07-01 15:43覃小华黄武徐少癸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作用机制路径选择乡村旅游

覃小华 黄武 徐少癸

摘要: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但是仍然面临着乡村产业单一、农民参与旅游意识不强、乡村治理效率低、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缺乏、乡村生态环境屡遭破坏等诸多困境。基于旅游产业效应理论及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五大目标要求,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包含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政府大力扶植等方面,并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结合乡村振兴五大目标理清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实施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创新乡村旅游增效体系、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建立乡村旅游生态体系等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广西:作用机制;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10-0001-05

当前,我国旅游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时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则须注重旅游者多元化的高品质需求。乡村旅游是目前较热门的一种旅游方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旅游人数58.3亿人次,比2017年增长5.12%,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105%。我国旅游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综合贡献较多,占国内GDP的11.04%,充分说明了旅游产业已进入转型升级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主要包括凭祥市、龙州县、宁明县、大新县、靖西市、那坡县、东兴市、防城区8个边境县(市、区),是广西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近年来,广西边境贫困地区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边境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等诸多方式发展该地区经济,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旅游的发展并未能真正带动当地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只是改善部分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地区居民的旅游发展观念落后,未能与宏观发展规划有效契合,游客严重质疑旅游的发展质量。上述问题反映了广西边境贫困地区的旅游业综合带动性不强,很难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因此,本研究结合旅游产业效应论的内容,基于广西边境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作用机制,最后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以期丰富乡村旅游研究理论体系,并对广西边境贫困地区的经济振兴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文献回顾

1.1 国内外对乡村振兴的研究

国外有关乡村振兴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中期出现的农村发展问题研究,主要是从实践角度探讨新村建设模式、乡村复兴、乡村再造等内容[2]。国外对乡村振兴研究领域范围广泛,涵盖农村发展路径及机制、农村建设效果评估、农村建设模式及影响因素等各方面的内容,研究内容趋于系统化,研究方法已逐步过渡到定量研究中。而我国对乡村振兴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城镇发展不平衡及乡村发展不景气等大环境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对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的路径[3]、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4]等方面。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旅游对乡村发展的影响[5]。随着“旅游+”及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将会越来越受关注。

1.2 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比较成熟,主要集中在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类型研究[6]、乡村旅游的影响[7]、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8]、乡村旅游市场[9]等方面。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主要聚焦于乡村旅游概念[10-11]、发展模式[12-13]、影响因素[14-15]、在产业融合中的作用[16-17]、促进乡村发展及扶贫[18-20]。

从已有研究来看,国内外对乡村振兴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关系的研究。广西边境贫困地区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落后的重点区域之一,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展乡村旅游将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如何破解广西边境贫困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助力乡村振兴的困境?其中如何选择路径?本研究将会充分结合广西边境贫困地区的实际来分析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机制和路径选择。

2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

边境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异常复杂,由于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政策导向差异等因素,将可能会对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因此,须要对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

2.1 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

广西边境贫困地区是壮、瑶、京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构成了风格迥异的乡村农耕文化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为该区域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乡村资源。广西边境贫困地区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涵盖了国家旅游资源类型划分标准中的八大主类,拥有左江花山岩画、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思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多项国家级景观及世界级文化遗产,这些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除此之外,该地区还拥有红八军军部旧址、中越边境贸易集市、海滩奇观等特色乡村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开发成红色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旅游、边境风光游览、乡村文化生态等多样化的旅游方式,从而为助推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条件。

2.2 巨大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动力支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驾车旅游日渐普及,城市生活的喧囂及人们对乡村宁静、质朴生活的向往愈加强烈,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喜欢到乡村游玩,乡村旅游方式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2018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已达30亿人次,占我国旅游接待人数的56%,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 8 000 亿,乡村旅游人数呈 “井喷式”增长。广西边境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高速发展,农家乐、民俗村、渔村、田园农庄、民族古村落等旅游产品层出不穷,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该地区旅游市场的新宠儿。大乡村旅游时代所蕴含的巨大市场需求为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基础。

2.3 政府的大力扶植是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广西边境贫困地区所处位置偏远,属于“老、少、边、山、穷”区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将难以为继。由于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的限制,商业和贸易发展质量较低。近年来,广西各县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将旅游发展作为人们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据《广西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广西旅游业总收入为7 619.90亿元,旅游收入约占GDP的37.35%。此外,广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3.08亿人次,同比增长31%,乡村旅游消费达2 064.17亿元,同比增长37%[21],可见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广西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形式。在广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年)》及3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广西边境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并通过旅游带动农民脱贫。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全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这些系列政策无疑为广西边境贫困地区提供了制度保障。

3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

广西边境贫困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进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乡村治理效率低下、乡风文明建设不足等,因此需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根据旅游产业效应理论,旅游业可对乡村经济层面、生态层面、社会文化层面等产生效应。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其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大力减少旅游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并能选择合适的方略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3.1 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是否兴旺。当前广西边境贫困地区的乡村经济不景气,是因为当地产业衰落,大部分农民为了改善生活而不得不离开农村到大城市寻求生活之道。旅游业是一个密集型产业,集“行、游、住、食、购、娱”于一体,可以有效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广西边境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广西龙州县的茶叶生产方式较有特色、明仕田园风光秀丽。到来的游客可以有效带动特色农产品及纪念品的推销,从而发展农业产业。大规模农业种植园、农业科技园、农家小院等可以发展成乡村旅游景点,旅游与农业的有效融合将会极大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广西边境贫困地区可以依据自身资源的特色及优势,有效开发田园旅游、边境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民族旅游等模式,吸引更多农民留在农村发展,提高当地农民的发展意识和服务水平,形成乡村振兴的内生持续动力。

3.2 乡村旅游发展促使农民脱贫致富

广西边境贫困地区地处偏远贫穷山区,交通非常不便,农民人均耕地面积极少,土地贫瘠,农民人均收入普遍偏低。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加向往乡村地区的宁静及体验文化生活,乡村旅游消费需求急剧膨胀,这无形中给边境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动力。广西边境贫困地区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居民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提高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居民为更多的游客服务。比如,在农忙时节可以让游客参与割稻谷、收玉米等农事活动;让更多的农村留守老人及妇女参与乡村民宿发展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2018年,广西龙州县通过乡村旅游的大发展实现了国定贫困县的脱贫摘帽,据广西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广西崇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达到1.2万元,比2017年增长10%。可见,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家实施扶贫攻坚政策的重要途径。

3.3 乡村旅游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效率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对社会治理起到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提高乡村治理效率,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经济发展落后,村民受教育程度低,自组织能力较差,乡村治理还较难施行,仍然面临缺人、缺钱的困境。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降低村民外流率;在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村民的服务素质,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解决了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人才及资金问题。此外,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也会有当地政府的投资及外商资金的流入,可以解决资金链问题,从而改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因此,以共建共享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更有力于乡村振兴的实现。

3.4 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指出要使得农民生活接近小康水平,同时要让农民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广西边境贫困地区所具有的民族乡村文化对当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而今该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逐步消亡的局面,部分村民已丧失文化自信,村中的文化设施经常遭受破坏,村民恶习陋习常现,从而影响了当地乡风文明的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将村民日常生活转化成游客喜欢的体验项目,比如制作边境旅游商品、打造壮族旅游演艺产品等,一方面可以促进乡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另一方又可以提供村民的文化自信,有效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从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3.5 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生态宜居

乡村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目标,是有效贯彻落实“两山论”的重要途径,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一脉相融。实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不仅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还要不断探索乡村新业态。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则是现代乡村新业态的最好体现,是农旅融合及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生态系统脆弱,村民生态治理意识较淡薄,仍存在许多农村污染问题,乡村整体风貌亟待改善。而旅游业是资源依赖性较强的产业,要开发旅游资源还须要具备较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广西边境贫困地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要全面改善乡村风貌,整顿治理乡村环境;另一方面又要依托自然山地及生态资源全力打造景色迷人的旅游环境。

4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是确保乡村振兴能够成功实现的保障举措。在乡村振兴的实施进程中,须要衡量各阶段的实施内容及在不同阶段各利益主体的角色转变,本研究充分结合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及旅游地产业效应理论,构建了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4.1 实现产业融合,构建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在产业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构建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本质上就是要破除传统的乡村产业融合模式,充分以“旅游+”为纽带实现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产业兴旺,而乡村旅游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单一运营模式,主动融入到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中,从而实现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横纵向延伸,提升产业链的价值。广西边境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生态休闲农业、文创产业、农产品精细加工等还没取得大突破,依旧处于低度融合阶段。广西边境贫困地区应采取多种举措实现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逐步构建起集“行、游、住、食、购、娱”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不断整合乡村资源,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提升乡村旅游产业价值。而乡村旅游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实质上就是产业兴旺的实现过程,也是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

4.2 政企积极参与,创新乡村旅游增效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单靠农民自发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而广西边境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乡村振兴必须要由政府牵头,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广西边境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非常滞后,社会资本力量异常薄弱,缺乏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因此,须要配置专项发展资金供边境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同时还需要广开渠道,多方吸纳企业的投资,从而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增加乡村旅游地的接待能力。此外,广西边境贫困地区目前出现“空心村”和老弱妇孺留守的问题,相关部门还须要采取一系列举措解决人才发展问题,留住本地人才和吸纳外来人才,提高农民参加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同时给农民进行相关的旅游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服务水平。对企业而言,要充分结合自身的资本特色,龙头企业和小微企业要实现优势互补、各取所长,不断进行服务创新,完善企业增效模式,为农民排忧解难,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中“农民生活富裕”目标。

4.3 实行共建共享理念,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目前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滞后,乡村旅游产品大多以农家乐、渔家乐、农业采摘等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使得游客回头率不高,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能有效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还须要分别从产品的特色化、科技化入手,升级和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既要加大乡村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提高产品的观赏性和体验性;也要将乡村民间艺术融入产品开发当中,形成产品文化特色,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此外,还须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在整个乡村旅游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要实施全程监管,有效治理项目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状况,不定时核查服务质量、卫生标准、市场营销等内容,确保优化乡村旅游产品服务质量。广西边境贫困地区村民受教育程度低,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因此,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应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实行共建共享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一起分享乡村旅游所带来的成果,从而形成乡村振兴的内生驱动力。

4.4 深挖文化内涵,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体系

广西边境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还不多,还无法产生一定的品牌效应。因此,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是当前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亟需解决的难题。如果无法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就难以在激烈竞争中生存。而品牌体系的建设还须要从品牌内容、品牌营造、品牌管理等方面入手,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品牌体系的构建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在充分突出壮族文化的基础上,紧密围绕打造具有乡土文化的乡村品牌的主题,深度挖掘农活、农俗、农产等内容,培育壮乡旅游品牌体系。此外,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还要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提高农民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农民文化自信和文化保护意识,从而为营造文明的乡风奠定基础。

4.5 提高环保意識,建立乡村旅游生态体系

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保留乡村文化的原生态性。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应该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紧密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和保护乡村原有的资源、文化和生态环境,确保乡村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原真性,打造乡村绿色体系。按照乡村振兴中的生态宜居目标,在以人为本和绿色发展的指导下充分实现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一村一品和一村一景,将乡村的绿色内涵呈现出来,从而使得乡村旅游能够持续性发展。然后,构建乡村旅游生态体系离不开多方利益主体的协同配合,政府应该多制定和出台系列低碳政策,鼓励和支持低碳发展;当地的居民也应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以主人翁心态改善乡村环境;游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提高环保意识和改善生态环境更是义不容辞。只有通过多方利益相关者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建成乡村旅游生态体系,从而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 (2018-09-26)[2019-10-30].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2]Renting H,Rossing W,Groot J.Exploring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a review of conceptual approaches and prospects for an integrative transitional framework[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9:112-123.

[3]蔡潇彬. 乡村振兴的路径[J]. 经济研究参考,2018(66):35-36.

[4]于法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N]. 贵州民族报,2018-12-31(A03).

[5]欧阳文婷,吴必虎. 旅游发展对乡村社会空间生产的影响——基于开发商主导模式与村集体主导模式的对比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17(4):96-102.

[6]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Rural Tourism:a solution for employment,loc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M]. Madrid:WTO,1997.

[7]Hegarty C,Przezborska L. Rural and agri-tourism as a tool for reorganising rural areas in old and new member states-a comparison study of Ireland and Polan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5,7(2):63-77.

[8]Bramwell B,Lane B. 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M]. 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1994:128.

[9]Roberts L,Hall D. Consuming the countryside:marketing for ‘rural tourism[J].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2004,10(3):253-263.

[10]何景明,李立華. 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5):125-128.

[11]刘德谦. 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 旅游学刊,2006(3):12-19.

[12]李德明,程久苗. 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J]. 人文地理,2005(3):84-87.

[13]张树民,钟林生,王灵恩. 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 地理研究,2012,31(11):94-103.

[14]陶长江,付开菊,王颖梅. 乡村旅游对农村家庭关系的影响研究——成都龙泉驿区石经村的个案调查[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10):203-208.

[15]杨露雨. 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以江西婺源县为例[D]. 南昌:南昌大学,2014.

[16]应月芳. 论乡村旅游的全域发展[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4):39-48.

[17]张 雅. 产业融合视阈下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2017(7):30-31.

[18]高 源.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应把握“四性”[J]. 中国发展观察,2018(3/4):51-53.

[19]王庆生,张行发,郭 静. 基于共生理论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和路径优化研究——以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38(3):108-112.

[20]徐 虹,王彩彩. 包容性发展视域下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机制研究——陕西省袁家村的案例启示[J]. 经济问题探索,2019(6):59-70.

[21]吴丽萍. 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乡村旅游火起来[EB/OL]. (2019-02-22)[2019-10-30]. http://www.gxny.gov.cn/xwdt/xxny/201902/t20190222_546996.html.

猜你喜欢
作用机制路径选择乡村旅游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我镇农业结构调整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