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丽敏
摘要:所谓“组题”,就是将内容相关、形式相似、思维相近并且解法基本相同或有联系的题目,按一定的方式串联或并联在一起构成的一组题(或者同一个题干下的几个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可设计比较式、递进式、串联式等类型的组题,帮助学生破除思维定式、理解知识本质、强化技能掌握。
关键词:组题;小学数学;类型
所谓“组题”,就是将内容相关、形式相似、思维相近并且解法基本相同或有联系的题目,按一定的方式串联或并联在一起构成的一组题(或者同一个题干下的几个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可设计比较式、递进式、串联式等类型的组题,帮助学生破除思维定式、理解知识本质、强化技能掌握。
一、比较式组题:破除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由以往的认知经验形成的思维上的一种惯性,这种惯性有时会成为解决新问题的“绊脚石”。对此,可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或形似神异的组题,帮助学生破除思维定式。
(一)同中求异
组题一(1)10.32-3.68-1.32;(2)10.32-3.78-1.32。
从四则运算的特征上考虑,本组题可以应用减法的性质,10.32减去后两个数的和,但仔细观察,第二个算式中3.78和1.32无法凑成整数。这是有意制造的数字陷阱,对于学生破除思维定式和训练思维的严谨性很有帮助。
(二)异中求同
组题二(1)91.23+(8.8-1.23);(2)1.25×(8÷1.5);(3)17.15-(3.5-2.85)。
本组三个算式从运算符号和数字上似乎没有什么相似性,但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脱掉括号后都可以进行凑整简算。这就需要学生对简便计算运算律的本质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对括号的“穿脱变化”有较为牢固的掌握。
(三)形似神异
组题三(1)56÷17+18;
(2)17+18÷56。
本组两个算式不完全相同,被除数和除数位置互换,但数字的相同以及符号与乘法分配律的相似,往往会使学生自以为是地进行简算方法的平移,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这样形似神异的组题,利于学生主动比较、剖析,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二、递进式组题:理解知识本质
理解知识本质内涵,抓住知识本质属性,是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一步,在此处提供具有辨析功能的串联式组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组题四(1)如图1所示,用同样长的小棒搭三角形,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要用()根小棒。
(2)如图2所示,用同样长的小棒搭正方形,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n个这样的正方形要用( )根小棒。
(3)将正方形(如图3)做如下操作:第1次,分别连接各边中点,得到5个正方形(如图4,1大4小);第2次,将图4左上角的正方形分别连接各边中点,得到9个正方形(如图5)……依此类推,第n次操作,有()个正方形。
本组题,从三角形到正方形,从外部横排到内部切分,边数增加,规律排列形式发生改变,外延递进式的“扩张”使得问题背景的表述和规律的呈现形式越发复杂。从观察图形特征到研究数量变化,通过比较辨析,学生发现规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关联性,规律本质内涵是相通的,探索方法是一致的,从而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
三、并列式组题:强化技能掌握
任何一项基本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量的训练。而训练的量需要恰到好处,否则过犹不及。对此,可在同一个问题背景下,提出多个实际问题,将相关知识点系列化地包容在同一个问题情境中,有联系又有区别地集中呈现,即并列式组题。
组题五(1)两个仓库存有同种货物,乙仓库的货物是甲仓库的35 ,從甲仓库取出8吨放入乙仓库后,乙仓库中的货物是甲仓库的79 。原来甲、乙两个仓库各有多少吨货物?
(2) 两个仓库存有同种货物,乙仓库的货物是甲仓库的35,从甲仓库取出8吨货物后,乙仓库中的货物是甲仓库的79。原来甲、乙两个仓库各有多少吨货物?
(3) 两个仓库存有同种货物,乙仓库的货物是甲仓库的35 ,甲仓库和乙仓库各放入8吨货物,乙仓库中的货物是甲仓库的79。原来甲、乙两个仓库各有多少吨货物?
本组三道小题在条件和问题基本相同的基础上稍加变化,但变中有不变,即三道题目解题策略和解题思路的本质是相通的,都是抓住不变量(总量、部分量和相差量)来解决问题。题中求变,变中寻本,通过并列呈现,强化认知,帮助学生建构较为系统的问题外延,巩固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