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向东
奋斗来不得半点虚假
深圳市公安局曾接到一位市民的报案,称他的家人迷上了“成功学大师”,为了拜师卖了房子交学费。深圳警方出警后抓获了多名所谓“成功学大师”。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大师”其实是初高中毕业后,混迹于社会,把自己包装成留洋博士,并通过各种“话术”发展下线,骗取钱财的。
如今,社会发展节奏快,人心浮躁,太多人患上了“成功饥渴症”,渴望迅速发财,改变命运,但又不想费时费力打拼,于是,“成功学”应运而生,仿佛只要听一堂课就能改变命运。为此,白岩松提醒说:“当前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
《新周刊》总结:“‘成功学是中国当代社会的毒瘤。”一位曾经迷恋“成功学”的人,后来明白了“成功学大师”们把成功完全功利化了,他说:“‘成功学所宣扬的‘三个月赚一百万‘35岁实现财务自由等诱人的噱头,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诈骗。”他们唯一的目的是忽悠别人把学费交了。贵州遵义的养殖户牛芳芳,夫妻俩靠贷款养了300多只羊和几十头牛,有人在微信上向她推荐陈安之的“成功学”培训……会上得到许诺,拜陈某某为师,依靠他的指点和名望,金手指点中几个项目就能赚上几千万元。牛芳芳夫妇卖掉牛羊,凑足108万元,如愿成为陈某某门下“终级弟子”。但是,最终他们两手空空,血本无归。
如果说有一门学科专门教你如何成功,这从逻辑上讲就有问题。因为假如成功是可以被传授的,那么教你成功的人自己怎么不去做?记得电视剧《欢乐颂》里邱莹莹刚失恋后买了一大堆书,天天在家大吼:“我要成功,我能行。”安迪提醒道:“这些书写得荒唐,根本不科学。”
“成功学”界定的“成功”很极端:“以最快的速度创造最大的财富。”这样的成功学是最廉价的精神鸦片,有一种强烈的暗示,就是成功是有捷径与窍门的,可以不劳而获的。这种暗示加强了“成功学”听众的投机心理。日本现代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访问中国,他在一家书店看到一本《西方百部管理经典速读》,以200页篇幅浓缩了整个现代管理学理论,这种急功近利的程度让他惊诧。深圳市公安局中队长梁永兴说:“所谓成功大师包装的课程,打着励志的旗号,迎合了一些人一夜暴富、一招解困、一步登天的心理。”迷信“成功学”其实是一种无药可救的懒惰。
“成功学”的逻辑推理是:有人成功了,那么你按照他总结出来的成功方法,就一定能够成功。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由客观规律决定的必然。正常情况下,我们看待一个人的发迹过程,是有因果关系的,先有因,后有果。但是“成功学”是反过来的,是强行把成功人士身上的某些东西说成是他们成功的必然因素。成功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经历。成功本质是小概率事件, 成功是个性的,不是共性的。所以,“成功学”总结出的公式化的成功之道根本不靠谱。
“成功学”主张“成功是可以复制的,照着成功学的方法去做,就一定会成功”。现实生活中,真正发家致富的道路,都是无法复制的。中国涌现出的本土企业家,他们都是靠自我奋斗成功的。有位企业家坦言:“所谓的成功学都是扯淡。”馮仑就说:“企业家,都是野生的!”说成功有秘籍那是误导芸芸众生,成功是教不出来的,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到底什么才算人生的成功?易中天说:“成为一个真实的人,善良的人,健康的人,快乐的人。”我们应该认清成功的本质,才不至于误入歧途,成为“成功学”的奴隶。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