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角化病临床、皮肤镜及病理特点分析

2021-07-01 03:45张佳丽王丽丽张春利李保强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角化外观囊肿

余 海,张佳丽,王丽丽,张春利,李保强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河北承德 067000)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 SK)是常见的上皮增生性皮肤良性肿瘤。尽管临床上SK具有特征性表现,但部分不典型和特殊类型的SK可以模仿恶性肿瘤造成假阳性,导致不必要的切除;一些恶性肿瘤(色素性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等)早期皮损或者不典型皮损也可以模仿脂溢性角化病造成假阴性,导致忽视,造成不良后果[1]。皮肤镜检查是一种无创的诊断技术,利用光学放大原理反映皮肤表皮、真皮乳头层颜色和结构的特点[2]。尽管皮肤镜近几年已经在临床普遍使用,但SK的皮肤镜表现与临床特征、病理特点相关性资料仍需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主要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征、皮肤镜表现、病理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行皮肤镜检查且经病理确诊为SK的患者61例,其中男28例(45.90%),女33例(54.10%);年龄24~80岁,平均(54.25±11.26)岁。选取的病例中皮损共64个,其中面部15例、上肢9例、背部8例、腹部7例、下肢7例、腰部5例、颈部3例、臀部4例、胸部2例、耳后1例、腹股沟1例、头皮1例、腋下1例。

1.1.2 主要仪器 相机(佳能,型号:CH-DSIS-2000),皮肤镜(型号:DMT-1000 V2.0. L 0601)、显微镜、切片机、病理组织包埋机等均由本实验室提供。

1.2 方法

1.2.1 临床诊断标准 好发于头面部及躯干,皮疹初起为淡褐色、深褐色至黑色扁平丘疹,缓慢增大,表面粗糙,或呈乳头瘤样增生,毛囊角栓,常附有油腻性鳞屑或油脂状厚痂[3]。

1.2.2 皮肤镜诊断标准 SK皮肤镜典型指征:(1)粟粒样囊肿,为大小不一、圆形乳白色或黄色结构;(2)粉刺样开口,又称隐窝、毛囊角栓,为黑色或褐色粉刺样角栓,呈圆形或卵圆形凹坑状;(3)裂隙/脑回样外观,由多条裂隙与皮嵴组成的类似于脑回和脑沟样结构;(4)血管结构(点状/发卡样/肾小球样),类似于U字形发夹样或者点状、肾小球样的血管结构;(5)指纹样结构,为细小浅褐或淡棕色平行分布的嵴样结构,类似人指纹;(6)虫蚀样边缘,为皮损边缘向内弯曲不齐的凹陷,或边界清晰的网齿状,类似蛀虫啃噬;(7)边界清晰,泛指皮损边界清晰,无虫噬样改变[4]。SK皮肤镜非典型指征:(1)假网格样结构;(2)多发色素球或色素点;(3)外生乳头状结构;(4)灰白粗壮网络结构;(5)均质状黑素外观[5,6]。

1.2.3 皮肤镜检查方法 充分暴露皮损,用酒精清理皮损表面污垢,先用非浸润模式拍摄图片,再用浸润模式拍摄,拍摄图片(×50倍),做出皮肤镜诊断[7]。同时观察是否有新的结构模式。

1.2.4 病理诊断标准 根据病理学特征,SK分为5种不同类型,即(1)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型;(2)棘层肥厚型;(3)腺样型;(4)克隆型(巢状型);(5)刺激型[8]。

1.2.5 病理检查方法 蜡块切片后利用二甲苯进行脱蜡,接着水化,最后进行HE染色、脱水、封片,镜下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镜下表现与病理类型进行speraman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与皮肤镜类型分析

本次研究64例皮损皮肤镜下表现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其中边界清楚59例(92.19%),虫噬样边缘5例(7.81%)。主要皮肤镜表现为裂隙/脑回样外观32例(50.00%)、粉刺样开口26例(40.63%)、点状/发夹样血管结构13例(20.31%)、粟粒样囊肿10例(15.63%)、假网格样结构9例(14.06%),见表1。皮肤镜下表现及病理类型见附图。皮肤镜下裂隙/脑回样外观、粉刺样开口、粟粒样囊肿中临床丘疹、斑块、结节占比高于斑疹、斑片及疣状/乳头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皮肤镜下假网格样结构、点状/发夹样血管结构、外生乳头状结构、均质状黑素外观、多发色素球/色素点、灰白粗壮网格样结构、指纹样结构中,临床丘疹、斑块、结节,斑疹、斑片,疣状/乳头状,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附图 SK皮损外观形态、皮肤镜下特征及病理类型

表1 SK皮肤镜指征分布及对应组织病理情况 [n(%)]

2.2 病理分型与皮肤镜类型分析

本次研究中,64例皮损病理分型主要为角化过度型、棘层肥厚型、腺样型、克隆型,未见刺激型。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皮肤镜下裂隙/脑回样外观与病理角化过度型、棘层肥厚型均呈正相关(r=0.318,P=0.010;r=0.361,P=0.003);皮肤镜下粉刺样开口、点状/发卡样血管结构、粟粒样囊肿均与病理棘层肥厚呈正相关(r=0.257,P=0.040;r= 0.291,P=0.019;r=0.248,P=0.048),见表2:

表2 SK皮损皮肤镜表现与病理类型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SK是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因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所致,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头面部、躯干居多[3]。SK病理变化通常集中在表皮层,皮肤镜能比较清晰地观察到表皮层病变,在协助诊断的同时可避免因假阳性而造成的不必要切除[9]。本次研究结果提示,SK皮肤镜特征主要表现为裂隙/脑回样外观(50.00%),粉刺样开口(40.63%),点状/发夹样血管结构(20.31%),粟粒样囊肿(15.63%)。而国外部分研究主要为粉刺样开口(78.30%),沟脊结构(60.90%),粟粒样囊肿(60.90%),假网状结构(43.50%)[10]。国内部分研究主要为粉刺样开口(63.75%),粟粒样囊肿(55.00%),裂隙与脊(60.00%),发夹样血管(58.75%)[11]。部分国外研究中血管结构出现频率较国内低,可能与国外部分人种色素较深,影响血管结构的观察有关[12]。

本次研究的病例中,病理类型主要为角化过度型、棘层肥厚型、克隆型、腺样型。粟粒样囊肿对应病理上的假性角囊肿,为表皮内被角蛋白填充的囊肿;粉刺样开口则为表皮内的角囊肿开口于表皮,开口为圆形或椭圆形,内为角蛋白栓[13];裂隙/脑回样外观病理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活跃,于表皮处不规则增生,类似乳头瘤样生长,最后形成沟和脊,多条沟脊则构成脑回样外观,此结构在非偏正光皮肤镜下浸润模式更明显[7]。毛细血管在真皮乳头处扩张,根据真皮乳头走形不同,在皮肤镜下形成点状、发卡样、肾小球样血管结构,周围角质形成,细胞增生,产生血管周围白晕。经分析表明,SK皮肤镜的主要结构中,裂隙/脑回样外观与病理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呈正相关;粉刺样开口、点状/发卡样血管结构、粟粒样囊肿与病理棘层肥厚呈正相关。这提示皮肤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表明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各种皮肤镜特征的解剖学基础。

典型的SK通常较易诊断,但临床上不典型皮损容易发生误诊,色素性肿瘤或肿瘤早期均可模仿SK。临床上SK通常与色素痣、扁平疣、日光性角化病、黑素瘤、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等鉴别,相比临床诊断,皮肤镜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因此皮肤镜对SK诊断及鉴别有着重要的意义[13-17]。

皮肤镜结合临床特征能提高SK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表明SK皮肤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仍低于病理诊断[18],故仍需大量研究来进一步提高皮肤镜诊断SK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

猜你喜欢
角化外观囊肿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方外观遗迹旧照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