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凝春 李馥佳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以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CCTTSE)“中国智库索引”(CTTI)收集的我国智库数据为基本依据,结合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等相关专业机构发布的智库榜单和研究成果,分析显示我国高校智库发展有7个显著特点。
根据《2018CTTI 来源智库发展报告》,截至2018年底,CTTI收录的706 家智库机构分为9种主要类型,分别是高校智库(441家)、党政部门智库(69家)、社科院智库(51 家)、党校行政学院智库(48 家)、社会智库(36 家)、科研院所智库(34 家)、传媒智库(13 家)、企业智库(8 家)、军队智库(6 家)。高校智库占据了CTTI 来源智库62%的份额(如图1所示),显然,高校智库已成为我国智库发展的主体。
图1 CTTI 来源智库不同类型比例(2018年)资料来源:《2018CTTI 来源智库发展报告》
根据《2020CTTI 来源智库发展报告》,截至2020年3月,CTTI共收录836家智库信息,其中,高校智库总数达到541家,占收录智库总数的65%,较2018年上升3个百分点,可见我国高校智库不仅数量多,而且增势明显。541家智库分属于166所高校,其中 92所高校有2家以上智库进入智库索引名录,占入选高校的55%,涉及智库471家,约占收录高校智库总数的87%。表1为CTTI收录的具有2家以上智库的相关高校情况,其中武汉大学有18家智库入选、排名第一;有10家以上智库入选智库索引名录的高校有13所;有5家以上智库入选智库索引名录的高校有40所;北京工业大学等28所高校有2家智库入选智库索引名录。仅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3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CTTI智库的智库就多达 223家,约占高校入选智库总数的41%,显示了这些高校强劲的综合科研实力。
表1 CTTI收录的具有多家智库的高校(截至2020年3月)
根据詹姆斯·麦根等[2]的研究,智库经历了由单一化到多样化,再到专业化的发展模式。专业性是当代智库的基本属性,我国高校智库专业性特征较为突出。
TTCSP(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全球智库报告2019》显示,中国多家大学智库入选不同专业榜单。其中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所、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等6家中国高校头部智库上榜TTCSP “2019全球最佳大学附属智库”榜单(排名情况如表2所示)。另外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RDCY)入选“2019全球最佳国内经济政策研究”榜单(61位)及“2019全球最佳外交政策与国际事务研究”榜单(113位),该智库关于中美人文交流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份研究报告还入选“2019全球最佳智库政策研究报告”;清华大学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IASZNU)入选“全球最佳区域研究中心(大学附属)”榜单(分列第3位、第25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是我国高校首家成立的综合性非洲研究院,以其专业性非洲研究已连续四次上榜。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专注于国际河流问题的研究机构,据相关介绍,该中心对我国13条主要国际河流、全球15条国际河流及资源环境开展研究,专业特色鲜明[3]。
表2 上榜TTCSP“2019全球最佳大学附属智库”的中国智库
根据“中国智库索引”(CTTI),从相关高校智库资源看,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是智库建设的基础。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作为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高校,该校“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14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而入选CTTI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阳金融研究院等9家智库机构,均依托于这些主干学科和专业。根据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的智库影响力评价标准,中国高校依托专业实力和人才优势在国家智库建设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特别在专业领域排名靠前,如2018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在经济类、社会类专业影响力排名中均为全国第2(经济类第1名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类第1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在政法类智库中名列第4,政法类排名前3的智库均为国家级专业智库(入选各专业类别专业影响力前10位的高校智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2018年知名高校智库在国家专业领域智库中的影响力排名情况(榜单前十位)
另外,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双一流”建设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基础,建设了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智库;北京交通大学拥有“交通运输工程”等2个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产业经济学”等2个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在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化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力,以此为基础,该校建设了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北京物流信息化研究基地、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院等6家专业智库;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依托多语种专业优势,该校建立了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海湾阿拉伯国家研究中心,加拿大、日本、英国、中东欧研究中心等12家专业智库。专业性也是高校智库建设质量的基本保障。
高校智库建设通常始于专业建设,兴于专业科研,具有较长的积累和发展期,具有较深厚的发展积蕴。
本文采用均匀变异的方式来完成变异操作。均匀变异是一种特殊的基本位变异,用于实数编码。因为它允许搜索点在整个搜索空间上变换,所以能够丰富种群的多样性,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其余操作均按第2、3节提出的改进方法进行。
北京大学以经济学为基础,依托多学科综合优势建立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前身为林毅夫等6位海归博士于1994年创立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经过20余年建设,已形成集教学、科研和智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形成政、商、学三大教学体系,拥有“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格政”“国家发展论坛”3个智库品牌活动,牵头组织“中美经济对话”和“中美卫生对话”,在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
成立于1985年的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针对美国问题研究以及中美关系研究的国家级研究单位。该研究中心由已故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创建,具有学术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四大功能,现已培养美国研究和中美关系研究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数百人,主办《美国问题研究》辑刊(CSSCI),出版《21世纪的美国与世界》丛书,在中美外交领域为国家提供重要的决策咨询服务[5]。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立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其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广西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是我国研究中国—东盟关系及东南亚社会经济文化的研究领军机构。据介绍,中国—东盟研究院成立时,下设经济、法律、民族文化三个研究所,现已细化调整为越南、缅甸等10个国别研究机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中国-东盟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10家专业研究机构,开展“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研究”等专项研究,目前已形成近200人的研究队伍,“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发展”211重点建设学科群已经成为该领域强势学科[6]。
基于较深厚的专业、学科和人才积淀,我国头部高校智库在各领域影响力凸显,根据《2018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等13个高校智库进入综合影响力前50名榜单,其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影响力排名第9、决策影响力排名第19、学术影响力排名第5、社会影响力排名第5,国际影响力排名第15,在国内高校智库中名列前茅。在国内智库综合影响力排名前50强中,有13家高校智库,涉及北京大学、国防大学等9所高校,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4所高校均有2家智库入选(知名高校智库综合影响力排名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知名高校智库综合影响力排名情况(2018)
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高校建设的基本功能。我国高校特别是广大地方高校普遍具有地缘属性,是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高校智库具有明显的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特色。
根据CTTI收录的智库名称分析,为区域发展服务的高校智库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跨省、跨地区为某一重要片区服务的智库,如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的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西北跨境民族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等,此类高校智库通常面向较大范围的地理分区或重要片区,研究在此区域内具有共性的某一重要领域问题,形成区域性的研究基地。二是为本地服务的智库,也是高校区域服务智库的主流。此类智库根据服务内容、专业性质又可细分为多种子类,如开展区域综合研究的智库,以青海大学青海省情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等为代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智库,以山东大学山东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西北大学陕西宏观经济与经济增长质量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等为代表;为生态环境服务的智库,以河北大学河北省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为代表;为能源发展服务的智库,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矿产资源研究中心等为代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智库,以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口结构与发展趋势创新研究基地、南京理工大学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等为代表;为区域国际化和外经贸战略服务的智库,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自由贸易区研究院等为代表;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智库,以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为代表;为交通运输和物流发展服务的智库,以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综合交通发展与区域物流管理智库、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物流信息化研究基地等为代表;为信息化发展服务,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为代表;为公共健康服务的智库,以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省公共健康安全及医改策略研究智库为代表;为防灾减灾服务的智库,以云南省财经大学云南省防灾减灾智库为代表;为民族宗教事务服务的智库,以大理大学云南宗教治理与民族团结进步智库为代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批高校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层面,依托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已形成智库集群。如江西师范大学的江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中心、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苏区振兴研究院、暨南大学广州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基地、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广州市舆情大数据研究中心等。
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智库创新趋势明显。体现在多方面:一是研究领域的创新,如贵州大学顺应贵州省大数据战略,建立了贵州省大数据餐饮发展应用研究院,目标是围绕贵州省大数据创新链参与关键节点工作,促进大数据教育科研及成果转化;二是服务功能的创新,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已建成“全球贸易与投资运行监控预警系统”业务工作平台,能按细分行业对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体系变化、流量波动和产业产出量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监控和预警;三是研究视角的创新,如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中心专注于区域创新机制和能力研究;四是合作模式的创新,如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由南京理工大学与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联合共建,主要开展江苏省在建设知识产权强省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现已发展为江苏省唯一的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积极主动融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进程”[7]是我国高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践行了这一原则,围绕“一带一路”、东北振兴、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宏观战略,与不同区域发展趋势和重点相结合,针对不同研究领域和学科、专业特色已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校智库组织,在某些领域还形成了研究分工、研究集群,形成研究合力。据对CTTI数据( 2020年3月)的不完全统计,已有16家相关高校智库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研究。其中复旦大学以“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所作为高校智库平台,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机制的国家级智库,为上海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作用提供智力支撑,并于2015年4月,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牵头,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此外,围绕东北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国内高校均形成了相关智库(如表5所示)。
表5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研究的部分高校智库
《2018CTTI来源智库发展报告》从高校智库建设角度,认为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存在供求信息不对称,宣传传播力度不够以及治理机制不到位三类问题。根据CTTI数据,我国高校智库发展中还存在着较严重的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现有高校智库发展不均衡;二是不同区域高校智库发展不均衡;三是不同类别高校智库发展严重不均衡,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在智库建设领域发展严重滞后。
仅以《2018CTTI来源智库发展报告》提及的“A区”高校智库(百强智库)为例加以分析。根据排名,CTTI将A 区高校智库分为A+、A、A-三个等级,分别有 25 家、35 家和 40 家智库。涉及64所高校,其中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高校21所,约占入围百强智库高校数的 33%,共入选智库43家,占百强高校智库数的43%;教育部直属或其他部属高校12所,约占入围百强智库高校数的19%,共入选智库24家,占百强高校智库数的24%;省属高校31所,约占入围百强智库高校数的49%,共入选智库33家,占百强高校智库数的33%。由此也能看出不同类别高校在智库建设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级差效应,第一梯队(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高校)整体实力突出,优势明显;第二梯队(教育部直属或其他部属高校)中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智库建设领域优势较为突出。表6为2018CTTI来源智库“A区”高校智库涉及的64所高校建设情况。
表6 CTTI 2018年高校智库 A级榜单高校情况
2018CTTI来源智库“A区”高校智库涉及高校中,属于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高校占比33%,教育部直属或其他部属高校占比19%,省属高校占比49%(如图2所示);“A区”高校智库归属于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高校的占比53%,归属于教育部直属或其他部属高校占比24%,归属于省属高校的占比33%(如图3所示)。
图2 CTTI 2018年高校智库 A级榜单高校类别
图3 CTTI 2018年高校智库 A级榜单高校智库类别资料来源:《2018CTTI来源智库发展报告》
从入选高校百强智库的省属高校智库建设情况看,根据地理大区划分,属于华东地区高校17所,19家高校智库入选全国高校智库百强;华北地区高校4所,4家智库入围高校智库百强;华南地区高校4所,4家智库入围高校智库百强;西南地区高校3所,3家智库入围高校智库百强;东北地区高校2所,2家智库入围高校智库百强;华中地区一家高校智库入围(2018年省属高校百强智库地理分布情况如表7所示,省属高校智库分布区域比例情况如图4所示)。华东地区高校数占省属高校总数近55%,入围高校智库数约占省属高校智库总数的58%,显示了强劲的区域发展实力。可以说,以上海为龙头的华东片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南京、苏州、合肥、南通、盐城、金华等)高校智库集聚效应显著,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区域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表7 2018年省属高校百强智库地理分布情况
图4 CTTI 2018年高校智库A级榜单省属高校智库分布区域
据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数的53%,另有750所民办高校。高职院校、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在办学规模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从现有高校智库发展看,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在智库发展建设中与其他公立本科院校严重不平衡。根据CTTI智库索引(截至2020年3月30日),入选民办高校建设智库仅有2家,分别是黄河科技学院的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和浙江万里学院的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属于职业院校智库仅1家,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带一路”应用型海事人才研究院。与强势的公立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在智库建设领域可以说基础薄弱、力量微小,发展滞后、准备不足,特别是高职院校智库建设与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居于“半壁江山”的地位严重不匹配,在智库建设领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8]还存在严重不足,对区域社会的影响力尚未充分发挥。应该看到,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智库服务领域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城市商业规划研究领域具有较强核心能力。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响应北京市于 2017 年开展的“北京市属高校引智帮扶工程”[9],近年该校拓展智库服务功能,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引智帮扶工作,为通州西集镇耿楼村、吕家湾村等帮扶对象深入持续提供产业咨询和社会培训服务[10],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加快调整,深入服务行业企业,具有较鲜明的行业特点、区位优势和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在智库服务领域的能量应得到快速释放,其能力和水平需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