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杏清
伴随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各方在事业单位职能转换方面的要求越发强烈,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效果,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单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基于此结合实践,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展开探析,希望能为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近年来伴随我国机构改革的日渐推进,事业单位也应当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形势需求,强化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持续稳步发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要求。但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提升。为此,下文主要结合实践阐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论述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亟待革新
在事业单位当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然而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致使人力资源合理利用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影响管理效率,无法和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相接轨。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化、全员参与的管理,只有精准定位,认真执行才能更好的展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此外,因事业单位事政没有完全分离,在计划经济因素影响下,事业单位不重视职工职业发展与个人特长的挖掘,导致职工特长一直处于压制状态,难以形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滞后性,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整体提升造成很大阻碍。
(二)激励机制不完善
就当前很多事业单位而言,绩效考核方面都是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同时考核的内容基本同上一年一致,如此一来,职工在年底绩效考核时,就填一填考核表格,将一年工作当中遭遇的忧喜事陈述一番,领导班子将优秀工作人员评出,绩效考核就结束了。通过这样的绩效考核方式,没有充分结合工作实际,更没有考虑工作量的多少,只要工作中未发生大的错误,就会出现相同的考核结果,彼此之间没有区别,严重影响考核质量,更对职工积极性造成巨大影响。由于很多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对绩效工资的实施也形成很大阻碍。薪酬决定还是根据国家财政统一安排,缺乏自主决定权,导致职工特别是基层职工不满意当前的薪酬水平,并在内心深处滋生 “干好干坏一个样” 的不良思想,影响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也随之降低。通过以上这些不能看出,现在多数事业单位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特别是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绩效机制尚未形成
自我国事业单位提出绩效工资制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取得的实质性进展较为缓慢,在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工作当中依然没有确保绩效工资制的充分落实,由于缺少针对不同类别以及层次人才进行标准评价的体系,影响事业单位及效工资制的有效实施,无法对职工工作量进行量化,不重视绩效考核,无法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2.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
现如今,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工资发放时,主要是根据财政统一进行分配,事业单位自身缺乏掌控力,事业单位在高度统一模式下,获得的收入通通向财政缴纳,事业单位资水平普遍不高,导致工资总量、社会地位、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出现严重脱离,在这种现状下,影响事业单位激励措施的实施,缺少有效的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也缺少利用价值,对职工积极性造成巨大影响,因考核指标和职工工作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设置考核指标权重过程当中缺少相应经验借鉴,以至于考核指标操作性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没有明晰的指标内涵,而且考核标准不具体,极大的增加了考核难度。同时由于薪酬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薪酬与奖金没有充分和考核结果相挂钩,难以将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
3.缺乏明确的考核目的
受计划经济影响,行政机关直接管理事业单位,国家負担单位的各项经费,平均化分配工资,单位与职工在长期的工作环境下形成的机关作风,导致事业单位明确的考核目的,对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以及严肃性造成巨大影响。
(三)不重视人力资源培养工作
在事业单位当中人力资源管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当中,普遍不重视培养职工,培训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极大的降低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员工潜能挖掘,人员老化以及职工浪费问题非常突出,不愿意接受新生观念与新事物。单一的培训内容无法起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导致人力资源培养和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相脱节,无法满足事业单位人才需求,对其潜能开发也造成很大影响。由于培养人才的机制比较落后,导致人才培养无法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虽然一些事业单位越来越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然而在培训过程当中缺乏科学客观的培养意识,导致培训工作实际随意性与盲目性普遍存在,只在运行实际有问题出现时,才会临时的进行培训。
(四)人才选聘存在不公平
在选聘人才时,还缺少公正、公开、公平的选聘制度,聘用模式不完善,又缺乏完善的人才测评体系,未充分结合岗位职责要求构建完善机制,来评价工作人员的能力、业绩以及品德。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对人员进行招聘过程当中,都是独立自主进行招聘,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常不对实际招聘环节进行插手,县级及以下所属事业单位,都是由政府部门相关操作主体来进行公开招聘。受这种特殊招聘模式影响,事业单位在对人才招聘过程当中,暗箱操作情况时常出现,导致事业单位很难招聘到所需的人才。而造成这种招聘模式的主要因素和事业单位人事监管制度存在密切联系。我国在监管事业单位人事方面依然有很大的不足存在,截止目前,还没有针对人事系统构建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在进行人事管理方面工作能力亟待提升,时常采用被动的方式进行人事管理,影响管理工作成效。
二、如何有效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一)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在改革事业单位过程當中,树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将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服务职能充分体现出来,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才能为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当中,管理层应当充分考虑单位性质以及组织形式,对不同岗位间人力资源科学调整,更要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充分明确,认识到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是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要打破以往陈旧的工作观念,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利用各种措施,来更好地改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正确性,重视与发展人才,并对人才给予充分尊重,才能更好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水平。对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进行安排,促进事业单位管理质量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确保事业单位持续稳步发展。
(二)完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对于职工积极性的提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当对事业单位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并将公平公正原则认真落到实处,制定的激励机制要以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作为依据,保证多劳多得,才能发挥激励作用优势。因此,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水平,对激励机制进行构建意义重大,只有在人事管理工作当中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人才发展与竞争给予充分重视,不断改革激励机制存在的不足,使激励机制更加的健全和完善,才能将激励作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提高人力资源培训力度
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本,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强人才培训,而且通过人才培训还能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增强。因此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定期对现有人力资源展开相应的培养工作,丰富其知识面,符合其工作需要。在对单位职工进行培训时,单位人事管理部门要展开前期调研工作,充分考虑单位特点以及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培训成效。
(四)做好人才招聘工作
事业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过程当中,应当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避免招聘工作当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对于较强专业性岗位以及特殊岗位人员,可以运用优先考虑等方式开展招聘工作。如对单位紧缺人才以及高层人才进行招聘过程当中可以使招聘程序有效简化。单位在组织考试时,必须要加强严格监督,确保招聘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三、结语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发展需求,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实际及时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水平,高效配置人力资源,使人力资源在岗位中创造更大效益,并将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员工潜能,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