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力表现:北深广位居前三

2021-06-30 07:39杨斌刘会武胡一鸣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科技中国 2021年6期
关键词:应届生净流入高新区

■文/杨斌 刘会武 胡一鸣(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在全球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于2021年第6期《求是》杂志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强调:“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人才是区域经济和各行各业兴衰的根基,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第一资源。

国家高新区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产业、长期看人才”。基于科技部火炬入统企业统计数据能够测算不同国家高新区对人才的吸引情况。这里将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力按照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才流入占比经过归一化后进行加权,再根据指标重要性,分别赋予权重30%、40%、15%、15%,加总后乘以100,最后计算出人才吸引力总指数,同时根据高新区所在区域,反映不同地区的人才集聚情况。

一、人才综合吸引力:中关村、深圳表现突出,广州、合肥、南京、上海张江、武汉东湖、西安、长沙和成都分列前十

从人才吸引力总指数来看,2020年北京中关村、深圳高新区位居前二名,其后分别是广州、合肥、南京、上海张江、武汉东湖、西安、长沙和成都高新区(见图1)。科技部火炬中心试点和示范的10家一流高科技园区(2006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将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深圳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6家国家高新区作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试点园区。此后,在2015年和2018年,又分批增加杭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合肥高新区和广州高新区进入试点,形成了10家世界一流高科技试点园区的格局)有9家进入人才吸引力指数排名前十高新区,另外一家杭州高新区排名第15位,充分说明了世界一流园区对人才强大的吸引力。北京中关村、深圳高新区对人才的吸引优势明显,远远高于其他园区,可以认为是第一梯队;排名前十的其他8家园区,广州高新区、合肥高新区、南京高新区、上海张江、武汉东湖、西安高新区和长沙高新区旗鼓相当,可以认为是第二梯队。

二、人才流入:中关村遥遥领先,上海张江和深圳分列二、三

高新区入统企业当年新增从业人员占全国高新区企业当年新增从业人员的总量反映该高新区引得来人才的能力。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9年入统企业当年新增从业人员702,845人,占全国国家高新区当年新增人员的1/5强,一枝独秀,反映北京中关村具有超强的人才吸引能力。中关村示范区非凡的人才吸聚能力主要源于其超大的体量,2012年布局调整后,中关村示范区空间规模扩展为488平方千米,形成了包括海淀园、昌平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房山园、通州园、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丰台园、石景山园、门头沟园、平谷园、怀柔园、密云园、延庆园等16园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其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一直稳居榜首。2019年中关村示范区入统企业24,892家,远高于全国平均数835家。凭借首都丰富的创新资源,2019年中关村示范区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达到2.5万家。人才流入排名前十的其他国家高新区分别是上海张江、深圳、广州、武汉东湖、杭州、佛山、长沙、珠海和厦门火炬高新区(见图2)。相较于北京中关村的突出表现,上海张江和深圳高新区人才流入占比超过6%,属于第二梯队。排名前三的高新区恰好代表了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对人才的吸引情况。

三、人才净流入:深圳成最大赢家,上海张江超过中关村

当年企业从业人员期末数减掉上年企业从业人员期末数即为高新区人才净流入量。人才净流入量是真实反映高新区人才吸引力的关键核心指标,体现了高新区不但要引得来人才,还要真正留得住人才。2019年人才净流入量最多的国家高新区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净增242,789人,接近全国高新区的1/5。深圳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战略历史机遇,高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旗帜,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率先实现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上取得卓越成效。2019年4月深圳国家高新区完成扩区,总规划面积达159.48平方公里(扩区前规划面积为11.52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两核多园”的发展新布局,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可观,雄厚的产业实力、宽松的创业环境和优厚的人才待遇,为创新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才需求较大的深圳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能源、新材料、光电技术、智能交通等新兴领域。

人才净流入排名前十的其他国家高新区分别是上海张江、中关村、合肥、潍坊、南京、广州、长沙、荣昌和青岛高新区(见图3)。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人才流入最多的北京中关村示范区并不是最终人才留下来最多的高新区,体现出一定的大进大出。上海张江依靠自身优越的创新条件在人才净流入方面超越北京中关村,成为人才栖息的乐土。

图2 国家高新区人才流入排名前十国家高新区

图3 国家高新区人才净流入排名前十国家高新区

四、应届生流入:中关村最受大学生青睐,上海张江和深圳位列二、三

在我国,应届生主要指大学毕业生,当年应届生人才总量反映该高新区对年轻高学历人才的吸引能力。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企业、单位在办理税务等各方面享有政策优惠,应届毕业生就业也会得到国家政策倾斜性的保障;此外,应届生身份异地找工作落户要比往届生容易,是一支庞大的稳定的人才资源,具备高度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834万人。2019年应届生流入最多的高新区是中关村示范区,流入量为105,825人,占全国高新区应届生人才总量的15.47%;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张江高新区,流入量为42,441人,占总量的6.2%;排名第三的是深圳高新区,流入量为35,583,占总量的5.2%,三家高新区所处区域均是一线特大城市。

排名靠前的还有武汉东湖、广州、西安、杭州、长沙、成都和济南高新区,分别排名第四到第十(见图4)。总体观察,高新区所在城市高校资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应届生流入的数量也就越多,如北京作为首都,截至2020年6月30日,教育部公布的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共92所,其中本科院校67所,专科院校25所。上海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截至2019年6月,普通高校一共有64所(仅限普通高校),在64所普通高校中,有39所是本科院校,占比超过60%。湖北武汉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高等院校共有83所,在全国位列第二名,其中公办本科院校22所,民办本科院校24所,专科院校37所。在排名前十的高新区中,只有深圳高新区是个例外,深圳高校数量一直不多,但近年来在不断大力引进高校办学,截至2019年底,已有13所普通高校(校区),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0.38万人。深圳主要得力于其强有力的应届生就业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地大学毕业生来深就业。

五、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净流入:中关村一极独大

图4 国家高新区应届生人才流入排名前十国家高新区

净流入高新区的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才体现高新区的国际化和对外籍及海归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2019年,国家高新区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才净流入总量最多的是中关村示范区,达到52,955人,占全国高新区的59.21%,一极独大,其中留学归国人员47,452人,外籍常驻人员5503人。排名前十的其他高新区分别是深圳、佛山、广州、苏工、南京、合肥、成都、武汉和西安高新区(见图5)。

图5 国家高新区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净流入排名前十国家高新区

据调查,影响海归和外籍人员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因素,除了社会公共环境、经济收入等之外,还有住房、教育、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子女教育问题。近年来,北京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加上高校集聚的天然优势以及政府推出的各项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回归都很有吸引力。中关村示范区深入落实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中关村高聚工程、雏鹰人才工程,支持企业引进国际顶尖人才,以更大力度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加强人才联系服务和培训交流,加强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建设,发挥中关村国际人力资源服务联盟等市场化引才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开展中关村海归企业校园招聘活动。

六、东部地区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力最强,东北地区最弱

从人才流入占比贡献度、人才净流入占比贡献度、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贡献度、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才流入占比四个方面来看2019年四大地区国家高新区的人才吸引表现情况。人才流入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70.75%、中部地区14.95%、西部地区10.11%、东北地区2.57%。人才净流入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67.75%、中部地区13.48%、西部地区9.34%、东北地区-6.76%。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61.40%、中部地区20.72%、西部地区13.05%、东北地区3.14%。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73.94%、中部地区19.81%、西部地区12.42%、东北地区-11.35%。

可以看到,2019年不同地区国家高新区的人才吸引表现情况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四个分指标全部为正,并且东部地区这四个指标均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说明东部地区对人才有着绝对的吸引力,从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中国近四成人口聚集在东部地区,比10年前上升2.15个百分点。二是东北地区的四个指标在四大地区中表现最弱,人才净流入占比贡献度和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占比贡献度为负值,呈现人才净流出状况。

七、北京、广东和江苏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表现优异

按照所属省级行政区计算省内国家高新区创新人才吸引力的四个方面表现情况。人才流入占比前五的省(区、市)分别是北京20.59%、广东18.71%、江苏10.88%、上海6.72%和湖北4.91%。人才净流入占比前五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24.42%、上海14.40%、山东9.43%、北京7.30%、安徽6.64%。有五个省出现了负值,分别是吉林、海南、贵州、甘肃和青海。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前五的省(区、市)分别是北京15.47%、广东13.59%、江苏9.17%、湖北7.30%、上海6.41%,以上地区高教资源均比较丰富。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占比前五的省(区、市)分别是北京59.21%、广东46.29%、江苏10.50%、浙江9.60%、安徽8.42%。有八个省(区、市)出现了负值,分别是辽宁、吉林、上海、海南、重庆、云南、甘肃和新疆。

八、结论

新发展阶段,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国家高新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创新人才是创新活动开展的主体和最为核心的要素。园区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才能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国务院2020年7月印发的《关于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专门提出“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支持国家高新区面向全球招才引智。《意见》给高新区划定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分为2025、2035年两个阶段,最终要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创建世界有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离不开人才的加持,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真实力。

作为智力高度密集的创新高地,国家高新区一向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从2091.6万人增长至2213.5万人,同比增长5.8%;国家高新区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合计465.9万人,同比增长8.8%,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1.1%。从研发人员密度来看,2019年高新区企业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数为822人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8倍。根据国家高新区2019年调查问卷,全国169家高新区有154家建立了标志性专项人才计划。

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重视和发挥国家高新区创新人才集聚的主平台作用。国家高新区自身也需要全方位优化人才总体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人才高地建设,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从人才吸引力角度来看,首先是引进来,制定高新区“普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管理办法”,分类指导和鼓励社会、企业和各级政府,有计划、有节奏、有目标地引进各类人才;其次是留下来,以产业链思维布局产业,加快落地更多高科技企业和配套型企业,形成具有竞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加人才根植性,实施高层次人才“一条龙”服务计划,通过到位的创新政策、一流的服务配套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等,助力创新人才转化自身价值、实现自身价值;再次是用得好,打造园区人才服务平台,努力实现人才共享,统一实时更新管理整合人才信息数据库,多渠道多载体多层面构建人才、企业、政府三方沟通交流平台,突破传统用人机制的刚性约束,建立灵活个性化的人才使用机制;最后是放大器,在人才引进和选拔、开发和培育、激励和保障等环节合理分配政策资源,在数字化转型时代,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吸纳新知识人口不断为园区注入活力,放大和发挥已有创新人才吸附作用。

猜你喜欢
应届生净流入高新区
一周资金净流入(出)额前20名
一周资金净流入(出)额前20名
一周资金净流入(出)额前20名
一周资金净流入(出)额前20名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解析校招,读懂毕业生
神数据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2017年应届生就业:硕士生起薪比本科生高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