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致病因素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2021-06-30 07:17雷超
农家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抗病品种分生孢子褐色

稻瘟病是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尤其在天气阴凉、光照时间短、湿度大的丘陵山区病害发生流行频率最高,稻农损失惨重。病害流行或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

一、病害典型症状

稻瘟病可以发生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根据发生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其中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

1.苗瘟。发生在水稻3叶期以前,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初期在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变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色,严重时病苗卷缩枯死。天气潮湿时,病部长出灰绿色霉层。

2.叶瘟。自3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病,一般在稻株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随水稻品种抗性和天气条件不同,病斑分为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和褐点型4种症状类型。

①白点型。为初期病斑,白色,多为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在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上发生时,遇适宜温、湿度,能迅速转化为急性型病斑。

②急性型。病斑暗绿色,多数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后逐渐发展为纺锤形。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这种病斑多在品种感病、适温高湿天气条件及氮肥偏多的情况下出现。因此, 急性病斑的大量出现,往往是该病流行的预兆。

③慢性型。是最为常见的症状,遇干燥天气或用药剂防治后,急性型病斑便转化为慢性型。典型的慢性型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这“三部一线”是慢性型病斑的主要特征。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

④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多局限于叶脉间,中央为褐色坏死部,外围为黄色中毒部。病斑上无分生孢子。褐点型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

3.穗颈瘟。发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支的穗颈部。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发病迟的则谷粒不充实,其为害轻重与感病迟早密切相关。

4.枝梗瘟。穗轴、枝梗也发病,症状与病穗颈相似,严重时也可造成白穗。

5.谷粒瘟。发生于谷粒和护颖上。发病早的谷壳上,病斑大而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延及整个谷粒后造成暗灰色或灰白色的瘪谷。发病迟的则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护颖发病时,呈灰褐色或黑褐色,可造成种子带菌,成为翌年苗瘟的重要初侵染源。

稻瘟病无论在哪个部位发生,诊断要点是病斑具有明显的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状物。

二、致病因素

1.气候条件。稻瘟病的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形态在稻谷、稻草等病残体上越冬,在第2年春天平均气温达到15℃,相对湿度在90%左右,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当气温在20~30℃,尤其在24~28℃,阴雨天多,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易引起稻瘟病严重发生。2020年8月22日前在笔者所在地区调查水稻稻瘟病为中等偏轻发生,23、24日连续2天阴雨天气,25日调查,穗颈瘟暴发,在之前调查叶部、颈部没有病害症状的植株在接近穗1厘米处的颈部被病菌侵染,出现深褐色病斑,整株稻穗枯死,失去产量,稻瘟病为中等偏重发生,有的水稻叶片没有症状,直接感染穗颈瘟,基本绝收。

2.田间带菌量。上年田间病菌越冬基数大,来年气候适合,从苗瘟、叶瘟开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田间菌量急剧增加,7—8月份温湿度适宜时,易导致病害暴发。反之病害较轻发生。

3.品种的抗病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选择高抗病品种,即使适宜稻瘟病大发生年份,稻瘟病发生也较轻。一些地区稻瘟病连年加重发生,主要原因是农民多数连续多年大面积种植品质好、产量高的单一水稻品种,导致病菌适应性变异产生新的生理小种,病害连续发生,较上一年更重。

4.田间管理措施。病害重的地块主要表现为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水稻贪青徒长、叶片幼嫩、过于茂密、行间通风不好,易被病菌侵染。有些高产品种分蘖能力强,亩株数过高,也易感病。有的农户在田间病害防治上习惯见病防病,疏于预防;有的农户施药方法不正确,喷药过少或存在严重漏喷现象;有的农户施药时机不对,导致防效不好。

三、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稻瘟病应该从选择品种、水稻生产田间管理入手,采用农业、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不能连续多年种植高产、优质的单一品种。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尤其是上年发病严重地块,最好更新品种,并要把几个抗病品种搭配种植,可有效控制稻瘟病的流行。

2.加强栽培管理。

①种子消毒。在播种前选用75%三环唑2000倍液浸种24小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或者用1%石灰水浸种:用1∶100生石灰水液浸泡种子1~2天,浸种时药液高出种面10厘米左右,浸泡后不要搅动,加盖防止阳光直射,浸后取出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或选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浸种。

②消灭田间菌源。对发生稻瘟病的田块进行秋季深翻,插秧前彻底清理秧田;特别是对上年发病地块,泡田时捞净稻茬、菌核并且焚烧或深埋,降低土壤中的病菌指数;精细整地,提高土壤通透性,施足底肥,增施农家肥,促进插秧后缓苗、壮苗。

③肥水管理。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两种配合施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施用化肥,插秧后秧田要保持3厘米左右水层。缓苗后分蘖期要浅水灌溉,施用蘖肥时注意观察苗情,施肥时注意控制氮肥,氮、磷、钾比例掌握在2∶1∶1。当达到亩有效株数后,若植株贪青,要及时控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生长和拔节。在田间调查中发现穗颈瘟发生严重地块每穴株数大多超过20株,并且植株贪青、长势过旺。进入孕穗、抽穗、灌浆期要进行浅水灌溉,浅湿交替,在8月上旬注意控制田间湿度,防止穗颈瘟发生,穗肥、粒肥看苗势施用,后期灌水要以干湿壮粒为原则。

3.药剂防治。

①预防苗瘟、叶瘟。在秧苗移栽前,用75%三环唑1500倍液喷洒秧苗预防叶瘟发生,缓苗后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如发现叶片上有急性病斑立即打药防治,每亩可用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或2%春雷霉素100~150毫升对水均匀喷雾。

②防治穗颈瘟、枝梗瘟。有效防治穗颈瘟、枝梗瘟的关键是抓住用药时期,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药预防。每亩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60~70毫升,加25%咪酰胺60~100毫升乳油对水喷雾;每亩也可选用20%多井唑可湿性粉剂100克、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80克对水喷雾。喷雾时最好使用中型或者大型植保药械,雾滴均匀,喷洒细致、周到,防治效果好。

猜你喜欢
抗病品种分生孢子褐色
鸡 妈 妈
你的手充满时辰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Red Panda小熊猫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三)三七新品种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