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芽(PatSnap)平台的安徽农业大学专利信息分析

2021-06-29 02:16:10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业大学专利申请安徽

汪 洁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合肥 230036)

专利信息分析或称专利数据分析,是图书情报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某一专利信息数据库中的专利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统计,进而起到对某一领域或方向的技术发展开展宏观分析及展望预测的作用。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可以把零散的专利信息条目转化为有战略价值的情报,是技术研究发展规划和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印证。2003 年以来由于数据库和网络信息系统的发展,我国的专利信息分析可以依托的平台和手段不断发展,特别是2013 年以来专利信息数据库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机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开展专利信息分析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便利的分析工具。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用的专利数据库为智慧芽(PatSnap)全球专利检索数据库。该公司深度整合了从1790年至今的全球116 个国家地区的1.3 亿以上的国家专利数据,提供专利检索、分析和管理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对国内外专利的法律状态、同族及引证信息进行了深度加工,实现全球专利中文翻译,可较为全面获悉国外技术。通过多维度专利信息呈现,可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及同行技术布局,挖掘专利背后的竞争关系、公司战略、市场机会和技术风险等同行技术情报,及时的动态跟踪帮助客户从专利中快速发掘高价值专利,从而促进更快、更好地研发创新[1]。考虑到该校的历史沿革和曾用名,文中专利数据以“安徽农业大学”或“安徽农学院”在“[全字段]申请(专利权)人”字段检索获得,检索式为:(ALL_AN:(安徽农业大学 OR 安徽农学院) 并且 YEAR between (2000,2019)),检索日期为2019 年9 月30 日,共检索出申请专利数为3 480件,公开专利数为3 481 件。

1.1 申请人分析

目前学校的申请(专利权)人仍以学校校内人员申请为绝对多数主体,合作单位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业工程技术和农业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排名前三位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明光现代农业科技合作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如表1所示。其中在申请(专利权)人申请趋势和公开趋势(表2)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在申请趋势中最早于2010年出现合作申请的专利,在2017年达到合作申请数量的最高值;在公开趋势中最早于2011年出现合作申请专利,并在2018年合作对象数达到最高,显示合作申请的专利按照一般递进规律正常发布和公开,呈现明确的逐年递增的良好趋势。

1.2 发明人分析

从大学的角度来看,高产专利发明人在本学科中拥有重大的和突出的学术成就,是活跃在学科研究前沿,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学术战略眼光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2]。通过对学校专利发明人的统计分析,专利产出数量排名如图1所示,其中发明人最多的学院来自工学院,有3 位教授、2 位副教授和3 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优化、现代车辆设计方法、智能农机装备和数字图像处理等,其中朱德泉教授以203 件专利位居发明人第一;发明人排第二的学院来自动物科技学院,有4 位教授、1 位副教授和1 位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殖发育与胚胎生物技术和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其中章孝荣教授以123 件专利位居发明人第五;发明人排第三的学院来自茶与食品科技学院5 位教授,以茶叶生物化学、食品化学、茶叶品质控制与加工利用、制茶工程及天然产物化学、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谷物化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宛晓春教授以196 件专利位于发明人第二,其所属学院为学校科研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有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做支撑,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创新发明团队[3]。表3 显示的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份发明人的申请趋势,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教授专家参与到将个人或团队科研成果通过专利的形式固化产权,且出现连续多年参与专利申请并公布的教授专家,这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表1 安徽农业大学与其专利合作者的专利数量排名Table 1 Ranking of patent quantity betwee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its patent partners

表2 安徽农业大学及其专利合作者专利公开趋势Table 2 Patent disclosure trend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its patent partners

1.3 时间分析

专利申请数量,是指申请人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向专利行政部门请求授予其发明创造专利权并被受理的件数,而专利授权数量是指受理专利中能够得到最终授权的数量[2]。对学校申请专利数和公开专利数做统计分析,如表4 所示。

1.3.1 申请趋势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最早作为专利申请人于1991 年申请了2 条专利,分别为发明人徐忠传申请的《苔干饮料》(公开号:CN1055288A)和《苔干系列风味食品》(公开号:CN1055102A),其后出现隔年断断续续申请现象,并于2003 年之前申请数量为个位数。自2003 年以后从未有过间断申请,且申请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从2006年到2010 年正是国家“十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开始重视专利发展,2008 年进行专利法的调整与修订,激励自主创新,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2011年开始出现每年的专利申请量过百条,主要原因是学校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在校内逐步增加对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从2010 年开始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文件,在《关于做好2010 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校行字〔2010〕75 号)文件中首次明确指出“专业技术人员还需填报年度教学科研成果,其中本科教学和教研工作量报送至教务处审核;研究生教学和指导工作量报送至研究生处审核;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量报送至科技处审核(直接填报安徽农业大学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专利等成果的规范化;在《关于印发<安徽农业大学2010 年度教职工奖励办法>的通知》(校行字〔2011〕8 号)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发明专利奖励0.8 万元,实用新型专利奖励0.2万元,软件著作权奖励0.3万元,外观设计专利奖励0.1 万元。”之后每年的政策文件中都不断完善相关激励政策,校行字〔2012〕16 号文件中将专利奖励政策调整为“授权发明专利每项奖励1 万元,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每项奖励0.1 万元。”最新执行的校行字〔2016〕51 号文件修订为“获授权发明专利每项奖励0.8 万元,对获得专利奖的追加奖励,中国专利金奖每项8 万元、优秀奖每项4 万元,省级专利金奖每项3 万元、优秀奖每项1.5 万元。”激励政策的不断调整,科研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成果产出明显增加,专利的申请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2015 年专利申请量达到峰值为532 条。

图1 安徽农业大学专利发明人排名Figure 1 Patent inventor ranking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表3 安徽农业大学专利发明人申请趋势(专利申请数前10)Table 3 Patent inventor application trend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op 10)

表4 安徽农业大学专利申请数量和公开数量Table 4 The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the number of open patents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图2 安徽农业大学专利申请和公开趋势Figure 2 Patent application and publicity trend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3.2 公开趋势分析 为了使专利申请数量与公开数量能够更好的进行对比,选取从2000 年到2018年这段最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进行分析(由于2019 年的数据不够完整,2019 年的数据不纳入图2)。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公开数量的整体趋势变化明显,2016 年公开数和申请数基本持平,2017 年起公开数超过申请数,其原因在于专利的申请与公开通常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差,有些专利可能存在经过2 年以上才被公开。这说明本校专利申请的新水平和技术含量都在不断提高。

图3 安徽农业大学专利IPC 分类排名Figure 3 Patent IPC classification ranking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表5 安徽农业大学合作专利代理机构申请趋势Table 5 Application trend of cooperative patent agency i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表6 安徽农业大学合作专利代理机构IPC 技术分布Table 6 IPC technology distribution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operative patent agency

图4 安徽农业大学专利权利转移情况Figure 5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s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4 专利技术构成分析

专利的技术构成可以反映出研究机构侧重的技术领域、技术方向以及技术实力[3]。国际专利分类法(简称IPC)将所有技术领域分成8 个部,每个部又分为很多小类,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的特点。图3 是对学校申请的专利技术按照IPC 分类排名,C12N1/20(细菌;其培养基)、C12Q1/68(包括核酸)、A23F3/06(提取前的茶处理)位居前三位,主要分布在A 部(农业)和C 部(化学、冶金)两个部,符合学校农林院校的特点。将其小类整合,主要分为A01(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A23(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C12(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3个小类,尤其在C12N(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专利数量第一为400 件,其次是A01C(种植;播种;施肥)以177 件专利数位居第二,这也表现出学校在这几个专利领域有较高的实力水平,体现了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每一个IPC 类别中以2015 年申请的种类最多,这也说明学校的专利申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1.5 代理机构分布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学校专利代理机构以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为主要3 个的代理机构,专利类型多以发明专利为主,其次是实用新型专利。代理机构的申请趋势如表5 所示,可看出2009 年开始出现增加趋势,2013—2015年代理机构数量持续上涨并在2015 年达到最大值,2016 年开始又出现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呈现出学校教授、专家在专利申请工作方面趋于成熟,寻找到了稳定合适的代理伙伴。代理机构IPC 技术分布在A23F3/06(提取前的茶处理)、A01C11/02(用于种苗)和A01P3/00(杀菌剂)最多,如表6 所示,提示代理机构在某个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呈现出相对专业化的趋势,同时也展示出代理机构的专业化特点各有不同,可以作为今后更多合作的依据和参考。

1.6 法律状态与事件分析

专利的法律状态可以体现该专利目前进行的程序步骤和权利状态,高校专利当前法律状态的分析能够体现出该校对专利保护是否全面了解,高校对专利的维护状态以及高校提交专利的水平等。从简单法律状态看,学校有效专利1 390 件,即审查之后的“授权”状态,有些专利可能维持到“届满”,目前40.01%的专利处于保护状态,占比不足一半;失效专利1 194 件,包括有些专利“撤回”、“驳回”、“未交年费”或“限期届满”,到此结案,不会再有变化,有些专利可能需要放弃已经获得的权利的“避重授权”,这部分比重大约34.37%,这体现出学校对专利维持的制度或者政策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可能部分发明专利维护价值比较低,因而放弃维护,另一方面说明校内专利审核通过不够细致严格,部分申请人对专利申请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在审核中专利890 件,包括发明专利申请的“公开”和“实质审查”,占比25.62%。

智慧芽中的专利法律事件是指专利权利的转移、复审、许可和保全等状态的改变。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专利的法律事件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出专利的实际转化情况。一般情况下知识产权的产学研合作在法律层面上都会基于一定的法律事件。申请年在2000 年至2019 年的专利中仅有152 项专利涉及到法律事件,其中权利转移145项,其中以发明类居多,达127 项,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较少仅分别为10 项和8 项。从图4可以看出,2009 年到2016 年是专利权利转移的相对高速增长期,而从2016 年开始数量突然下降,近3 年数据为0。

2 讨论与结论

从时间序列上来说,近几年安徽农业大学的专利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有以下几个特征:

2.1 专利的申请人构成相对较为单一

在历年的专利合作中虽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合作申请人,但无论从其他合作申请人的数量、类别还是业务方向上看,占总专利申请人数量比例较低,目前以学校为单一申请人的专利数量占据了绝大多数,主要提示学校产学研合作的面还不够宽,深层次原因可以从面上科研项目合作的情况里找出,从科研项目的角度看,如果在开展相关学科基础或应用研究的初期就没有与校外力量开展广泛的合作,那么在成果转化为专利的阶段也同样很难有合作的契机。

2.2 专利的申请量与公开量逐年递进增加

专利数量的增加体现了科研工作者申请意识和创新度正在逐步提升活跃程度,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这与安徽农业大学为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增强教职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安徽农业大学教职工奖励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密不可分。但其中国际专利数量较少,也从一个层面反映出科研和相关转化的国际合作程度不够。

2.3 专利的专业方向分布与学校学科优势一致

专利产出主要集中于学校的优势学科,从IPC分类的统计结果和专利关键词分布频率来看,专利分布主要集中在农业机械、食品化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涵盖了每个IPC 类别中较为经典和热度较高的方向,这与学校的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基本保持同步,但在其他学科的发展不明显,且专利的主题内容分布面过于集中,从侧面体现了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和模式尚有欠缺。

2.4 专利的产学研转化合作模式正在剧烈变化

结合学校2016 年至2019 年的专利产学研合作转让实际情况,这种产权法律状态变化的原因并非是产学研合作转化的工作倒退或停滞了,而是近两年产权的转移正在大量以商业合同的形式实现了转化,产权人与合作者通过订立商业合作合同的方式(如:技术入股)实现了知识转化,不需要在产权上做变更,因此这一部分未能体现在数据库的法律事件中。学校2016 年以来的转移合作转让情况为:2016 年2 项、2017 年21 项、2018 年33 项、2019年41 项,这种通过市场规律运作,以商业合同形式进行合作而非产权转移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加强产学研的合作和交流,通过持续实现经济价值激发研究者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知识产权转化的效率。

3 政策建议

根据校行字〔2016〕51 号文件修订的《安徽农业大学教职工奖励办法(试行)》,可以看出学校对国家基金项目、重大项目的申报、高额科研经费的争取、高水平论文的发表、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比较关心、支持和重视[4],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高校中,因此要重视知识产权在高校中的工作。

3.1 构建专利管理服务机构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专利运营、转化等管理机构多挂靠在学校科技处(科研院),而科技管理以行政管理为主,专利的运营涉及法律、财务、技术、商业和产业等多个领域,需要专门的运营机构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而此却是高校专利转化的短板[5]。以学校为例,在科技处下设成果与知识产权科负责成果、报奖与知识产权管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负责技术转移,财务处负责经费管理,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而专利的管理是一套科学系统的流程,从提出申请、授权、跟踪、布局和直接成果转化都需要专门人员配合[6],配置知识产权专员、专家和顾问进行全程的管理和监察,做好专利战略布局,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因此有些高校专门设立单独专利管理机构,以同为农业院校的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和广东省教育厅于2015 年11 月决定在华南农业大学开展贯标试点工作,该小组组长由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校长办公室、科学技术处等12 个部处的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宏观管理学校的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包括开展标准的宣传推广和组织实施工作等[7]。

3.2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

在建立了相对规范系统的专业部门后,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需求,完善其职能部门的规章制度,以求更加规范严格开展本部门的工作。如同济大学创新创业知识产权支持中心于2018 年揭牌[8];华南农业大学重新修订了《华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华南农业大学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成立了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华南农业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和《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技术入股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将成果转化收益的80%归成果完成人(团队)所有[9]。另外,为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转移转化,也有不少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办公室、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对学校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收益、转化奖励和知识产权的运营等事项实施归口管理,承担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服务工作。

3.3 依托图书馆提供信息支持

2018 年6 月22 日,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成立。2019 年3 月15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23 家高校入选,这意味着图书馆利用丰富的信息检索、科技查新的服务经验为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提供精准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这与专门的成果转化部门有本质的不同[10]。高校图书馆可以购买相关专利分析软件及专利数据库,如德温特国际专利数据库、Innography 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Incopat 专利数据库和智慧芽patsnap 专利检索等,举办或开设相关专利申请、专利保护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讲座、课程或比赛,提高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并可为学校职能部门提供专业的专利分析报告,为学校提供决策。目前此项工作在学校图书馆是空白,可作为延伸信息服务开展。

利用现有丰富的专利数据平台和计算机数据统计手段分析学校专利资源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其进行精细、科学的知识管理是今后一段时间学校科研管理和发展规划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专利信息的运用可以在产学研链条的中端提供可靠的科研创新决策依据,对学校争创“双一流”高校能够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市场化运行机制下的专利平台的运用可以为这一过程提供更多相互印证的契机,综合运用多个平台的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类比和分析,不同院部、学科和学校之间的比较分析是今后相关研究的目标之一,也是相关研究有待完善之处。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专利申请安徽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征稿简则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20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12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02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0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河南科技(2016年8期)2016-09-03 08:08:22
专利申请三步曲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50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
发明与创新(2013年1期)2013-03-11 15: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