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肠镜筛查结果分析

2021-06-29 02:06周凌霄比确子拉段丹丽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肠癌肠镜亲属

蒲 廷,周凌霄,张 潇,比确子拉,段丹丽,王 谊(通讯作者)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筛查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4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死亡率居第二位[1]。近年来欧美国家通过长期对50岁以上人群进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并于结肠镜下行腺瘤切除,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2020年美国癌症报告指出,近40年结直肠癌发病率下降约40%,死亡率下降约50%。2018年我国最新估算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的年新发病例约51.7万,死亡病例约24.5万,新发和死亡病例均接近全球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30%,总体呈上升趋势,疾病负担沉重[2]。因此,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课题,但我国人口基数大,难以进行广泛的人群筛查,因此对高风险人群的伺机性筛查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直系亲属)罹患结肠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属于肠癌高危人群之一[3],目前国际指南推荐对40岁以上的结直肠癌一级亲属进行肠镜筛查[4-5]。本课题旨在对我院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提早进行肠镜筛查,一方面,发现大肠癌前病变并行内镜下干预,从而直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另一方面、发现早期肠癌,能大大提高肠癌治愈率,降低癌症死亡。现将本研究近2年来收集的数据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通过电话或者短信以及建立微信网络平台对其随访,建议其一级亲属来我院进行肠癌筛查,纳入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255例,其中58例因年龄小于40岁,仅做大便潜血筛查或存在肠镜检查禁忌证等被排除,最终有197例纳入研究,男104例、女93例,年龄40~78岁。将阳性病变患者按年龄分组:40~49岁50例,50~59岁69例,60~69岁22例,≥70岁8例。

1.2 方法

对符合标准并自愿受检者采用统一标准流程的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受试者检查前1 d进食流质,检查前4~5 h清洁肠道。采用Olympus GIF-Q260/CF-Q260AL电子结肠镜进行肠镜检查,肠镜操作由2名高年资专业内镜医师完成。

1.3 观察指标

受检者基本信息、肠镜检查结果、病变组织病理学特征、肠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析腺瘤、锯齿状改变、增生性息肉、结直肠肠癌等检出率在男女受检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在不同年龄段受检者间是存在差异。分类变量间的差异采用Fisher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197例受检肠镜检查者中,发现149例(75.63%)有大肠黏膜阳性病变,其中属于癌前病变97例(49.24%)。确诊早期结直肠癌2例(1.02%),分别为升结肠癌、肛管癌各1例,患者均为女性,属于50~59岁年龄组,升结肠癌分期为T2N0M0 Ⅰ期,肛管癌T3N0M0 IIA期。

2.2 进一步细分85例(43.15%)腺瘤组,按性别分析:男性52例(50.00%,52/104)、女性33例(35.48%,33/93),腺瘤发现率男性高于女性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见表1);而按年龄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4个组段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见表2。

表1 149例结直肠癌一级亲属肠道阳性病变性别分析[n(%)]

2.3 锯齿状改变12例(6.09%),其中男性7例(6.73%,7/104),女性5例(5.38%,5/93),性别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69);同样按年龄分组分析,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

2.4 增生性息肉45例(22.84%),其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149例结直肠癌一级亲属肠道阳性病变的各年龄阶段分析

2.5 其他发现还包括,直肠炎4例、黑便病1例,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一直以来,大肠腺瘤是临床上公认的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病变之一,而近年来,锯齿状病变因具有较为明显的恶变潜能而日益被关注,有研究报道,约有35%的结直肠癌来源于锯齿状病变途径,故锯齿状病变也被定义为癌前病变[6]。而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变虽可引起肠黏膜异常,但多无癌变倾向,不属于癌前病变[7]。

本研究对结直肠癌一级亲属的肠镜筛查从40岁开始进行肠镜检查,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中肠镜黏膜病变阳性检出率较高(75.63%),高于国内文献报道的普通人群肠镜筛查黏膜阳性病变率为23.1%[8]。癌前病变(主要为腺瘤和锯齿状病变)检出率为49.24%,提示了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癌高风险状态和进行早期肠镜筛查的合理性。通过肠镜早期发现并及时消除CRC癌前病变,对受检人而言,创伤小,且通过对恶变过程的及时阻断,可长期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相关病死率[9]。阳性病变中腺瘤检出率较高(43.15%),男性高于女性(50.00% vs 35.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提示男性罹患结直肠癌风险高于女性,这一结果也与国内其他研究报道相似。阳性病变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这也可能与目前样本量较小相关,后期我们将继续增加受检人数,扩大样本量。

本研究中发现2例早癌,癌症检出率1.02%,因样本量太小,其筛出率尚未有流行病学意义,仅做临床个案分析,1例为肛管癌早期,行内镜下摘除术+局部放疗+增敏化疗,目前已多次复查无复发转移迹象,临床治愈随访中;另一例为早期升结肠癌,根治手术治疗后,无需术后辅助治疗,但因该患者免疫组化检测提示存在错配修复缺陷(dMMR),肠癌术后不久又确诊为早期膀胱低级别癌,且其母亲姐姐舅舅均罹患结肠癌,故建议该患者进行MMR基因胚系变异分子检测,考虑家族遗传性林奇综合征,需对家族成员更早更密切的癌症筛查及相关遗传咨询。

综上所述,通过本阶段数据的总结分析,对我院大肠癌患者一级亲属提早至40岁进行肠镜筛查,一方面,能及早更多的发现大肠癌前病变并尽快行内镜下干预,从而有直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趋势,起到一级预防的作用;另一方面,本次筛查发现的早期肠癌,都已获得临床治愈,做到了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二级预防。但本文仅为课题的阶段性结果分析结果,存在样本量小,未能设立对照组以及数据不够完善等缺陷,我们将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肠癌肠镜亲属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悲怆者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肠镜下治疗的效果观察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English Abstracts
狗也怕醉汉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