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欣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求各学科教师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同时要注重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从而充分触发其学习动机,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以全面发展。对此,本文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着重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在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因素中,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且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达成。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讲课期间融入各种趣味元素,以便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且要注意引导过程中的正向教育,强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和情绪,确保他们树立自信,更加主动地配合教师挖掘各种知识,从而顺利提高其学科素养,助力他们的健全发展。
一、优化教学情境,唤醒学生兴趣
(一)构建直观情境,简化教学过程
对很多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兴趣缺缺,不愿意配合教师的引导,也缺少学习的动力。为此,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将相关知识以动态的方式呈現出来,由此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专注于课堂,从中挖掘关键信息。例如,在讲解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几何画板创设直观情境,完整展示画图、割补、推导公式的全过程,便于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把握知识要点,形成感性的认知,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操作,邀请他们自主画图、标记数据,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按照对应的公式进行运算,有助于促使其准确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运用中进行内化和吸收,继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创设游戏情境,凸显教学趣味性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将其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活跃教学气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辅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设计竞赛游戏,要求学生们4人为一组进行接力运算,即需要完成教师随机展示的计算题,总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以此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牢固记忆运算方法。此外,数学教师可以创设卡片游戏情境,即将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写在卡片上面,然后出题,要求学生迅速确定考查要点,举起手中写有相关知识点的卡片抢答,每答对一题积1分,最终评选出优胜者。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游戏,可以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参与中巩固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素养。
二、重视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合作学习环节,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展现自我的平台,以此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在互动中收获丰硕的学习成果,进而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呈现合作任务,由各小组学生积极探索,结合教材挖掘相关的信息,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围绕存在差异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且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展示所得信息之间的关系,梳理出清晰的线索,然后在班级中分享,通过更深层次的交流完善彼此的学习成果,最后再由教师点评和补充,使得学生们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设计实践环节,丰富学生体验
数学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因而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规律,学会灵活应用,并使之在此期间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上指导学生们制作几何图形的模型,同时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基于教材中的提示和教师给出问题进行思考,借助直尺、剪刀等对模型进行加工和转化,然后立足整体分析,逐步推导出对应的计算公式。此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或是展示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解析,由此提升其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乐趣。
四、实施激励评价,强化学生兴趣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还需对学生实施激励评价,以便通过挖掘其闪光点来唤醒他们的内在动机,针对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提问环节,数学教师要及时表扬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要关注那些原本不爱回答问题却能主动举手的同学,通过评价对其进行正向引导,从而不断强化他们的积极心理,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学习兴趣,而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点评,如:xx同学这次上课更加认真了,作业错误率大大降低;xxx能够克服自己勇敢回答问题了……由此,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发现自己的进步之处,积极地扬长避短,进而提升其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要想借助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各个教学环节融入趣味元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注重挖掘学生的积极心理,使之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以更加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和发展,以此不断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