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高中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策略探讨

2021-06-28 22:13余松蓉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中生价值兴趣

【摘 要】本文基于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分析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运用多种激趣法、发挥教师榜样作用、创造阅读氛围、保证阅读时间等策略,以激发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提高高中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 整本书阅读 价值 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113-02

在推进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在上海、江苏等教育发达地区跟岗学习交流后发现,这些地区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得到了大力推广。通过查阅国内的研究文献,笔者发现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的文章有很多,大多数是从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探讨,而鲜有探讨如何激发高中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策略。本文结合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经验和相关研究,对整本书阅读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激发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进行探讨。

一、整本书阅读面临的问题

整本书阅读是当今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但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那么容易推行。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高中整本书阅读的现状,笔者在北流中学及北流其他高中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本次调查涵盖高中各个年级的学生及语文教师。结果显示,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的问题较多:第一,受高考体制的影响,高中生对整本书阅读更看重其对分数的影响,而整本书阅读在高考试卷上没有明显的具体分数体现,因此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不高;第二,高中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没有时间阅读或者不愿意把时间放在对成绩提高见效不快的整本书阅读上,能自觉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学生少之又少;第三,网络的冲击带来繁杂的信息,学生把时间浪费在碎片化的网络文章上,习惯碎片阅读、粗浅阅读;第四,教师自身阅读量比较少,没有起到很好的榜样引领作用;第五,教师没有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没有营造出整本书阅读的浓厚氛围。

二、激发高中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策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西方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认为,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内在活动和主观体验,是一种对事物保持有高度吸引力和注意力的心理狀态。兴趣支持着人的注意力,学生的阅读兴趣高涨,就会积极主动参与相关的阅读活动,阅读效率就高。由此可见,要推广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应放在首要位置。而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种策略。

(一)运用多种激趣法,激发高中生整本书阅读兴趣

1.作品魅力激趣法

在教学中,教师先搜集关于这本书的读书推荐、宣传广告、品读意见、书评等,再结合自己的阅读心得,向学生宣传作品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可以这样推荐余华的《活着》:“今天给大家推荐作家余华写的《活着》。这部小说曾获得多种荣誉,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和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并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获得‘中国版权金奖。这部作品还被张艺谋拍成同名电影《活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通过这样介绍作品的影响力,学生就会对这本书产生向往之情,会忍不住想一睹为快。

2.故事悬念激趣法

趣味性较强的作品,其自身就有一种独有的魅力。教师可以用精彩的故事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读《鲁滨孙漂流记》可以巧设悬念:很久以前,有个爱航海冒险的英国人,一次他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岛上。他独自在孤岛上生活了26年。一个人独自在没有人烟、没有粮食、没有取暖衣物、没有现代设备的孤岛上怎样生活呢?他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不离开这个孤岛?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往往会想一探究竟,这时教师就可以把《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推荐给学生阅读了。

3.精彩片段激趣法

教师先朗读或展示作品中的多个精彩片段,让学生对这些片段描写产生兴趣,再告诉学生这些描写来自哪本书,这些片段只是此部作品的冰山一角,接着就把整部书推荐给学生阅读,学生的阅读状态也由“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比如,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时,教师可以先朗读几个精彩语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任何一个傻瓜在任何时候都能结束自己!这是最怯弱也是最容易的出路。”“哪怕,生活无法忍受也要坚持下去,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有价值。”

4.播放视频激趣法

影视作品以其声、文、图并茂的优势,对人们产生多种感官刺激,将人物的形象、生活的画面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有助于将人们带入故事的情景之中。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被搬上了大银幕,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适宜的时候引导学生读整本书。如在做《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推荐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则趁热打铁推荐该书。

5.阅读延伸激趣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学生并不读整本的书,除了作为国文教材的一些单篇短章,以及各科的教本之外,很少和书本接触”“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大了”。教材的选文内容只是整本书的某一章节或片段,不能完整地体现整本书的闪光点和思想内涵。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的课文学习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书,达到整本书阅读与课内文本相得益彰、共同提升、形成反哺的目的,帮助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精华。比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林冲的人物形象和感知《水浒传》整部书的魅力,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整部书,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主旨,感受作品的文学魅力。

(二)发挥教师榜样作用,激发高中生整本书阅读兴趣

基础教育名师黄厚江说过:“要开展好整本书阅读这一类课程,光说一些策略和方法是几乎没有意义的,要完成好这个任务群的教学任务,教师先读书、先把书读好是前提。”张玉新教授也指出:“要想培养学生四大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具备这四大核心素养。”因此,要想学生具备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教师作为整本书阅读的主导者就要勤于阅读、精于阅读、乐于阅读。

教师要先读书,比学生读得深。教师深入研读整本书,品味到整本书的魅力,才能用对整本书的热爱之情来助燃学生的阅读激情。教师读沈从文的《边城》既要读出它的人情美、风俗美、风景美、语言美,还要从作者的生平、作品写作背景、作品独具湘西地方特色等方面进行探究,阅读他的《从文自传》《老实人》《三三》《湘西》等作品,再看看关于他的作品的评论、赏析。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讲述作品的精彩和值得品味之处,引用其他作品深入品读,通过“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为了获得与教师一样美好的体验,就会孜孜不倦地阅读整本书甚至其他相关作品。

(三)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高中生整本书阅读兴趣

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氛围的环境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容易被激发。你读,我读,自然地其他人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读书的行列。因此,教师可从阅读环境入手,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可在教室中贴上名言,如“热爱书吧—— 这是知识的源泉”“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等,把教室環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可建立班级图书角,在书架上摆放古今中外、文史哲经各种类别的书籍;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资源共享;还可挂几幅书法、摆放几盆花草盆景、置放几件工艺古玩等,把图书角布置得清净幽雅。

(四)保证阅读时间,激发高中生整本书阅读兴趣

在高考压力下,高中生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很多学生又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分配到除语文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如果要求学生用完整的时间去阅读整本书,困难很大。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排除困难,创设专门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整本书,或者引导学生挤时间、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整本书,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会得到大大提高。例如,语文教师每周挤出一节课让学生静静地阅读整本书,或者让学生利用每天午睡晚睡前、饭前饭后的零碎时间来进行整本书阅读,积少成多,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让高中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整本书,发现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先从多方面激发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对于如何激发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本文仅提出些许不成熟的看法,望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边实践边探讨,找出更好的方法,共同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黄厚江.整本书阅读教师要先读[J].中学语文教学,2017(10).

[3]吴欣歆.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5).

[4]王彤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7(2).

[5]李怀源.由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谈小学整本书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9(4).

【作者简介】余松蓉(1983— ),女,广西平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责编 刘一凡)

猜你喜欢
高中生价值兴趣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