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不“变形”得老百姓说“行”
农村文化设施从“形”到“行”,是政府行为与百姓意愿的一致性体现,是物质富足到精神富有的深层次转变。要想老百姓说“行”,“建、管、用”都得“行”!建,重在高质量,做到选址规划尊重民意,工程招标公开透明,装修设计符合村情。管,重在常维护,无论是清洁去污、门锁更换,还是安保防盗、设备检修等方方面面,都要定时、定人、定岗、定责。用,重在有人气。多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村民发光发热,把场地用活用好,农村文化设施才不会走样变形,而是样样都行。
(赤壁 杜佳会)
综合施策破解闲置问题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解决文化设施闲置问题,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要聚焦农村这个主战场。要综合考虑交通区位、风土人情和人口聚集情况,优先配备在人口密集的小集镇和村民相对集中的村落湾组。要唱好农民这台主角戏。加强教育引导,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農民从麻将室走向活动室,从牌桌转移向书桌;提高文化设施的实用性,优先购置村民方便掌握的文娱器材和喜闻乐见的图书,避免结构性资源闲置。要用好考核这根指挥棒。将文化设施使用率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对闲置率较高的乡村予以追责问责,倒逼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让文化设施“动起来”“活起来”,带动农民精神“富起来”。 (京山 刘勇)
要做好“加减法”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仅要有正能量,更要兼具实用性。要做好“加减法”,确保管用有效。对使用率普遍不高的文化设施要大胆做“减法”,如书画室、村史馆等要分析原因,是不是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不够密切才导致使用率不高,一旦确定后就要大胆减掉,将有限的资源释放出来;对于群众期盼高的、日常需求多的农村文化设施要大胆做“加法”,如农情站、舞蹈室、四点半学校等,通过调查了解,收集群众意见,真正将服务做在群众心坎上。
(襄阳襄城 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