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厉辞
[摘要]李大钊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地处唐山秦皇岛近代工业带,是北方近代工业的重要集聚区,有京奉铁路、港口、桥梁厂、煤矿等庞大的工业聚落,存在人数众多的产业工人。本文主要论述秦皇岛地区工运与李大钊工运思想的关系。
[关键词]秦皇岛;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工运思想是其重要的思想观点之一。
一、李大钊对工人阶级的初步认识
李大钊关注、同情底层劳工悲惨生活,较早论述见于1917年《可怜之人力车夫》:“北京之生活,以人力车夫为最可怜。终日穷手足之力,以供社会之牺牲,始贏得数十枚之铜圆,一家老弱之生命尽在是矣。”他认为这样的“牺牲”既“背乎人道主义”也“见讥于经济原理”。虽有同情之意,但他同时也认为“吾人既一时无善策”,只能寄期望于“警察之力干涉车主”①。同情中国劳工境遇的同时,李大钊也关注欧洲与俄国工人运动。1917年5月2日,他在《欧洲各国社会党之和平运动》中盛赞俄国无产阶级与二月革命,并首次认识到工人团体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这次革命之成功,则泰半为社会党运动之结果……社会党及工人与此次革命立功甚伟。”②
二、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对底层劳工的同情,逐渐成为李大钊研究中国工人悲惨生活与劳资关系本质的动力。他将工人的苦难归结于三点。一是待遇差。“他们每日工作八小时,工银才有二角,饮膳还要自备。”二是素质低。“他们太无知识,所以他们除嫖赌酒肉外,不知道有比较的稍为高尚的娱乐方法,可以慰安他们的劳苦。”三是李大钊意识到工人恶劣生活与工厂生产、管理制度息息相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将目光聚焦于“以罢工为抵抗的手段”,认为“一个工人组织的团体……没有结合的罢工,无意识的罢工,强迫的罢工,自然是没有效果了”。得出了工人运动需要坚强的工人团体组织斗争的正确结论。③由此,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1918年11月,李大钊通过在昌黎五峰山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研究更加坚定了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决心。随即在北京演说《庶民的胜利》,继而写出《Bolshevism的胜利》。李大钊在文章和演讲中17次提及劳工,4次提及劳工主义,4次提及社会主义。他认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并说:“(十月革命)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是平和思想的胜利,是公理的胜利,是自由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Bolshevism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断定:“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三、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工运思想体系基本形成
1918年冬,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办《每周评论》,他专注工人运动理论,系统阐述劳工问题。
(一)成立工人组织
1919年,李大钊提出建立“一个工人组织的团体”,即要求建立工会,把工人组织起来,领导工人运动。他目睹了“劳工们辛辛苦苦生产的结果,都为少数资本家所垄断、所掠夺,以致合理工作的生产者,反不得均当的分配”。认为“应该要求一种Democracy的产业组织,使这些劳苦工作的人,也得一种均等机会去分配那生产的结果。”④他提出要彻底改造中国,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⑤,即建立一个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那样的党。
(二)重视工人教育
他认为工人“不但在政治上要求普通选举,在经济上要求分配平均,在教育上、文学上也要求一个人人均等的机会,去应一般人知识的要求”。同时,李大钊意识到要提高工人素质,需要社会教育机构。认为“必须多设补助教育机关,使一般劳作的人,有了休息的工夫,也能就近得个适当的机会,去满足他们知识的要求”。他赞同欧美服务劳工的社会教育机构。“我们预知战后欧美的书报机关,必将愈益扩张,愈益发达。劳工聚集的地方,必须有适当的图书馆、书报社,专供工人休息时间的阅览。英国这次社会改革的方案中,也有改革村落生活的一条,打算各村均设一所大会堂,多设书报社。”⑥
(三)传播和科学应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1919年夏,李大钊第五次来到昌黎五峰山,撰写了介绍和宣传马克思学说的长篇论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理论史的奠基之作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重要(理论)源头。⑧该文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讲述“唯物史观”,下篇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述。“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李大钊提纲挈领的提出“余工余值说”⑨,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揭示了资产阶级本质与工人遭受剥削的秘密,阐述工人运动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为劳方反对资方的斗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武器。
四、李大钊工运思想在秦皇岛的实践
(一)培育人才
十月革命经验传入中国不久,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建立,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培育各类人才。1918年冬,毛泽东来到北大图书馆,与李大钊相识。毛泽东后来回忆:“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毛泽东曾两次到北京。李大钊对毛泽东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36年,毛泽东对斯诺说:“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受李大钊的影响,邓中夏、罗章龙、安体诚、陈为人、王尽美、杨宝昆等一大批优秀干部都曾深入秦皇岛的基层厂矿,建立工会,组织工人运动。1920年,北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邓中夏、罗章龙在长辛店以组织工人学习文化的名义,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杨宝昆第一批报名,并接受邓、罗授课。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北方党组织领导人李大钊,责成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北京分部负责人邓中夏、罗章龙按照李大钊指示,在长辛店吸收了杨宝昆在内的第一批工人党员。杨宝昆后被派往山海关,开展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派往秦皇岛地区的第一位党员。
(二)指导建立秦皇岛地区的工人组织与党组织
李大钊非常关心在铁路工人中建立党组织。1921年10月,北京劳动组合书记部决定派有经验的共产党员到铁路沿线的重要厂矿发动工人运动。杨宝昆被派往山海关铁工厂后,秘密开始革命宣传的发动工作。为了将工人组织起来,杨宝昆充分发挥了已取得的工运经验,办起工人夜校,以教书识字的名义团结工人,由浅入深地向工人宣传革命理论。1922年5月,第一次直奉大战后,杨宝昆利用休战间隙,组织工人着手筹建俱乐部。
同年,李大钊派遣张昆弟、安体诚、陈为人、何孟雄、包惠僧、袁子贞等6名共产党员到京汉、京奉、京绥、陇海、正太、津浦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其中,安体诚、陈为人和邓中夏都先后来到山海关视察工人运动情况。邓中夏指示北方尽快在京奉路掀起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8月初,北京分部决定派党的一大代表、北方分部副主任、中国共产党京奉路特派员王尽美去山海关,加强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在王尽美、杨宝昆的共同努力下,8月15日,“山海关京奉铁路工友俱乐部”正式成立。山海关铁工厂约有90%的工人和铁路地区的部分工人参加了工友俱乐部。秦皇岛的工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战斗组织。
1922年9月中旬,王尽美代表党组织宣布接受佟惠亭、刘武入党,并成立山海关铁工厂党小组。该党小组隶属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接受李大钊、罗章龙、王尽美、邓培等同志的直接指导。
同月,秦皇岛港建立“秦皇岛矿务局工友俱乐部”,并推选廖鸿翔为委员长,孟学成为副委员长。一个多月发展会员1200多名。为工人运动作了组织和思想上的准备。
(三)发动罢工斗争
山海关铁工厂工人罢工斗争从反对封建“把头”赵壁开始。由于反动官员与英国监工串通一气,不仅不答应工人要求,反而借故把俱乐部负责人开除。党小组决定将斗争目标引向改善工人生活和争取工人基本权利目标上来,并以山海关工人俱乐部的名义,向京奉铁路局提出恢复被开除工人做工权利、增加工人生活福利待遇、保障工人生存权利、开除恶霸工头等六项要求。
1922年9月25日和10月1日,工厂分别召开两次露天大会,到会工人超过1000人。军警威慑引起工人的极大不满。10月4日,京奉铁路罢工斗争在山海关爆发。2000多工人采取最果敢、直接的斗争方式——卧轨截车。10月9日上午,京奉铁路山海关段中断4个小时,给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12日,京奉铁路局被迫作出增加工资、工会领导回厂做工等十条承诺。历时九天的山海关铁工厂工人罢工取得完全胜利。
山海关罢工胜利后,王尽美多次到秦皇岛港主持矿务局工友俱乐部重要会议,讨论“五矿同盟大罢工”部署。10月15日,秦皇岛工人代表与矿区工人代表共同拟定了“开滦五矿工人联合请愿书”,向开滦矿务局提出六条要求,被英方拒绝。10月23日,秦皇岛港和五矿的工人总共3.7万人,同时宣布罢工。开滦军警向工人发起全面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开滦惨案。王尽美随即起草《秦皇岛港务局全体工人通告国人书》,痛斥开滦英国资本家的反动恶行。11月15日,开滦英方资本家提出公告,答应每月工资在百元以下的增资10%,罢工期间发给7日工资,罢工取得局部胜利。秦皇岛港工人的斗争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使秦皇岛港口工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4月28日惨遭反动军阀绞杀,临刑前,李大钊严斥反动军阀:“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了各地!”?他的话很快在秦皇岛得到验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工人运动转向低潮,而秦皇岛长城煤矿却在中共顺直省委的指导下,开展了英勇的罢工斗争。工人先后四次罢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支持。柳江、开滦、耀华、铁路等工人登报、捐款援助。8月罢工斗争取得初步胜利。长城煤矿的罢工斗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秦皇岛地区领导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工人斗争,也是李大钊逝世后,党组织与工人团体自觉践行李大钊工运思想的生动案例。
[注释]
①李大钊.可怜之人力车夫[J].甲寅日刊,1917年2月.
②李大钊.欧洲各国社会党之和平运动(1917年5月2日).朱文通等.李大钊全集(第一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535页.
③李大钊.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1919年3月9日).朱文通等.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92页.
④李大钊.劳动教育问题(1919年2月14日).朱文通等.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61页.
⑤李大钊.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1921年3月).李大钊文集(下)[M].人民出版社出版:第42页.
⑥李大钊.劳动教育问题(1919年2月14日).朱文通等.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63页.
⑦侯且岸.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共产党理论史的奠基之作[J].新视野,2011(6).
⑧唐正芒,李美玲.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发表时间再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3).
⑨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5月、11月).朱文通等.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63页.
⑩毛泽东.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40-41页.
?[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版:131.
?张振寰.李大钊与中共北方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共產党新闻—党史人物纪念馆.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index.html.
?张垚.“红花的种子”,何以撒遍中华[N].人民日报.20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