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权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直接关乎经济发展,自古以来便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现阶段,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也推动了我国水稻优产种植技术的发展。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在水稻农业种植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急需加大研究力度。
1 品种选择
确保水稻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条件就是水稻品种,所以,科学选种非常重要。一般均应将本地水稻生育特点、生长周期以及市场需求结合起来,选择具有较强生长能力与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水稻品种。选完水稻品种后,应把种子处理工作做好。播种育苗前7天,于晴朗天气将其置于阳光下晾晒,时间2~3天,再以盐水比例法选种,第一时间把种子中的瘪粒、病虫害粒以及机械损伤粒去除,使种子净度提高,让出苗率得到有效保证。另外,还需把药剂拌种工作做好,以预防苗期病虫害。
2 培育壮秧
在播种育苗过程中,应把水稻品种的具体生产特性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种植制度结合起来,对最佳育苗方式做出选择,对秧苗实施科学管理。同时将水稻移栽时间充分考虑到,适期播种,把苗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促进秧苗质量的提高。在进行水稻育苗时,以大棚育苗以及里面增加小拱棚育苗为两种主要育苗方式。如此可避免种子在出土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受到外界不良天气的影响,如降温、霜冻等。水稻正式播种前,可进行包衣拌种,但必须选择增加水稻种子活力的产品,播种进行于堆闷48小时后。在进行堆闷处理时,必须控制水稻种子内部的温度不超过10℃,不然水稻芽过快生长,对播种不利。在苗床上均匀撒播处理好的种子,再把湿润细土覆盖在上方,厚度为1~2厘米。覆盖地膜后再加盖小拱棚。在水稻出苗进入立针期,应在大范围内做通风炼苗处理,确保小拱棚内的温度不超过30℃。通常幼苗移栽在其28~32日龄时便可进行了。
3 适时移栽
通常,移栽于秧苗的30~32日龄之后,这样能够让移栽幼苗的叶龄平均都在5.5~6.5。健壮幼苗的抗寒抗旱能力较强。在进行水稻移栽时,必须确保移栽密度的合理性,以促进水稻单株产量的增加,让田间群落结构的合理性增强,田间通风透光率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具体的定制密度还必须把水稻的品种类型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和种植形式,一般每亩栽量不超过1.2万~1.5万窝,杂交水稻的田间基本苗最多不超过4万株,最少不低于3万株,常规水稻的田间保苗量则介于7万~10万株。
4 肥水管理
水稻种植期间需对肥料合理选择,通常应将诸多因素结合起来对肥料进行合理配置,包括栽植地的水稻种植制度、水稻品种和土壤条件等。通过“三控”施肥技术,把水稻田总体氮需求量,粒肥、穗肥以及基肥的氮含量比例计算出来,合理配比各种肥料,达到控肥、控苗、控病虫的目的。除此之外,根据苗情、叶色等确定肥料用量。在水稻高产种植期间,应有针对性地施用各种肥料。即结合稻田的土壤情况施用基肥,若稻田具备较好的肥力,则需把施用量减少;反之加大。选择合理时间施用分蘖肥,通常若水稻田未有較多降水,则施肥选在秧苗移栽后的15天左右进行;对于晚季水稻,则选在移栽后12~15天进行分蘖肥的施用。在水稻抽穗期间撒施水稻粒肥。若水稻田采用稻草还田,那么就需减少钾肥施用量,从而保证土壤肥力。
5 病虫害防治
水稻种植期间的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主要为预防,采用多种防治方法,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前期预防可将杀虫灯安装在稻田间,起到诱杀害虫的作用,并控制好湿度,以免滋生病害。防治病虫害不得对食品安全和水稻生长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