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山东科学技术奖

2021-06-28 01:10宋佳
商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青岛市痛风科学技术

宋佳

青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成为科技奖励舞台的“新主角”。

日前,山东省公布了2020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决定,青岛市共有92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1/3。其中,青岛市牵头完成74项,占全市获奖总数的81%;由企业牵头完成发明奖和进步奖35项,占比达55%。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院士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竞争比往年更加激烈。记者获悉,今年共有813个项目角逐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经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等有关方面专家、学者组成的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的层层筛选,最终270余个项目脱颖而出。而这个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各行业对科技创新研究的高度重视。

瞄准“十强”产业发力

记者获悉,在此次授奖项目中,超七成与“十强”产业密切相关。其中,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现代高效农业、高端化工、生物医药六大领域表现出较强的创新实力,获奖成果持续保持领先,总占比达到61%,为山东产业升级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绿色化工、高效农业和医养健康等省“十强”产业领域,来自青岛的科研项目获奖成果达70项,占比77%;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由中车四方牵头完成的“高速列车气动造型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建立了高速列车气动造型研发制造平台,在和谐号、复兴号及高速磁浮列车等系列高速列车应用方面,近三年新增销售额28亿元,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现代海洋领域,青岛市海洋产业优势充分凸显,涉海项目全部由青岛市的单位牵头完成,其中中国海洋大学和中科院海洋所分别在海洋活性气体界面及海洋腐蚀、海洋真菌等领域取得基础性研究突破,一举摘得四项海洋领域的自然科学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的获得者、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院士在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的创新技术成果,支撑了百余项国内外重要工程的安全建设与运行。记者了解到,李华军长期从事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实践,曾获2019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并帶领团队构建了海洋工程设计、施工与安全运行技术体系,在新型海洋结构物研发、大型海洋平台整体浮托安装、海洋平台整体动力检测与修复加固、海上丝路港口施工新技术与装备等四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技术成果,在国内外百余项重要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行推广应用,项目工程总投资超过千亿元。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青岛市董家口港区、奥帆基地、胶州湾滨海湿地防护与整治等20余项工程推广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海洋工程行业的科技进步。

科技创新研发成果“多点开花”

据悉,此次授予的31项一等奖成果,既有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封锁,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业集群,也有面向山东产业转型升级,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多项成果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彰显了山东科技创新的硬实力。

对于沿海城市而言,痛风患者十分常见。作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痛风不仅会导致患者的关节剧烈疼痛和畸形,严重的还会诱发慢性肾衰、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在全国,痛风病患数量正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尤其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患病率急剧攀升。然而,与此对应的却是国民对痛风的认知度不够,导致了临床误诊、误治率高,治疗依从性差及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现状。

此次获得202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痛风病精准诊疗体系的创建及应用”项目,破解的正是痛风诊疗的棘手难题。该项目由青大附院联合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为山东省痛风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青岛大学代谢病研究院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代谢性疾病科主任李长贵。该项目针对痛风大数据贫乏、智能诊疗缺乏、精准诊疗匮乏等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实现了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再到临床精准诊疗的转化,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

在数据库和样本库建设方面,李长贵带领项目组成员创建了全球最大的痛风样本库和数据库。经过多年积累,目前该数据库涵盖了70万余份痛风患者病例,包含了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及痛风患者详细动态临床诊疗信息。不仅如此,随着不断增加的就诊患者,数据库也会同步进行动态更新。在此基础上,李长贵首次发现了多个国人痛风易感基因,并受中华医学会委托撰写了全国首个基于中国人循证医学证据的痛风诊疗指南。

在研发痛风辅助诊疗系统方面,该系统实现了痛风诊疗知识的自主学习和诊疗系统的持续优化。据悉,该平台包含实时数据展示、患者数据展示、科研数据展示等模块,新增数据实时监控、患者数据分析、痛风医疗科研数据展示等功能。

在采访中,李长贵告诉记者,目前该系统自主诊断准确率可达95%,与医生团队治疗方案符合率达90%。在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飞跃“平行智能理论”的指导下,该诊疗系统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5000余例痛风患者结构化电子病历数据及诊疗知识进行了学习和分析,由此构建了痛风医疗大数据中心和痛风诊疗系统“数据模型”,创建了虚实互动、平行执行的痛风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推动了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企业成为科技奖励舞台“新主角”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新思想、新技术、新发明的孕育和涌现中扮演着重要的策源角色,企业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精准对接等方面作用显著。记者了解到,在此次获奖的项目中,由企业牵头完成项目总数和一等奖项目数双双过半。在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中,企业牵头完成35项,占青岛市牵头完成项目总数的55%,占比较去年增长51%;在青岛牵头完成的一等奖项目中,由企业牵头完成4项,占比达50%。由此可见,青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成为科技奖励舞台的“新主角”。

在此次获奖企业中,有6家企业为拟上市高企培育库中企业。其中,由海泰新光牵头完成的“基于ICG的荧光腹腔内窥镜系统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打破了国外品牌在内窥镜领域的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并出口美国,获省技术发明二等奖。记者获悉,该企业已于2月份在科创板上市。

由“独角兽”青岛中加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55kW~2000kW全系列变频调速一体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记者获悉,该项目通过对综采工作面设备群组变频驱动技术、负载调控技术、抗干扰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发了系列化变频调速一体机产品,实现了煤矿重型装备传动技术升级换代。目前,该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直接带动高端主机装备60亿元以上,支撑每天产能约3亿吨,节能达10%以上。数据显示,近三年以来,累计创造直接效益40亿元以上,间接效益达100亿元,在行业间形成了辐射带动作用。

由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完成的“单桶洗全自动洗衣机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创新研发了单桶洗(无外桶)、多维立体减振降噪、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克了市面上洗衣机内外桶间污垢附着和细菌滋生、费水、费洗涤剂的难题,有效避免了衣物洗涤过程中二次污染,实现了技术迭代升级和规模化生产。该项目申请专利132件,其中己获发明专利10件,包含美国1件、韩国1件、中国8件。该项目有效推动提升了我国洗衣机行业在全球的地位。

猜你喜欢
青岛市痛风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痛风的治疗
痛风了,怎么办?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