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研,于彩敏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指脑内血流中断,局部循环发生障碍所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进而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的一种疾病[1]。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每年新增患者数150万;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70%~80%的患者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或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主要采取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等药物及康复锻炼等辅助疗法,但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3]。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普及和发展,中西医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逐渐受到了临床医生的青睐。中医学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病机在于气虚不足以运血、脑脉痹阻、瘀血阻络及气血逆乱,导致气血淤积从而损伤脑络,故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4]。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是由银杏总黄酮、银杏总内酯和磷酸川芎嗪合成的复方制剂;银杏总黄酮具有降脂、降胆固醇、增加动脉血流量、改善脑缺血作用;银杏内酯具有抗凝血、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动特性、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川芎嗪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的作用[5]。故此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可协同发挥抑制自由基损害,保护脑神经,预防血栓形成,改善脑微循环及受损脑神经功能,有利于预后[6]。故本研究旨在观察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指导。
1.1纳入标准 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7],并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72 h内起病;首次发作;年龄54~76岁,性别不限;对本研究药物无禁忌证;临床资料完善;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伴各类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者;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伴精神障碍者;脑卒中复发者;伴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等其他脑部疾病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有颅脑外伤或手术史者;临床资料欠缺者。
1.3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02例为研究对象,男61例,女41例;年龄54~76(66.19±8.8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6 h~2.5 d(1.70±0.36)d;卒中部位:基底核区38例,额叶29例,颞叶20例,丘脑15例;基础疾病:高血压病32例,高脂血症15例,糖尿病2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2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4方法
1.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压、抗凝、控制脑水肿、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及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35)100 mg早餐时口服,1/d;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35)75 mg口服,1/d;尼莫地平(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540)40 mg口服,3/d;维生素E(大同市利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4020834)0.1 g口服,3/d;依达拉奉注射液(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42)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d;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08)1.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d。对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者予相应的降压、降糖、调脂治疗。连续治疗2周。
1.4.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常规治方法疗同对照组,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弘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893,每瓶100 ml)100 ml静脉滴注,1/d,连续治疗2周。
1.5观察指标
1.5.1临床疗效[7]:治疗2周后评定2组疗效。显效为患者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少>90%,Barthel指数评分增长≥30分。有效为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NIHSS评分减少45%~90%,Barthel指数评分增长25~30分。好转为患者症状体征有所好转,NIHSS评分减少18%~45%,Barthel指数评分增长5~25分。无效为患者症状体征未明显好转,NIHSS评分减少≤18%或无变化,Barthel指数评分增长<5分或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2神经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2组空腹肘静脉血5 ml,2000 r/min离心8 min,取上清液,置-50℃冰箱保存待测。①应用MC-65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武汉阿里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荧光分析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试剂盒均购自雅培科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②采用N7500A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
1.5.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①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NIHSS[8]评定2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该量表根据意识水平、凝视、面瘫、上下肢运动等15项内容进行评定,总分42分,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越好。②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9]评定2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该量表根据进食、穿衣、大小便控制、上下楼梯等10项内容进行评定,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越好。
1.5.4不良反应:观察2组治疗期间有无血压降低、头晕、头痛、四肢酸等不良反应情况。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神经因子比较 2组治疗前BDNF、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BDNF升高、HCY降低,且观察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因子比较
2.3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2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4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NIHSS、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2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2.5不良反应比较 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较多,包括高血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壁损伤、心脏病引起血流增快所致血管内膜病变及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脑内血流灌注;且该类患者多伴有血脂异常、神经缺损、氧化应激损伤等,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10-12]。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抢救已受损但尚存活的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改善缺血脑组织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预后[13-14]。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主要采取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及康复锻炼等辅助疗法,但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的普及及发展,中西医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是由银杏总黄酮、银杏总内酯和磷酸川芎嗪合成的复方制剂,银杏性平,味苦涩,可入肺、肾经,敛肺利水,川芎具有较强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1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银杏总黄酮可抑制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加动脉血流量,降胆固醇、血脂,减少脑组织自由基形成,提高脑组织缺血缺氧耐受性,改善脑缺血状态;银杏总内酯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部微循环,防止血小板聚集引起管腔狭窄,促进血栓溶解;磷酸川芎嗪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管平滑肌增殖的作用[16]。故杏芎氯化钠注射液使3种有效成分协同发挥抑制自由基损害,保护神经细胞,抗血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17]。本研究旨在观察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BDNF升高、HCY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提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明显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及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明显的脑保护作用。既往研究报道,血液流变学异常可引起血栓形成,导致微循环障碍,血液黏稠度增大、纤维蛋白原升高,进而使得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8-19]。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治疗环节即为改善血液流变学,恢复脑部有效供血,最大限度挽救受损的梗死区域周围神经细胞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显著纠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脑部微循环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2组NIHS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由于对照组。说明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更佳。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说明治疗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脑部微循环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且治疗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