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虎, 王晓虹, 冯涌, 张丽, 赵静
1.南充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99;
2.南充市森防站,四川 南充 637006;
3.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
4.四川小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四川 绵阳 622550
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对森林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并造成了局部地区严重的生态灾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是明确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及产生原因的重要基础,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南充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30°35′N—31°51′N、东经 105°27′E—106°58′E 之间,南北纵跨165 km,东西横跨143 km,面积12 479.96 km2。东邻达州市,南连广安市,西与遂宁市、绵阳市接壤,北与广元市、巴中市毗邻。地势由北至南倾斜,海拔最高889 m,最低256 m,分为北部低山区和南部丘陵区两大地貌单元,以丘陵为主,分为浅丘平坝、中丘中谷、高丘低山三种类型。南充气候类型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节特征明显,雨热同季,全年年平均气温17 ℃左右;年日照时长1 200~1 500 h,年降雨量1 100 mm左右。南充土壤包括5个土类,其中以紫色土、水稻土为主,紫色土约占全市土壤面积的60%。南充市森林资源以柏木、桤木、青冈、马尾松、榆木等形成的纯林或针阔混交林构成,其中柏木为主要优势树种,面积28.99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90.2%。经济林树种主要包括核桃、花椒、猕猴桃等。
为了防止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范围继续扩大,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进一步明确南充市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等情况,补充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疫情数据,为今后确定防治重点,拟定防治计划,开展科学研究和防治提供依据。
普查涉及南充市9个县(市、区)419个乡镇街道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苗圃等林地类型和四旁树的主要树种以及木材及其制品的林业有害生物,代表有林地面积49.67万hm2。完成踏查线路362条18 997.5 km,踏查点5 552个,标准地396个,固定调查点(花圃苗圃、木材加工厂)123个。
普查对象包括外来和本土的林业有害生物,即国家林业局2013年第4号公告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以及国家林业局2014年第6号公告新增列的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2003年以来全国有发生和危害记录的506种其它林业有害生物种类;2003年以来从国(境)外或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新纪录种类;四川省林业有害生物补充检疫对象种类和未记录但造成危害的种类。
普查采用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调查方式有网捕、振落、搜捕、引诱剂和诱虫灯等。
1.3.1 外业调查
1.3.1.1 踏查
主要调查方式以踏查为主,时间为林业有害生物暴发高峰期4—9月。踏查频率重点区域每30 d踏查1次,一般区域每50 d踏查1次。踏查在林业小班中进行,根据林分和立地的差异性确定调查点,原则上1 km设立一个调查点。
1.3.1.2 标准地调查
病害标准地每块面积0.2 hm2,调查植株30株,根据危害程度不同分别统计发生面积。花圃或者种苗基地采取样方抽查,样方累计面积不少于栽培面积的5%,样方大小:针叶树播种苗一般0.1~0.5 m2,或以1~2 m长播种行作为一个样方;阔叶树苗样方1 m2以上,每个样方上苗木100株以上。按对角线抽样法(或棋盘式)抽取样株(针叶树播种苗300株以上、阔叶树苗100株以上)进行调查。木材经营场所按照《四川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要求,对重要木材及其制品生产和经营场所进行调查,同时记录结果。
1.3.1.3 采集和调查记录
普查过程中记录调查点空间坐标、林分因子和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发生等调查内容记录,如发生检疫对象需记录传入地、传入时间、传入途径及方式等。并进行有害生物生态照片拍摄,将病害和虫害做成标本,予以保存。
1.3.2 内业工作
对收集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记录,并及时上传四川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平台。对采集的病虫害标本进行拍摄照片,对存疑的标本采取形态及分子学鉴定方法,将普查结果整理成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报告。
本次普查记录林业有害生物708种,虫害449种,病害251种,有害植物8种。区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面积8.914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7.95%,其中虫害发生面积6.532万hm2,病害发生面积2.056万hm2,有害植物发生面积0.326万hm2。主要林业有害生物33种,发生面积8.68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7.48%,其中虫害发生面积6.364万hm2,病害发生面积2.019万hm2,有害植物发生面积0.297 万 hm2。
区内主要林分为柏木林和马尾松林,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90.2%、7.3%。从主要有害生物危害林分及树种分析,柏木发生面积5.508万hm2、杨树0.985万 hm2、核桃 0.11万 hm2,危害重;马尾松0.503万 hm2,危害中;桤木 0.03万 hm2、花椒0.083万hm2,危害轻(见表1)。
从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0.066 7万hm2以上)分布区域及危害等级和季节分析,区内海拔相对高度变化为630 m;危害重的蜀柏毒蛾、云斑白条天牛、杨树叶锈病和危害中的柏木丽松叶蜂、杨树黑斑病主要分布在中丘和浅丘,深丘、低山有害生物危害轻;有害虫害、病害夏季发生可能性最大,其次是春、秋季,有害植物危害全年都有发生(见表2)。
在有害生物类别占比方面,主要虫害发生面积6.099万hm2,比例为75%。虫害当中以蜀柏毒蛾(4.727万hm2)危害最大,分布最广,其次为云斑白条天牛(0.312万hm2)和麻皮蝽(0.238万hm2),其他虫害零星发生,危害面积较小。虫害中危害叶部和枝梢部的害虫最多,包括蜀柏毒蛾、麻皮蝽、云南松毛虫、大青叶蝉、黄缘米萤叶甲,其次是危害枝干和枝梢部,包括云斑白条天牛、鸣鸣蝉、松墨天牛,危害果实的害虫较少,主要是柏木丽松叶蜂(见图1)。
表1 南充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Tab.1 Summary table of main forest harmful pests in Nanchong city
表2 南充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Tab.2 Summary table of main forest harmful pests in Nanchong City
图1 南充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及占有比例Fig.1 Occurrence area and proportion of main forest pests in Nanchong city
如图1所示,主要病害发生面积1.737万hm2,比例为21.4%。在种类方面,以叶锈病、柏木叶枯病、马尾松赤枯病和杨树黑斑病4种病害最为严重,总共发生面积为1.671万hm2。危害叶部的病害包括杨树叶锈病、柏木叶枯病、马尾松赤枯病、杨树黑斑病、柏木枯梢病、桑树叶斑病。危害枝梢部、叶部以及果实的病害核桃褐斑病、炭疽病、核桃黑斑病。危害干部和枝梢部的病害主要有竹煤污病和桃流胶病。有害植物占比较少,发生面积为0.296万hm2,占比3.6%,包括葛藤和喜旱莲子草。
本次普查自2014—2017年,历时3年,共发现林业有害生物有708种,发生面积为8.914万hm2,对比其他周边市区,如巴中市(8.072万hm2,1 093种),达州市(0.353万hm2,944种),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相对较少,但是发生面积较大。
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受到寄主植物、地形地貌、海拔、气候环境、人为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区内林业有害生物的暴发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除两种有害植物外,其他14种病害与虫害主要在春、夏两季暴发。区内相对海拔高度差距小,多为丘陵地带,地势起伏,易形成积水,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影响有限,而寄主植物的分布影响更大,经济果林与人工林分布广,林内条件差,易引起病害与虫害的暴发。区内林分单一,主要是柏木和马尾松林,而近年来大力发展经济林和工业原料林,也以纯林为主,加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流动和商业贸易频繁,发生林业有害物种的可能性、突发性和成为高危险区的风险在增加。
针对不同的区域特征,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危害情况较轻的深丘和低山区,采取定期监测的方式,同时多采取物理防治和加强营林措施的方法,最大程度上遏制有害生物的暴发。危害情况较重的中丘和浅丘区,对发生区域进行统筹规划,划分出不同等级的受灾区域,利用化学防治与无公害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等级的受灾区域进行定点防治,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和破坏[1-3]。
针对不同类别的有害生物,需要采取科学的、针对性防治方法。虫害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对每种害虫的生态习性进行充分了解,合理设计防治计划,灵活采取防治措施,将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相结合,在同时考虑生态系统安全和经济成本下,将治理效果最大化。如蜀柏毒蛾、云南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等鳞翅目类害虫,以幼虫啃食柏木针叶危害正常植株的健康,盛发期为8月下旬到9月上旬,成片暴发后,树木啃食严重远看如同火烧[4-6],防治时除了选择植物源药剂、昆虫病毒、抗生素类药剂或低毒低残留的化学杀虫剂进行防治外,还可以在高温季节清洁林分,破坏其生活环境,布放智慧杀虫灯、性诱剂进行诱杀,降低种群密度,减少有效虫源;云斑白条天牛、松墨天牛和星天牛象等蛀干害虫,体型大,周期长,破坏能力强,对园林植物以及经济林危害严重,且由于隐蔽性和抗逆性较强,防治难度较大[7-10],防治时要抓住羽化盛期这个防治关键期,采取喷施具有胃毒、触杀熏蒸功能的药剂,杀死、驱避成虫,控制成虫基数,减少产卵量,从而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麻皮蝽、柏大蚜和桃蛀螟等刺吸类害虫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植株的茎、叶、枝干,尤其对果实的损害最大,引起发硬变黄,导致质量下降[11-13],防治时以化学防治为主导,采用环保高效农药,同时增加物理方法和生物防治的手段,如及时清扫林地的枯枝落叶,干翘树皮,对树干进行涂白,人工摘除卵以及喷施微生物农药[14-16]。
病害的防治应当采取综合治理策略,以提前干预为主,对区内发生病害的轻重程度进行划分与规划,加强监测频率,将病害的暴发扼杀在萌芽阶段,尤其经济林和果园,发现出现病原的枝叶以及植株及时清除,防治次年在园区内暴发。杨树是区内广泛种植的速生资源,病害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尤其以杨树叶锈病最为严重。在植株密集和不透风、湿度过大的区域易暴发,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其次杨树黑斑病也是暴发频率较高的病害,以苗木的危害最重,多引起针叶发黄掉落,在6—7月开始爆发,随着高温雨水的增加,黑斑病情会进一步地扩张[17-18]。柏木作为区内栽植面积最大树种,占比达到90%以上,为叶枯病病原菌提供了大量宿主,通常在5—6月份为暴发的高峰期,尤其土层薄弱和抗性较差的树种最易受到感染[19]。马尾松赤枯病引起针叶的掉落,6—9月为发病盛期,多暴发于纯林树种当中[20]。这些病害在防治时,多采用林业防治,加强营造林措施(混交林、密度调控等),改善管理方法,清扫枯枝落叶,防止次年再次出现大暴发的情况;如已出现症状,要及时施加农药进行预防;在育种方面,选择抗性较好的苗木进行栽培[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