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贝伐珠单抗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网状Meta 分析*

2021-06-28 06:58:04田方圆蒋学华
中国药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贝伐珠胸腔单抗

戴 冰 ,占 美 ,田方圆 ,蒋学华

(1.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四川 成都 610041)

恶性胸腔积液(MPE)为晚期肺癌常见并发症,易反复发作,导致疗效欠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与不良预后相关[1]。有效管理MPE 仍是一个临床挑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MPE 的形成有关,一项肺腺癌模型小鼠试验显示,VEGF 受体磷酸化可抑制MPE的形成[2]。贝伐珠单抗属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可阻断循环中的VEGF 与其受体结合。有研究证实了贝伐珠单抗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胸腔灌注治疗MPE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该药胸腔灌注属超药品说明书用药,腔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嵌合抗体(BEV)的具体应用尚无明确共识,对于给药剂量、间隔和疗程尚无统一标准。本研究中通过网状Meta 分析对不同剂量贝伐珠单抗胸腔灌注治疗MPE 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规范贝伐珠单抗临床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提供更多循证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类型,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非随机对照研究,发表时间及研究地域不限。研究对象,经胸部超声或CT 等检查提示有胸腔积液,且积液中找到恶性肿瘤细胞的患者。干预措施,试验组患者胸腔灌注化疗药联合不同剂量贝伐珠单抗,对照组患者单用胸腔灌注化疗药。主要结局指标,总有效(CR +PR)率,包括完全缓解(CR,胸腔积液及相关症状完全消失,并持续4 周)和部分缓解(PR,胸腔积液减少1/2 以上,症状明显减轻并持续4 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VEGF 含量、生活质量。

排除标准:病例报告;非癌性胸腔积液的文献;回顾性研究;单臂试验;无法获取数据或治疗方案描述不清的文献。

1.2 检索策略

采用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0 年7 月30 日。英 文 检 索 词 为 “Bevacizumab”“Avastin”“hydrothorax”“pleura effusion”,中文检索词为“贝伐珠单抗”“阿瓦斯汀”“安维汀”“胸水”“胸腔积液”。

1.3 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由2 名研究者独立阅读文献,若遇分歧与第三方讨论后决定。提取的主要信息包括作者及发表年限、研究类型、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特征、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干预治疗措施、结局指标。根据Cochr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5.3.0 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RCT 进行质量评价,对非随机对照研究按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网状 Meta 分析采用 Stata 13.1 软件和 R 3.4.1 软件,Meta 分析采用 RevMan 5.3 软件。总有效率以比值比(OR)及其 95%置信区间(CI)表示。采用 χ2检验分析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检验水准α =0.10),若各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较小(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50%,讨论异质性原因后,必要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采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初检共获得906 篇相关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16 篇[3-18]。文献筛选流程见图 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Fig.1 Literature screening flow chart

2.2 纳入文献特征

16 篇纳入文献的研究人群均为国内患者,其中13 项为RCT,3 项为对照研究。所有研究中均以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药物进行胸腔灌注,同时给予全身化疗。其中贝伐珠单抗的单次给药剂量9 项研究为5 mg/kg,6 项研究为 300 mg,1 项研究为 200 mg;在单次给药为5 mg /kg(本研究近似为 300 mg)或 300 mg 的研究中,有5 项研究给药频次为每 3 周 1 次,5 项研究为每 2 周1 次,5 项研究为每周 1 次。详见表 1。

2.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13 项[3-6,8-10,12-14,16-18]为 RCT 研究,质量评价结果见图 2,其中有 5 篇[9-10,14,17-18]描述了随机方法;所有文献数据完整,均未采用盲法,所有文献均未提及分配隐藏。3 项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

2.4 总有效率网状Meta 分析

16 项研究均报道了总有效率。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I2=1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共有5 项干预措施参与网状Meta 分析:化疗+贝伐珠单抗每周150 mg、化疗 +贝伐珠单抗每3 周200 mg、化疗 +贝伐珠单抗每周300 mg、化疗+贝伐珠单抗每周100 mg,以及单纯化疗。证据关系见图3(线的粗细代表纳入研究数量的多少,点的大小代表各干预措施下患者数的多少)。化疗+贝伐珠单抗每周300 mg 的总有效率并不优于化疗 + 贝伐珠单抗每周 150 mg[ OR = 1.40,95% CI(0.45,5.30)]和化疗 + 贝伐珠单抗每周 200 mg[ OR =1.60,95% CI(0.18,16.00)],见图 4。采用 SUCRA 法对5 种干预措施的总有效率排序结果可见,化疗+贝伐珠单抗每 3 周 200 mg >每周 150 mg >每周 300 mg >每周100 mg >单纯化疗。

表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Tab.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图2 偏倚风险条形图Fig.2 Bar graph of bias risk

表2 纳入研究NOS 量表评价结果(分)Tab.2 Evaluation results of NOS scale included in the study(point)

2.5 亚组网状Meta 分析

有 15 项研究[3-6,8-18]单次给药剂量为 5 mg /kg 或300mg,其中 6 项[4-5,10-11,14-15]为每 3 周 1 次,4 项[3,8,17-18]为每2 周 1 次,5 项[6,9,12-13,16]为每周 1 次,见图 5。结果显示,每2 周1 次联合给药效果最佳,其次是每周1 次[ OR =0.69,95% CI(0.19,2.20)]。概率排序为联合给药每 2 周1 次 >每周1 次 >每3 周1 次 >单纯化疗。

图3 5 项干预措施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网状关系图Fig.3 The network diagram of five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2.6 不良反应分析

由于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数据较少,未能进行定量分析。回顾近期研究,CHEN 等[19]将贝伐珠单抗分为低剂量组(每周100 mg,每3 周200 mg)和高剂量组(每周200 mg,每3 周400 mg),接受低剂量治疗的患者有更长的总生存期(17.40 个月比 14.00 个月),接受高剂量治疗的患者有更长的 PFS(6.65 个月比 6.30 个月),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83,P =0.090)。有研究表明,高剂量的贝伐珠单抗可能引起内分泌异常[20]。CHEN 等[19]的研究表明,高剂量组3 级以上贝伐珠单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严重毒性反应为蛋白尿、血栓、高血压和胃肠道穿孔。

图4 5 项干预措施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网状Meta 分析森林图A.Chemotherapy + bevacizumab(100 mg per week) B.Chemotherapy + bevacizumab(150 mg per week)C.Chemotherapy + bevacizumab(200 mg every three weeks) D.Chemotherapy + bevacizumab(300 mg per week) E.ChemotherapyFig.4 Forest plot of network Meta -analysis:Efficacy of five interven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图5 不同给药频次下的网状Meta 分析森林图A.Chemotherapy + bevacizumab (once every three weeks) B. Chemotherapy + bevacizumab(once every two weeks)C. Chemotherapy + bevacizumab(once a week) D.ChemotherapyFig.5 Forest plot of network Meta - analysis:Efficacy of different frequency of administ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2.7 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

以总有效率为指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及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一致,提示本研究结果可靠。以总有效率为指标绘制倒漏斗图,详见图6。各研究散点基本呈对称分布,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

3 讨论

MPE 为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VEGF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MPE 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MPE 的诊断在生化分析、细胞病理学、胸腔积液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大量研究证明,贝伐珠单抗治疗MPE 安全、有效,特别是对于NSCLC,可改善NSCLC 和MPE 患者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提高生存率。但以往的研究主要探讨与传统治疗的效果相比,而常忽略优化最佳剂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疗+贝伐珠单抗每周150 mg 及每3 周200 mg 剂量下的总有效率较好,由于每3 周200 mg 剂量仅1 项研究支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风险,而2 种剂量的OR 值≈1,且无统计学差异。对报道较多的单次给药为300 mg(或约等于)的研究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当每2 周1 次给药时的效果优于每周或每3 周1 次。因此当临床采用每次300 mg 给药时,推荐每2 周1 次给药方式。

图6 总有效率的倒漏斗图A. Chemotherapy + bevacizumab(100 mg per week) B. Chemotherapy +bevacizumab(150 mg per week) C.Chemotherapy + bevacizumab(200 mg every three weeks) D.chemotherapy + bevacizumab(300 mg per week)E. ChemotherapyFig.6 Inverted funnel plot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各研究样本量小;第二,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多数研究未表明随机方法;第三,多数纳入的患者接受了不同方案的全身抗肿瘤治疗。另外,为了方便对不同研究进行剂量分组,参照 CHEN 等[19]和 KEUNEN 等[20]的研究采用了平均周剂量的方法,但由于多数研究未报道总治疗时间,因此治疗时间的长短是否会影响结果仍有待验证。

综上所述,临床建议单次 300 mg(或 5 mg/kg)、每2 周1 次给药,可带来最大有效率的获益,该结论尚需头对头的高质量临床试验验证,未来确定胸膜内BEV的最佳剂量需要复杂的试验设计,同时也依赖于更准确的BEV 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

猜你喜欢
贝伐珠胸腔单抗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vlimid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A meta-analysis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19del/T790M/顺式C797S突变肺腺癌1例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对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期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
哈尔滨医药(2015年4期)2015-12-01 03:57:56
乳腺癌肺转移胸腔积液的治疗(附36例报告)
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