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舒,周锐涛,覃钰焙
1.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2.河海大学;3.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为推进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关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工作部署,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的工作要求,加快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建城〔2018〕104号)和《广东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粤建城〔2018〕230号,广州市水务局于2018年12月印发实施了《广州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自2018年起,通过3年的时间全面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到2020年底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并实现长制久清。主要任务中提到强化监督检查,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定期对列入全市整治清单的黑臭水体开展包括透明度、溶解氧、氨氮、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的水质监测,定量监测水质变化,实施掌握整治成效。2020年底,广州全市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
将评价水体分为“不黑不臭”“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三级。评价指标包括透明度、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氨氮(NH3-N)等4项,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
单个监测断面的水体污染程度,取4项特征指标的最差判定结果。整条河段的水体污染程度,取上、中、下游断面各项特征指标平均值进行综合判定。
一期摸查了增城区在册的205条在册河涌,仅有1条河涌的综合评价结果为“重度黑臭”,占比0.49%;有25条河涌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轻度黑臭”,占比12.2%;其余河涌的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不黑不臭”,占比87.40%。一期摸查的369条小微水体中(白水涌一期未测),共有11条水体的综合评价结果为“重度黑臭”,占比2.98%;有48条水体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轻度黑臭”,占比13%;其余小微水体(边沟边渠)的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不黑不臭”,占比84.01%。
本次评价将监测断面不跨镇街的水体按监测均值进行污染程度评价,监测断面跨镇街的水体按断面所在镇街进行污染程度评价。
一期监测的574条水体(包括河涌和小微水体)上、中、下游监测断面跨镇街的有10条,分别为增江、三合围排洪渠、仙村运河、仙村涌、东江北干流、永和河、雅瑶河、塘口涌、西福河、矮岗河。监测断面不跨镇街的564条水体中,宁西街4条,黑臭水体4条,黑臭占比100%;朱村街47条,黑臭水体19条,黑臭占比40.43%;增江街20条,黑臭水体5条,黑臭占比25%;永宁街8条,黑臭水体2条,黑臭占比25%;中新镇36条,黑臭水体9条,黑臭占比25%;新塘镇50条,黑臭水体9条,黑臭占比18%;小楼镇72条,黑臭水体9条,黑臭占比12.5%;石滩镇75条,黑臭水体9条,黑臭占比12%;正果镇105条,黑臭水体12条,黑臭占比11.43%;荔城街18条,黑臭水体2条,黑臭占比11.11%;派潭镇63条,黑臭水体4条,黑臭占比6.35%;仙村镇63条,黑臭水体2条,黑臭占比3.17%;荔湖街3条,无黑臭水体。
监测断面跨镇街的10条水体共包括33个断面,中新镇断面1个,黑臭断面1个,黑臭占比100%;石滩镇断面3个,黑臭断面2个,黑臭占比66.7%;新塘镇断面7个,黑臭断面3个,黑臭占比42.9%;宁西街断面5个,黑臭断面2个,黑臭占比40%;增江街断面3个,黑臭断面1个,黑臭占比33.3%;仙村镇断面7个,黑臭断面1个,黑臭占比14.3%;永宁街和小楼镇,均无黑臭断面。
二期复测是建立在一期摸查初评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复测水体选取原则如下:对于跨镇街的河涌和水体,由于距离过长,可能会因测点位置造成误差,所以选择二期加密复测;对于不跨镇街的河涌,一期摸查结果上中下游某段面存在超标,再次复测;由于透明度在监测时容易产生误差,故对一期透明度指标不合格的小微水体选择了二期复测。
二期复测了增城区在册的52条河涌条和17条小微水体。二期复测的52条河涌中,没有水体综合评价结果为“重度黑臭”;有20条河涌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轻度黑臭”,占比38.5%;其余复测河涌的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不黑不臭”,占比61.5%。二期复测的17条小微水体中,没有水体综合评价结果为“重度黑臭”;有8条水体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轻度黑臭”;其余9条水体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不黑不臭”,占比约为52.9%。
二期复测的69条水体(河涌和小微水体)上、中、下游监测断面跨镇街的有7条,分别为增江、三合围排洪渠、东江北干流、永和河、雅瑶河、塘口涌、西福河。
复测断面不跨镇街的62条水体中,中新镇8条,黑臭水体8条,黑臭占比100%;新塘镇14条,黑臭水体9条黑臭占比64.29%;朱村街11条,黑臭水体5条,黑臭占比45.45%;正果镇3条,黑臭水体1条,黑臭占比33.33%;荔城街4条,黑臭水体1条,黑臭占比25%;石滩镇4条,黑臭水体1条,黑臭占比25%;;增江街4条,黑臭水体1条,黑臭占比25%;小楼镇6条,黑臭水体1条,黑臭占比16.67%;荔湖街、宁西街和派潭镇,均无黑臭水体。
复测断面跨镇街的7条水体共包括21个监测断面,新塘镇断面3个,黑臭断面3个,黑臭占比100%;石滩镇断面3个,黑臭断面1个,黑臭占比33.3%;宁西街、仙村镇、永宁街、中新镇、小楼镇和增江街,均无黑臭断面。
将二期复测的52条在册河涌和16条小微水体(白水涌仅进行了二期监测,不参与比对)两期均值评价结果进行比对,复测水质比一期水质有提升(一期为轻重度黑臭,复测为不黑不臭)的河涌有16条河涌和6条小微水体,占复测水体总数比例32.3%;复测水质比一期水质恶化(一期为不黑不臭,复测为轻重度黑臭)的河涌有13条河涌和4条小微水体,占复测水体总数比例25%;其余23条复测河涌及6条复测小微水体均与一期监测评价结果保持一致。
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是外源污染,包括点源和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是由于部分区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区域经济人口发展,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入水体,或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作将未处理达标的污水直接排放;雨污合流也是导致水体黑臭的另一个因素,初期雨水夹带污染物质浓度较高,作为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面源污染即河道岸边随意堆放的生活和建筑垃圾以及垃圾渗滤液随雨水排入河道;周边种植养殖使用的农药化肥等汇流进入水体导致。内源污染是导致水体黑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污染底泥中含有较高的有机物和氮、磷,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污染物会从底泥中释放,产生致使水体黑臭的生CH4、H2S等气体。水动力条件也是影响水体黑臭的因素之一。当水体循环不畅、流动性变差时,水体复氧能力衰退,在气温升高的气候条件下,更易引起水体水质恶化甚至出现黑臭现象。
针对此次摸查水体黑臭可能存在原因,按照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工作目标,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一是全面排查摸清问题症结,针对黑臭水体的特定污染源按“一河一策”制定针对性强、科学性强、可行性强的整治方案,从源头对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水清”的目标;二是引补活水提升水动力条件,通过引水调水、再生水补给、活水循环等方式增强水体的流动性与复氧能力,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实现“水活”的目标;三是景观绿化结合生态修复,结合硬化河岸带的景观绿化工程,通过植草沟、生态护岸、透水砖等形式进行生态化改造,逐步恢复岸线及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实现“水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