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血清SICAM-1检测在颅内动脉瘤及术后复查中的意义

2021-06-28 01:55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复查入院动脉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刘 莹 曾 辉 姜 磊 王 红*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 noid hemorrhage,aSAH)致死致残率极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预防再次出血,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途径[1-2]。数字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空间分辨率高,颅内动脉瘤检出效果好,是目前颅内动脉瘤的主要诊断方式,但其属于有创性检查,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方便简单,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血管检查,在术后随访中的应用性较强[3-4]。术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一直是造成患者死亡、致残的主要因素,有研究发现,患者入院时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能预测术后CVS发生风险[5]。基于以上发现,我院开展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5~77岁,男32例,女9例,均行CTA与DSA检查,检查间距<10d,且在患者发病72h内采集其血清标本,获得sICAM-1水平,术后共11例患者行CTA复查,所有患者均具备完善的影像学检查资料。排除病例资料不全者、随访丢失者。

1.2 方法

1.2.1 16层CT血管造影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扫描机检查,扫描前使用高压注射器以5.0mL/s的速度经肘静脉注射1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70mg(I)/mL;扫描时行双能量模式扫描,扫描范围为枕骨大孔上缘至顶部颅骨内板,覆盖全脑范围,扫描参数:管电压分别为80~140kV,管电流104~208mA,螺距0.7,旋转速度0.28s/r,有效层厚1.0mm,重建间隔0.6mm;原始图像及数据上传至西门子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原始图像后处理及分析:重建主要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MIP图像窗宽窗位调节至可清楚显示颅内血管,同时又能与颅骨结构及钙化相区别,使动脉瘤形状、大小及瘤体宽径均能清晰呈现,VR亮度曲线及颜色方案采用工作站上默认设置,通过选定兴趣区域(VOI)以及对图像进行旋转切割进行观察,最后保留存储图像。

1.2.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东芝数字血管减影设备,常规股动脉插管行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造影,以5mL/s的速度经颈内动脉注射浓度为300mg(I)/mL的碘必乐96mL,每根血管常规行汤氏位于侧位摄像,矩阵1024×1024,脑血管DSA检查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或神经外科医生完成。

1.2.3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检测 患者发病72h内取其肘部静脉血10mL,室温自然凝固20~30min,离心后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ICAM-1水平。

1.3 研究方法(1)所有患者均在CTA及DSA检查提示下进行动脉瘤夹闭术,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果。(2)术后第1~3天,共11例患者行CTA复诊,11例复查者中3例为颅内多发动脉瘤,均为2个,7例为单发动脉瘤,手术共夹毕13个动脉瘤。CTA血管成像经处理后,主要观察瘤体是否消失、动脉瘤夹闭与否、有无残留、有无再发动脉瘤、瘤夹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同时观察有无血管痉挛、脑积水及脑梗死。(3)比较术后CTA复查提示CVS者与未出现CVS者入院时血清sICAM-1水平,并分析夹闭术后血管痉挛与血清sICAM-1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与CTA、DSA对比41例aSAH者动脉瘤夹闭术中共发现45个动脉瘤,其中4例为多发颅内动脉瘤,均为2个,37例为单发。术前CTA检查共发现40个,漏诊5个,诊断准确率为88.89%;DSA发现43个,漏诊2个,诊断准确率为95.56%,见表1。

表1 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与CTA、DSA对比(例)

2.2 CTA及DSA对不同大小动脉瘤检出情况CTA对≤3mm的动脉瘤检出效果低于DSA,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CTA及DSA对不同大小动脉瘤检 情况(例)

2.3 复诊结果11例复查者中发现1例第一次未完全夹毕,再次手术调整瘤夹位置给予夹毕,见表3。

表3 CTA复查结果(例)

2.4 术后CVS者与非CVS者入院血清sICMA-1水平比较术后CTA复查提示CVS者入院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非CVS(P<0.05),见表4。

表4 术后CVS者与非CVS者入院血清sICAM-1水平比较(±s)

表4 术后CVS者与非CVS者入院血清sICAM-1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入院血清sICAM-1(ng/mL)CVS 7 241.25±36.58非CVS 4 194.58±26.58 t/P 2.37/<0.05

2.5 入院血清sICAM-1水平与术后CVS相关性分析经相关性分析提示,入院时血清sICAM-1水平与患者术后CVS发生间呈正相关(r=0.364,P<0.05)。

2.6 部分检查结果展示见图1。

3 讨 论

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瘤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间关系的提示作用在制定动脉瘤夹闭术计划、评估患者预后中具有指导性作用。本研究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发现CTA与DSA在提示颅内动脉瘤中的效果相当,且CTA具有检查方便、无创性的优势,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图1 部分检查结果展示。图1A为术前DSA检查提示交通动脉瘤;图1B为术前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位动脉瘤;图1C、图1D为CTA复查图像,从不同方向观察瘤夹位置、瘤夹与载瘤血管关系、有无瘤颈残留情况。

DSA空间分辨率高,能为医生提供较大的观察视野,实现动态观察,对动脉瘤,特别是小颅内动脉瘤的检出效果较好,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式,但DSA检查耗时长、费用高,属于有创性检查,有研究提示,DSA检查后,约0.07%的受检者将发生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6]。且常规DSA采用二维技术成像,不能清晰提示载瘤动脉与其周边血管关系。本文中41例aSAH患者术前DSA共发现43个颅内动脉瘤,漏诊2个,检查准确率为95.56%。

CTA属于无创血管检查,其检查时间短,费用低,且采用三维成像,能准确提示瘤体、瘤颈以及周围血管与颅底骨质的空间关系,且对瘤壁钙化、腔内血栓也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但其易受到骨质等高密度结构的影响[7]。本研究中,41例aSAH患者术前CTA共检出40个动脉瘤,漏诊5个,检查准确率为88.89%。但本文中,CTA对直径≤3mm的动脉瘤检出效果不如DSA,这与CTA空间分辨率不及DSA有关。

动脉夹毕术后并发症多,积极进行随访并了解动脉瘤是否夹毕、有无新生瘤体,以及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关系,是否出现CVS、脑积水等情况,是评估患者预后,及时进行再治疗的有效指示[8]。本文中共11例患者在夹毕术后1~3d进行CTA复查,发现1例患者有夹毕不完全现象,再次行手术调整瘤夹位置,给予完全夹毕,CTA能清晰提示瘤夹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瘤夹个数、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通畅程度及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情况。此外,CVS导致该血管及其分支供血的脑组织血灌注减少,是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严重局部脑组织,导致aSAH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9]。

本文中CTA提示11例复查者中共7例发生CVS,近年来,有研究提示[10],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升高提示内皮细胞与白细胞激活,ICAM-1可作为炎症启动的关键因子,与配体结合后能调节白细胞跨血管内皮细胞运动,加重血管壁炎症反应及CVS程度[10-11]。本文中对比7例CVS者与非CVS者入院时sICAM-1水平发现,CVS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非CVS者,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入院时血清sICAM-1水平与患者术后CVS发生率呈正相关,与谢飞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CTA与DSA在提示颅内动脉瘤中的效果相当,且CTA具有检查方便、无创性的优势,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且积极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s-ICAM-1水平在评估患者术后CVS发生风险及预后中具有良好的价值。

猜你喜欢
复查入院动脉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勘 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