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铭泽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8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医疗、航空等领域。但是,镁合金同样存在易腐蚀、易磨损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镁合金的组织结构进而改善其性能,但是会使晶粒粗大,性能不平衡。改变镁合金的化学成分可以提高其硬度及耐蚀性,但成本极高,可用于改善镁合金成分的元素种类有限。利用电镀工艺,可以提高镁合金的表面耐蚀性,同时,改变电镀液成分及酸洗时间,还可以改变镀层与母材的结合强度。利用冷喷涂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喷涂Al-Zn、纯Al涂层,也可以显著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腐蚀性。因此,通过适当的表面处理工艺,可以在镁合金表面得到具有一定功能的涂层,提高其表面性能。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提高镁合金表面耐腐蚀性的方法[1]。
选择AZ91D镁合金作为母材,试板的尺寸为100×100×6mm。AZ91是典型的铸造镁合金,具有易加工、易铸造、高强度和低成本等优点。粉末材料为Ni60与WC的混合粉末,混合粉末的质量配比为80%Ni60+20%WC,粉末的粒径在50-150μm,图1为粉末的微观形貌。制备前,利用角磨机清除表面氧化膜,再用丙酮、酒精擦拭表面清除油污,确保母材表面洁净。利用粘接剂将混合粉末预置在镁合金表面,利用等离子弧进行熔覆,实现耐腐蚀层的制备,具体工艺参数如下:电流48A,焊接速度1.5mm/s,等离子气流量2.2L/min,保护气流量15L/min,焊接距离12mm。
图1 粉末的微观形貌
熔覆层制备后,利用线切割机进行取样。依次用320#、600#、1000#、2000#砂纸对金相试样进行打磨,然后对其抛光处理。用腐蚀液进行侵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熔覆层表面平整光滑,没有气孔、裂纹等缺陷。图2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熔覆层的微观组织。熔覆层与镁合金母材之间形成冶金结合,保证了良好的结合强度。在熔覆层内部,可以观察多边形的WC颗粒镶嵌在基体中,在其周围存在颗粒状的碳化物增强相。因此,熔覆层的微观组织特点为:多边形的WC颗粒均匀分布在Ni基体中。
利用显微硬度仪进行硬度测试,载荷时间为15s,载荷要为500g。熔覆层表面的平均硬度为901HV,约为AZ91D母材硬度61HV的15倍。硬度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熔覆层中具有高硬度的WC颗粒的存在,同时,碳化物增强相颗粒也起到弥散强化作用。显微硬度沿深度方向逐渐降低,主要跟WC在熔覆层不同位置的含量有关[2]。
图2 熔覆层的微观组织
图3 沿截面的显微硬度分布
为了对比研究熔覆层与镁合金母材的耐腐蚀性能,将熔覆层与母材加工成表面为10×10mm的试样,并将其封入环氧树脂中,利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极化曲线以及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母材的腐蚀电流密度(11.803μA·cm-2)高于熔覆层(7.345μA·cm-2),而腐蚀电位(-0.763mV)低于熔覆层(-0.598mV)。一般来说,腐蚀电流密度约小,腐蚀电位越高,说明耐腐蚀越好。熔覆层与母材电化学阻抗谱拟合结果可知,熔覆层的Rp为718Ω·cm2,而母材的Rp为277.7Ω·cm2,说明母材对于电子转移的阻碍能力要弱于熔覆层。综上所述,熔覆层的耐腐蚀要优于镁合金母材[3]。
在镁合金表面预置Ni60与WC的混合粉末,通过等离子熔覆技术,可以得到表面成型良好、与镁合金母材形成冶金结合的熔覆层。在熔覆层内部,多边形的WC颗粒镶嵌在基体中,在其周围存在颗粒状的碳化物增强相。熔覆层平均硬度为901HV,耐腐蚀也优于镁合金母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