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要素角度看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

2021-06-27 12:15贺国鹏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要素建筑工程设备

贺国鹏

太原动物园 山西 太原 030009

现代社会中,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建筑项目不断涌现,规模随之扩大,形式也日益创新,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然而,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质量问题的关键,难以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不利于人们安全居住,所以应高度重视工程管理质量的控制。

1 影响质量管理的几项基本要素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而言,结合施工实践,其质量管理影响要素主要是工程人员、设备和材料、施工环境和方法等,详见图1。

图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1.1 工程人员要素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人员要素而言,主要由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及施工人员构成,其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工程管理质量[1]。对于这些领导或直接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与才能是建筑工程质量影响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对于这些管理人员,应积极变革自身管理理念,注重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提升,通过系统、全面地学习牢固掌握建筑管理质量的发展趋势及最新管理方法,进一步强化自身专业水平、管理能力。针对施工人员,提高其管理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岗位培训,促使其将安全意识、质量问题及施工技术真正牢记于心、内化与性,强化责任意识,积极配合领导工作。

1.2 建筑设备和材料要素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设备、材料要素也是高效率施工、降低施工难度的核心所在[2]。建筑工程设备主要包括检测、施工、设计等机械与网络,其是提高建筑工程现代化、专业化的关键,也是现代化质量管理的重点设施,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设备,在质量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建筑工程管理中,应定期检修、更换设备,只有不断地完善设备要素,才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进一步优化服务。同时,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较为繁杂,且材料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关键性因素。这些材料普遍是从不同渠道购买,若质量同标准出入较大,便会影响工程质量。所以,采购时应严格把关,基于材料特性标准存放与管理,避免环境对其的不利影响。

1.3 施工环境和方法要素管理

建筑工程工期普遍较长,有的三五个月,有的三五年,在这期间所面临的环境变化较大[3]。再加上大部分建筑工程均在露天环境下施工,四季更换、寒暑变化均深刻影响着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与管理质量。尤其是在寒冷、暴雨、酷热等恶劣环境下,深刻影响这建筑材料质量的变化、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不利于建筑工程质量。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方式与方法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所以应积极掌握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引入最前沿的管理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与全方位质量监督体系,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施工企业为了最大化的利益,存在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等行为,从而埋下了重大安全、质量隐患。

2 从全要素角度看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提高措施

2.1 建立全要素综合性的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真正落到实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管理模式,需从顶层设计为切入点,构建综合性、可操作的质量保证体系[4]。建筑工程企业可基于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构建覆盖全系统、全过程、全要素的质量体系。其一,从企业与项目之间的关系为重点,理顺关键节点,转换质量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组织管理,责任到人,监督到位;其二,强化领导质量管理意识,构建一个能打硬仗得等领导班子,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水平。组建以项目经济为领导、工程师与及时人员发挥自身专业技能的中层干部队伍,以此来有效保障项目各环节能够安全、有序地运行。并注意培养一支专门的监督专家团队,实行责任分明的执行机制。如此,这样的人才队伍必然有助于构建与形成综合质量保证体系,对质量安全进行严格把控,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开展。

2.2 实施全要素管理方法

2.2.1 人员要素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质量而言,人员要素是重点影响因素[5]。对此,施工企业应注重人员要素方面的管理。对于工程领导及管理人员,应要求掌握项目施工进度、质量标准,明确不同物料和机械设备施工标准与质量要求。要注意施工技术方案的调整和管理,如果施工的程序设置或者施工技术不合理,容易造成重要环节的施工管理不到位,引发倒塌和滑移等事故风险。另外,管理人员要保持实地监测和管理的好习惯。例如,在深基坑环节中,对深基坑中所有开挖的土方空间都要进行尺寸测量,保证实际施工和技术方案的一致性,让基坑中的所有空间都能被利用起来,减少无支撑阶段的显露时间,控制土层位移,降低深基坑的位移和变形概率,保证工程质量。针对施工人员,应对岗位资格进行重点审查,并开展岗前培训活动,进一步强化施工技能,并强化安全意识。针对工程质量监督而言,应注重强化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例如,例如检查施工人员在施工时防护用品有没有按照相关规定穿戴,特种作业人员在上岗作业过程中是否有持证等,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临时用电线路布设是否满足安全要求,消防器材是否齐全有效。

2.2.2 机械设备要素管理

现场使用设备无论是检测设备还是其中的施工作业设备,均是工程作业的关键。相关质量管理人员采取恰当的措施控制这些设备:第一,要制定严格的施工规范。要严格要求使用人员在施工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是否有线头裸露等情况,或是否有其它机械运行异常情况等;其次,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在正式开工之前,应依据设备规范和标准,强化操作人员的技能,让其熟悉设备,如知道如何调整参数、如何保养设备等;其三,应制定严格的保管措施,如专人保管、干燥的保管环境、用后清理等措施;其四,要制定严格现场维护措施。质量管理人员应每天收集设备使用情况,并及时维修异常设备等。

2.2.3 材料要素管理

为有效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力度,落实检查制度,从源头避免偷工减料情况的发生[5]。例如,如果混凝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就会降低混凝土的性能,从而使得建筑结构稳定性下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一旦混凝土材料出现问题,墙面极易出现开裂、脱落等情况,并不利于建筑的正常使用,甚至还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必须要提高对原材料质量的重视度,严格按照施工方案选择材料,落实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等进行评估,建立供应商数据库,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而保障所提供的原材料质量。此外,在材料入场前,相关人员必须要核对材料信息,并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同时对标国家标准,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相关单位在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测时,应以工程施工技术为依据,如施工要求、内容、时间等,控制材料施工前的质量检测。同时,在检测完成后,应确保其有正确规范的保管方式,如防氧化、防水及防晒等。

2.2.4 施工方法要素管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施工方案与工艺直接影响了施工的科学性[6]。对此,施工企业要根据保障体系运行所需的几大要素,构建起完善的施工质量保障管理机制,包括运行机制、计划机制以及协调机制等,通过这些机制全面推动各学科专业融合,促进施工企业、第三方检测单位无缝衔接,让第三方检测单位为施工企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保障。此外,还需要根据施工质量保障部门的职能,建立相适应的信息交流渠道,确保各项机制有序运行。企业要基于顶层设计视域构建一体化的组织机构,制定协调统一的工程保障运行体系标准,共同制定保障政策与法规,从而为施工质量保障管理与运行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制定合理化、标准化、体系化的施工质量保障方案。另外,要基于提高质量意识这一目标,加强对施工质量保障性分析以及施工质量评估技术的研究,全面提高保障分析、评估水平;开展保障资源研制,为施工质量保障提供充分的资源;开展施工质量保障技术研究,提高保障水平,促使保障技术规范化发展,围绕施工质量提升这一大目标,加强对各类工程系统测试、诊断以及保障方法的研究。

2.2.5 施工环境要素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管理质量而言,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施工环境也不可护士,这里所提到的环境不只是外部自然环境,还有质量管理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及人员管理环境等[7]。施工前,应对当地气候、地质、土质等情况进行细致了解,为后续施工做好各项准备。人员管理环境,则是整个人员精神面貌及企业文化,这里需要强化工程施工管控意识[8]。建筑企业需围绕工程管理情况,采取更多、更好的观念转变措施:第一,要基于岗位基本技能与素养,从工程管理本质属性角度出发,如为施工质量、经济效益等,从业务能力角度出发,以职业道德素养等要素为内容,以会议、报告、演讲等形式,让其意识到自身岗位的角色定位,让其感受到自身岗位所肩负的责任,从而主动改变自身意识,如主动反思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从而实现其施工现场管控意识的转变;第二,要借助管理队伍、执行队伍、监察队伍的党员,成立党员先锋队,一方面通过指导方式,纠正相关人员管理工作不仔细、不认真的态度,另一方面通过以身作则方式,营造积极、健康、正向的工作环境,这样便能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转变整个环境的观念,打造更加立体的工程施工管控体系。

2.3 强化工程管理应急处理机制

应急处理机制可提升工程现场管理质量,可降低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安全风险等的损害。因此,相关人员应对其予以一定重视[9]。首先,要全面梳理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素,如工程使用安全隐患、工程材料质量问题、工程技术缺陷问题等,并以此为依据,编制适应性强的应急处理预案,以为后期事故处理,生产恢复奠定良好基础;其次,要动态不断完善工程施工应急处理机制,要立足现行建筑工程施工常见事故类型,如现场生产材料生产不合格、现场作业不规范等,不断优化应急处理体系;其三,要基于应急处理机制,建立现场预警机制。要求现场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循现场巡查机制,配合监理单位,做好安全巡查,质量监管等工作。甚至,有条件基础上,还可制定结合现代监控、感知等技术,做好现场数据化巡查、预警等,如烟雾感应器等。

2.4 高度重视施工安全

在施工前要和施工队伍就工程图纸和地勘报告进行共同商议和讨论,确保能掌握施工要点,并根据一手资料对危险性较大的部分制定安全施工要求。

在施工进行时,管理人员要注意排查施工技术交底情况,了解施工队伍中有没有做到层层交底和全员交底,并对施工队伍是否准备应急预案,安全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加以调查,对于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不到位的员工,管理人员应当禁止起继续参与后续施工。同时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对施工队伍的成员加以指导和训练,用应急演练、知识讲解的做法提高施工队伍成员的安全保护意识,增强施工队伍的安全水平,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常言道,实践是践行理论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安全意识对于深基坑支护建设管理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有效保障整个工程安全有序开展。

对此,在正式施工之前需组织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其他参与主体参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或运用在施工现场粘贴宣传标语、播放安全宣传广播、安全知识教育讲座等形式强化工程建设人员安全意识。必要时还可将工程建设工作人员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学习《安全生产法》,使施工人员能准确了解施工工作内容以及危险程度较高地环节,从而在面对危险情况时能以冷静的心态和娴熟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保障自身安全。与此同时,监管人员还需定期检查和养护施工生产设备,保证施工安全。由于施工过程中会运用大量生产工具和设备且有着较高地生产效率,但也伴随着较高地使用风险。如果施工设备与工具出现突发情况或损坏则会对工作人员造成危险,故而需要定期强化深基坑支护设备养护与检查工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设备保障与养护方案,保证施工设备与工具安全系数,进一步降低因施工设备与工具产生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3 结语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提高也是如此。总之,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程,然而,这一项工作开展却有着重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建筑企业只有全面认知施工管理质量要素,才能够从全要素角度制定针对性有效地措施,以此看来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获取最大化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要素建筑工程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