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营养支持并发症的效果观察〔1〕

2021-06-26 09:55徐伟马敬张淑梅陶欢欢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内毒素导管静脉

徐伟,马敬,张淑梅,陶欢欢

(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2.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主要经上肢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和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的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带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尤其是肿瘤的治疗。PICC从穿刺点直至上腔静脉路径较长,且管腔狭窄,极易发生导管堵塞。其次由于肿瘤患者血液状态的特殊性,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缩短置管时间。PICC置管期间急需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本研究探讨了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PICC导管营养支持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行PICC导管营养支持的患者8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18 例,年龄(59.26±6.26) 岁;体质量指数(22.26±2.14) kg/m2。对照组男25 例,女19 例,年龄(59.17±6.18) 岁;体质量指数(22.31±2.01) 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在我院首次行PICC置管,且一次置管成功的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肿瘤患者;意识清楚、能正常进行沟通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家属、患者研究前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血管畸形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疾病者;患者、家属拒绝穿刺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配合度、依从性较差者;存在沟通障碍、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监测生命体征,严格按照医嘱完成治疗,密切观察是否发生并发症。

1.3.2 观察组

1.3.2.1 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主管护士等组成,护士需工作5 年以上,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定期对PICC置管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改进护理计划。

1.3.2.2 制订集束化护理计划

从置管后健康教育、导管维护、头端定位、拔管、维护人员资格准入、输液附加装置管理、导管功能、拔管、冲封管等多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

1.3.2.3 导管头端定位

PICC置于上腔静脉的下1/3段连接右心房处,置管后进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导管标签上必须详细记录导管的外露长度。

1.3.2.4 加强对PICC置管人员技能培训

科室要定期对置管人员进行PICC技能培训,完成操作演示及考核,加强对护理人员敷料更换方法、冲封管手法等多方面的培训,最大限度降低PICC置管风险。

1.3.2.5 导管维护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制订血管使用计划,避免穿刺肘关节血管。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导管口径、型号等,采用透明敷贴、无张力性胶布固定,防止置管局部皮肤损伤,以180°或者0°撕除胶布。对于已经出现静脉炎的患者,予以喜辽妥药膏去肿、消炎。

1.3.2.6 固定导管方法

导管在穿刺点、穿刺方向外侧呈“U”型摆放,统一采用10 cm×12 cm的透明敷贴固定,降低导管张力,防止导管体外移动,避免导管打折或损伤皮肤,贴无菌敷料时应沿导管捏压敷料。对于容易出汗的患者,应在穿刺点之外2 cm处用2 条无菌胶带固定。用无菌纱布或者无纺布覆盖。

1.4 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内毒素、C反应蛋白。并发症:静脉炎、血栓、血流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科室自制问卷调查表评定护理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护理满意度=(很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内毒素、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内毒素、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 论

PICC置管患者留置导管时间长,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会导致导管堵塞、相关血流感染、静脉血栓、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缩短导管使用时间,增加患者的费用支出,影响患者安全[3]。研究认为[4-5],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与护理人员操作不恰当、置管肢体运动过度、药物输入性质、穿刺技巧、导管选择、穿刺部位、血管等有着极密切的联系。临床常规护理缺乏主动性,护理效果一般,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现已无法满足当前临床以及患者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集束化护理以循证理论支持为基础,针对某一种特殊问题,以现有的经验为理论依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切实保证患者置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6]。集束化护理通过统一、标准的置管维护准则,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置管的规范性,避免由于不规范操作、不熟练操作等引发导管堵塞,并且集束化护理加强了对各个护理细节的规范,不断改进导管固定方法。U形导管固定可有效降低各种导管风险,为患者PICC置管期间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案[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内毒素、C反应蛋白、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应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是PICC导管营养支持患者首选的护理方法,与杨佳等[8]研究一致。

猜你喜欢
内毒素导管静脉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