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伟航
人们可以通过哈代的诗歌来了解其想要真正表达的内容,甚至那些通过小说无法言说的感情。本文从哈代本人生平介绍入手,分析其诗歌的风格,同时就诗歌的主题特征进行阐述,让人们更加了解哈代的诗歌,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环境。
托马斯·哈代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这样的童年生活经历让他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后来哈代虽然从事了建筑师的职业,但是仍然坚持文学创作,并且在其第四部作品出版后开始专心于文学创作。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哈代碰到了难题。他想要通过小说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但是这些内心感受可能无法被世俗所接受,为了保证小说作品的顺利出版,他不得不做出妥协。但是倔强的他找到了诗歌这一表达思想的窗口,此后便一直在坚持诗歌创作。
一、托马斯·哈代的生平简介
托马斯·哈代出生于1840年,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并因优秀的小说作品而闻名。他不但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而且是一位诗人,创作了许多诗歌作品。只是这些诗歌作品刚开始并不像其小说一样受人欢迎,而是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对于哈代来说,他想要当一位著名诗人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可惜的是这一愿望直到他死后才慢慢实现。因为家境贫寒,为了生计,哈代的早期生活是将建筑师作为谋生的职业。直到他34岁时,小说《远离尘嚣》才出版。这部小说是哈代真正意义上的第四部作品,同时也就是在这本小说出版时,他放弃了之前谋生的建筑师职业,开始专心从事写作。对于哈代来说,其写作的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想要在小说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约束,为了能够让小说顺利出版,他不得不删去一些自己内心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二、托马斯·哈代的诗歌风格分析
(一)诗风始终如一,诗歌形式富有变化
哈代是一位著名的高寿诗人,但细细观察他的诗歌,发现无论是从青年时代创作的诗歌,还是晚年创作的诗歌,诗歌的风格一直较为统一,没有明显的变化。哈代诗歌创作坚持了大约六十年,在这段时间里,他生活的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英国从维多利亚时代慢慢发展到现代主义诗派盛行,对于哈代来说,他的诗歌风格一直较为统一,是一个颇为难得的事情。哈代在诗歌创作方面一直比较注重个人价值观、感情的传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初读时,有人可能觉得哈代的诗歌比较粗糙,缺乏语言的升华,但是当人们看惯了华丽的辞藻,转而去阅读哈代朴实的诗歌时,便会发现别有一番韵味。哈代在诗歌创作方面就像一颗被掩盖的珍珠,慢慢地被人发现,只是经历了太长的时间,直到他死后才逐渐被人们认可。
风格简单自然是其诗歌一大特色,给人一种朴素之美。在进行语句拿捏时,其并不会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修辞方面也不会可以追求创新,甚至有些诗句可能会有些不通顺。例如在《身后》一诗中,第一行:When the present has latched its postern behind my tremulous stay,翻译为中文意思大概为“在我不安定的一生后,今世把后门一锁”。读来便会感觉诗句并不流畅,其中的问题较为明显,营造的意境也很少有人读懂。联系诗歌的上下文,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大致为老人即将离开人生的舞台,对他来说,时间之门正在关闭。就一句话,在韵律上也存在弊端。对于大多数诗人来说,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会尽量避开音韵上的问题,但哈代在诗歌创作时常常更加关注整体诗歌的自然风格,而对一些音韵上的问题并不是很注意。例如,tremulous一词词尾的s音和 stay,一词词首的s音相连时会造成s音的重叠。
从整体来看,哈代的诗歌风格跟他的为人较为匹配,给人一种平易和顺的感觉,但是在诗歌形式上却富有变化,包括诗歌的韵律、格律和结构等,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格局,而是能够跟随自己的感觉来进行设计变化。在哈代的诗歌中,诗歌有短有长,短的可能只有两节,但是长的可能有二十五节。除此之外,其采用不同的诗歌韵律来搭配不同的诗歌内容。例如,为了烘托出紧张的气氛,可能会采取长短不一的句子,给读者传达出一种紧张的情绪。哈代的这种手法上的变化多端可能与其之前从事建筑行业有关,希望能够借助诗歌形式布局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
(二)风格阴晴各半
哈代诗歌整体感情基调并不单一,既有悲伤的,也有喜悦的。相比于他的小说,其诗歌不仅会传达出负面的情绪,还会表达希望的欢乐。人们常常片面地以为哈代是一位悲观主义者,当然这可能与其小说悲观情绪的表达有关,但是从诗歌创作来看,其作品不仅仅是为了传达出悲伤情绪,而是会带给读者希望。虽然哈代受到叔本华和哈特曼悲观主义影响,但同时也认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斯宾塞的社会进步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所处的困境,认为社会会随着人们的努力慢慢进化发展。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可能在小说中表现得不明显,但是在其诗歌创作中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哈代的诗歌细细读来能够点燃人们生活的希望,从而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生活中的逆境。
当然,哈代作为一位诗人,作为一名小说家,其不能详细说明社会弊端所在,也不能清晰阐述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问题,其表达的积极乐观情绪也不能保证人们可以从苦难中脱离,但是他的诗歌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积极乐观的心态。例如,在《生命,我何曾计较》这首诗歌中,虽然前半部分有着浓浓的悲伤之情,但是在后半部分,哈代却表达出希望,让人看到其内心的欢乐。此外,还有《希望之歌》中——啊,甜美的明天/从今后/再不会有/这忧伤/那么,让我们借来希望/人世间/将会散漫灿烂的阳光/阴沉的灰暗哪能阻挡/着闪耀的阳光/去吧,昏暗的忧伤!这首诗歌带给人们生活的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哈代对人生积极的态度,从而感染读者,传达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哈代的诗歌看似如田间的溪流般缓缓流动,但实际蕴藏着极大的力量,就像礼堂的钟声让人醒悟,给人力量。他的诗歌朴实无华,渗透着现实主义的色彩,同时也让现代的人们通过阅读他的诗歌来充分了解哈代,了解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于读者来说,若想要全面了解哈代,仅仅阅读他的小说是不够的,还要阅读他的诗歌,有时候他的诗歌比他的小说更能够体现他的为人,更能够带给人持久的力量。
三、托马斯·哈代的诗歌主题特征阐述
(一)生存困境的探索
在哈代的诗歌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人在生存困境中進退两难的艰难处境,还可以看到努力摆脱困境的努力。社会的变化可能会给人带来希望,但是不可避免也会给人带来失望,哈代小说生动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向人们传达出积极的生活观念。见微知著,从对于生活小事的描写,进而拓展到大自然的花鸟草木,最后对于世界,对于人的生活本质进行深入思考。人们所处的各个生命阶段都会面临这暴风雨的威胁,只有真正意识到最坏的境遇,才可能改变糟糕的状态,迎来生活的转变。
战争也是哈代诗歌创作的内容之一,战争让人们看到了本质的邪恶,让人们变得扭曲可怕,让人们质疑这个世界是否还会有真善美的存在。当人们在战场上杀红了眼睛,一把把刺刀无情地刺入人们的胸膛,直指心脏。哈代对于战争是讨厌的,他诅咒战争,对于贪得无厌的君主持一种鄙视的态度,对于士兵的悲惨命运给予同情。哈代借助战争的视角来关注最底层的民众,呼吁人们应该珍惜生命。在《冬日之言》中阐述自然和爱情的主题,财富和地位损害了纯洁的爱情,婚姻与爱情本来应该是简单纯真的,但是因为人们对于财富和地位的追求,使得爱情变得复杂,使得婚姻变成一种工具和手段。同时,哈代借助诗歌呼吁人们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希望人们能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除此之外,哈代还借助宗教来探索人们的生存困境,倡导唯物主义,认为宗教并不能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困境,在《偶然》等作品中抒发了对于上帝的不满,同时也对上帝的存在发出质疑。
(二)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我们虽然可以从哈代的诗歌中看到他的负面情绪,但是哈代仍然没有放弃通过诗歌向人们传达积极乐观的心态。从整体上看,哈代的诗歌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并存,他希望人们能够站起来去与不堪的现实做斗争,同时不放弃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在《身后》这部作品中,诗人通过文字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平静,同时对于生命的结束并没有太多的悲伤,反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哈代诗歌中不仅存在悲观主义,乐观主义的诗歌也大量存在,包括《同一支歌》《天气》等,从简单的自然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对于爱情,哈代并不是完全的悲观主义者,只是在对生活有了颇多观察感悟之后表达出来的个人感慨。哈代在诗歌中曾经描述过火热的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冷淡,过去的幸福与现实的残酷交织在一起,让人们不禁感慨颇深。对于未来,哈代并不是完全的盲目乐观,也不是盲目悲观,而是充满忧患意识的同时,也看到前进的希望。
(三)现实主义和现代性
现实主义和现代性的交织是哈代诗歌的主题特征之一。在诗歌创作中,他坚持现实主义,想要通过诗歌来反映现实,批判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诗歌中,他大胆抨击西方文明中的种种弊端,包括宗教、婚姻、法律等,同时对于人内心深度的情感进行深度剖析。《命运的讽刺》组诗借助自然来反映现实,进而批判社会。虽然他的爱情诗歌中充满着美好的想象,但是最终也会呈现给读者一些残酷的现实,让人们看到财富、地位等外在物质对于爱情的消极影响。
对于爱情,哈代没有将现实抛在脑后,而是借以现实的笔触来表达爱情。爱情的丧失离不开生活的摧残,残酷、丑陋的生活使得他认识到爱情的脆弱,同时也明确了通往幸福爱情道路上的种种阻碍。在旧的婚姻道德束缚下,婚姻并不是甜美爱情的延续,更多的是爱情的坟墓。总的来说,爱情主题的诗歌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色彩。
四、结语
托马斯·哈代作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小说家,其实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生前其以创作的小说而被人熟知,死后他的诗歌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欣赏和欢迎。相比于小说来说,诗歌仿佛给了哈代一个表达思想的窗口,其在青年时代就一直坚持写诗,只是他的诗歌不像小说那样出名。哈代的诗歌较为朴实,有着几分乡土气息,其散发的真挚、朴实,令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