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溪,夏溪

2021-06-25 16:46王茂玉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溪流祠堂溪水

王茂玉

夏溪村,现称“下村”,是泰和县万合镇一个古朴的小山村。据《泰和地名志》记载:宋末元初,吴叔祥由横塘村迁此。村周小溪环绕,每逢春夏之交,溪水盈溢,纹波翻卷,勃勃生机,寓意后裔繁荣发达,源远流长,而名“夏溪”,后谐音简称为“下村”。

夏溪是母亲的娘家,我就是夏溪外甥了。从内心来讲,我喜欢“夏溪”这个村名。因为,夏溪这个名字,吟咏间自带诗意。想来,一个被溪水环绕的村庄是有福气的。它所折射的是夏溪吴氏瓜瓞绵绵、耕读传家的美好祈愿。

夏溪的时光,总是如此清亮。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这条并不知名字的溪流。我和我的哥哥姐姐们,曾不止一次欢快地蹚过这条清澈的溪流,去往于外婆家。

夏溪自山中來,一路潺潺,百折迂回,川流不息。夏溪水就像是系在夏溪村胸前的一条绸带。那身段是原始的、柔美的,纹波自带日月光华,溪声隐含山川脾性。它时而跳跃,时而婉转……当溪流平静地穿过夏溪村前时,像是近乡情更怯的游子,忽然间就放慢了脚步,温存地将村庄半搂入怀。外婆的农家小院,就安卧在这怀抱之中,静谧安详。

千百年来,夏溪缓缓流淌的溪水,始终泛着诗意,像是夏溪村一种恰当的修辞,那么妥帖。或许,在每一个夏溪子嗣的心里,一定也有那么一条纯美的溪流在心底兀自流淌,尽显“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

记忆,在一朵朵柚花上婉转。

三月间,一树树的柚花把个村庄打扮得花香弥漫。春天的夏溪,简直是一方世外桃源。春风过处,簇簇串串的白色花蕾在枝头攒动,素净淡雅,温情脉脉,让人眼里、心里全是欢喜。柚树下,细碎的阳光穿过树叶,斑驳了外婆沟壑似的皱纹。不远处,细外公听着收音机,穿着粗布长衫,悠闲地踱着方步,手里锃亮的铜烟壶在烟火明灭间,升腾起袅袅的白色烟雾,不时有花瓣从空中零落。空气中氤氲的柚香,润物无声,一缕一缕,无声无息地溢满整个村庄,慢慢地侵入到人的肌肤里。天籁中,有鸟儿啁啾,村庄的心事也随花事慢慢变得湿润柔软起来。此时的夏溪,任何修饰的语言都显得相形见绌。

外婆的村庄虽算不上宏大,却也不失坚韧、厚重。打我懵懂的记事起,夏溪就只居住着外婆和细外公一家,其余的吴氏后裔,早已迁居到四五里之外的陂溪、石桥一带开枝散叶了。

夏溪村落四周,群山逶迤,旗形岭,梅冈,栗排岭……远处,苍山如黛,万物葳蕤;近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座古老的祠堂,七八间瓦房,几间牛栏茅舍,村前三口水塘呈“品”字排布,这就是夏溪。一副沉默的性子,宠辱不惊!夏溪祠堂的天井,神秘古朴,有青苔附在井壁上,透着潮湿、幽密的气息。祠堂的西面,一堵斑驳的老墙肆无忌惮地缠满了薜荔。“出则弟,入则孝”“忠臣孝子,读书耕田”的家声,在夏溪人心中激荡有声。祠堂前横卧着的旗杆石,红米石质地,有时间的质感和历史的分量,彰显着夏溪人读诗书、重礼仪的家风传统。一个村庄,但凡有了诗书家教的熏陶,自是别有一番温润娴雅,与夏溪村的气质是如此匹配。

祠堂紧挨着的,是外婆的老屋,青砖、黛瓦、灰墙、木质门,八卦图案门楣……屋檐上,早有槲蕨独自爬上屋顶,离天很近,离地很近,离尘世很近。老屋历经了上百年风霜雨雪的洗礼,颜色和时间一样陈旧,有时光倒流之感。

记忆中的夏溪,总有外婆忙碌的身影。晨起,给鸡喂食、淘米做饭、菜园浇水……每次去夏溪,外婆总要给我煮上一碗荷包蛋,不时叮嘱我:“多吃点,在学堂学书要认真,听老师的话,择善而从……”晚上,外婆一曲“月光公公,担担水桶”的童谣伴我入梦。外婆待人很是亲和,有着庐陵妇女所有的美德:忠贞、善良、勤俭、朴实。外婆脸上的笑容总是那么亲切和善,仿若带着三月和煦的风,让人心安。那慈爱和温情的画面,经年后仍让人回味、温馨。

外婆面相慈爱,一头银白色的发丝,眼窝深凹,侧襟蓝布衣衫,全身干净素洁,佝偻的背影,走路颤巍巍,身子很轻,像夏溪上空飘过的一朵流云,仿佛一不小心没抓住,就会随风飘走。外婆的身影,缓慢地滑过夏溪的时间,滑过夏溪的流水,从记忆里倏忽走远。

如今,外婆逝去已近三十年了。三十年柚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老屋破了,时光旧了,故事老了。现在,我70多岁的老母亲,也越来越像外婆了:满头的白发,沟壑似的皱纹,慈爱的脸庞……除了相貌神态外,还有性子,以及对朴素事物和情感的理解。

看到了现在的母亲,就仿佛见到了柚树下站立着的外婆,如此神似,又如此一脉相承。外婆传承给母亲和我们的,不仅仅是身体里流动的血脉,还有尘世里播撒下的善良基因,这基因隐藏着美丽、坚韧、质朴的生命本质,散发出独特的馨香,历久弥坚。

猜你喜欢
溪流祠堂溪水
溪流
溪流到了大海
八一作品
溪流到了大海
梁家祠堂史话
担当
溪水侗乡
大路弯弯 溪水缓缓
十八条清清的溪水
沈家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