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延禧攻略》对历史文物元素的还原分析

2021-06-25 07:11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延禧攻略手串团扇

李 玮

(天津文物交流中心,天津300000)

一、前言

古装宫廷剧《延禧攻略》可谓一匹黑马,以高度还原历史人物造型作为出发点,借鉴真实史料和实物。造型一改以往的宫廷剧最长见的华丽,复杂的造型、风格,以含蓄低调色彩处理手法,呈现出一种古代的审美特色。剧中植入大量中国传统的文物元素,展示清朝鼎盛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二、耳饰

首先,剧中耳饰也是亮点之一,满族妇女“一耳三钳”就是其地位尊于汉人的表现。剧中第一集开始在皇上选秀之时,对舒贵人的一耳三钳给了特写镜头,一耳垂上有三个耳坠。皇上问:“你这耳朵怎么回事?纳兰回答:臣妾的阿玛说,女子一耳三钳,穿花盆鞋,乃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若是一朝抛弃,效法汉女一耳一坠,那就是忘记了祖宗。”剧中皇上正由于看到纳兰对满人女子“一耳三钳”的做法传承得好便留下牌子、赐香囊。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选修时曾说:“旗妇一耳带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已饰,联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即禁止。”反应了乾隆时期一耳三钳佩戴的重要性,同时这也引起观众的深思,这是当时必须遵守的礼仪,是对历史进行最大程度的还原。

其次,如何通过看到耳朵上耳饰来识别满清女子的地位?佩戴“一耳三钳”资格的满人,其佩戴方式不同,显示出的不同的等级地位。魏璎珞刚入宫的时候是普通绣女,耳饰就是一个耳坠、两个铜环。随后,她从绣女到贵妃的过程中使用珠玉耳坠,变成三个相同的耳坠,这个简单细节,显示了身份的和地位的演变。

再者,怎样看耳饰来辨别后妃们的等级呢?这就要珍珠上的展现了。史料记载,后宮嫔妃佩戴的是东珠。根据地位的高低,后妃佩戴东珠的品级不同,根据大小和光泽而定。《皇朝礼器图式》规定:皇太后、太后的耳饰用的一等东珠;皇贵妃、太妃、皇太子妃耳饰用二等东珠;妃和嫔分别用三等、四等。皇帝的后妃耳坠都是金龙蟒衔东珠各2颗,有一个小细节对比专门描绘乾隆皇帝后宫群像的《心写治平图》可以发现,剧中富察皇后与真实的富察皇后的耳坠,除了颜色有区别,款式基本做到了复制,从此处说,剧中的这细节更尊重历史,可圈可点。在追剧的同时,了解清朝满族人的耳饰特色,可以对历史细节做出深入研究。

三、头饰

本剧还展现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首次采用了绒花作为各位嫔妃的头上饰物,在这剧中体现绒花不枯不败、朴素唯美的特点。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孝贤纯皇后虽姿容窈窕却提倡节俭,“以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翠”。在第六集中皇后向皇上主动提议:“不能奢靡浪费,舍弃珠翠改以通草绒花为饰”。这一点剧中跟历史做到了一致原则。其实绒花最早开始于唐朝,谐音“荣华”,象征富贵,武则天时期被列为皇室贡品,一直延续清朝。剧里出现的绒花重现故宫现存的清代皇室发饰。绒花制作手法非常独特,先用蚕丝染色成绒,然后再用钢丝勾勒出形状等复杂工序,至今也无法用机器替代。在这部剧中绒花的配色具有青春气息,以单色为主色调,能清晰看到花蕊和叶子间距离,有时花瓣、叶片末端还有微妙的渐变,非常有讲究。例如,皇后头上佩戴的绒花,由绶带鸟、寿桃、石榴和佛手造型组成,寓意长寿富贵,多子多福,体现皇后地位的特殊与尊崇,整体形象素净典雅,更符合真实历史的时代特征,与复古高贵的点翠头饰相比,绒花多了几分宁静祥和。

四、服饰

从服饰的颜色款式上看,这部剧也打开了古装剧的服饰搭配之门。曾经中国女性必修技能的刺绣,渗透整个剧中作为最突出的亮点。女主角魏璎珞从绣房宫女,当时通过考核完成的绣品《牡丹锦鸡图》,到被纯妃安排献给太后的观音像绣品体现出乾隆时期惊艳的作品。简单的说,刺绣就是使用刺绣针牵引纱线绘制美丽漂亮的图案,这里的图案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模型,照着模型直接刺绣就可以,就工艺来说比较简单,但是面料的选材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剧中鲜艳的颜色搭配较少,不同于别的古装电视剧出现的鲜艳的光彩照人。

“黄色”是剧中最为突出的颜色。在古籍早就有记载,女娲以黄土造人,黄河是我们生长繁衍的摇篮。按照《说文》中的解释,土地之色为“黄”。黄色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所崇尚的颜色,它五行属中的,象征着中正帝统,既是土地的颜色,而且从唐代开始就只有皇族可以使用,显示出地位的高贵。皇帝朝袍是皇帝在登基、大婚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所穿的。按清朝《大清会典》规定,皇帝朝服一般“色用明黄”。剧中皇帝这件朝服基本款式是上衣、下裳相连的长袍相配而成。其中前胸、后背、两肩正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辟积前后正龙各一,行龙各二,里襟下摆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披领行龙各二,全身列十二章。作为图腾的龙,每个年代都有它的风格,尤其是清代早期,龙纹形象仍然保留明末的风格,但是龙首随之变化,悠长的龙嘴收缩很多,尤其是正面龙的出现,显得下颚比上颚长一些。在鼻翼两侧长出了长长蜷曲的龙须,头部毛发浓密细长,龙爪之间已经分开,像鸡爪形状不断演变。剧中皇上的这款服饰,虽然龙的位置,纹饰的顺序都极其相似,放大一看胸前正龙没有真正乾隆年间的凶猛气势,眼部的夸张、浓郁的眼眉以睫毛的形式向上卷翘,龙须也是张牙舞爪,龙的整体造型呆萌的现代气息。但相对于道具来说,用现代眼光看剧中传统服饰文化,是符合当今的审美标准,现代工匠极力贴近历史传统文化,同时满足观众口味。第11集举办荔枝宴中皇上和皇后同是出现穿的黄色吉服,其中皇帝身穿借鉴故宫博物院中的黄纱绣彩云金龙单龙袍,圆领大襟右袵,马蹄袖,领袖俱石青色花卉织金边,左右及前后开裾,直身式袍,列十二章,内衬浅湖色暗花绫里。相比剧中奇特的正面龙抽象展现,文物真品多了许多威严和庄重。皇后穿的黄色吉服凤袍显得雍容华贵符合皇后端庄大气的身份,而这件衣服根据原版故宫珍藏香色缎织翔凤纹夹袍近似复刻而成,香色缎面织绣了五彩凤凰,口衔折枝花卉,再加上马蹄袖特写镜头,展现出清代满族人崇尚骑射,衣服的造型都以紧身、窄袖的基本特点。这件属于清宫旧藏皇后春秋季吉服标注了乾隆四十六年,可惜的是,富察容音去逝于乾隆十三年,这件衣服样式也就在剧中得到了穿越。

“蓝紫”色也是剧中主要服饰颜色之一,古代称作靛青或石青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深蓝色,透露皇家气度中的一种肃穆端庄。第六集中各宮嫔妃献寿礼富察皇后穿的这件全名叫“缂丝石青地八团龙褂”。龙褂与吉服冠、龙袍同属于吉服。龙褂是吉服之一种,为皇太后或皇后在祝寿、赐宴等重要典礼场合时穿着,是套在龙袍外面的一种服装。该服饰只能为皇后、皇太后、贵妃所用,清朝女子一般不能穿龙褂。

据《钦定大清会典》载:皇太后、皇后龙褂“色用石青,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龙四,下幅八宝立水,袖端行龙各二。”剧里和原版的对比,这件衣服以深蓝色为基调,龙的形态和位置,还有龙旁边的五彩祥云的位置都是十分相似,遗憾的是缺失了海水江崖纹饰,作为贵族服饰下摆纹样承载了地位尊贵、等级区分,透射着庄严和肃穆的重要标志。随后纯妃献给皇后一块和田美玉时穿着的是“石青缂丝八团庆寿灯笼纹棉褂”复制版,原件收藏于故宫。棉褂对襟,宽袖,身饰灯笼纹,两肩和前胸、后背各织一团,下幅前后各两团灯。每团灯笼织“海屋添筹”纹,两旁为谷穗纹。可惜的是原物品领口系有墨书黄签:“嘉庆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收造办处”,这又一次在乾隆剧中神的穿越。第一集选秀女时高贵妃所穿的这件衣服,在故宫实物收藏中全名“石青纱缀绣八团夔凤纹女单褂”,是后妃吉服的款式。褂整体肥大圆领,对襟,平袖口,裾左右及后开,褂以石青色暗团龙实地纱为地,缀补八团夔凤纹,下摆无纹饰,从细节到色彩纹饰的相互搭配,充分展现当时的工艺审美和社会等级的追求。它们虽然是道具现代工艺服饰,却代表了清代刺绣工艺水平的最高代表。早期儒家经典《周礼》里已记有中国的服饰制度。据清宫《内务府奏销档》和《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档案记载:皇帝敕谕多次要求官局所织缎匹“务要经纬均匀,阔长合适,花样精巧,色泽鲜明”,质量不合格,必须补赔、罚俸或受鞭责。宫廷服饰在早期就得到重视,到了清代更加规范严谨,现在遗留下来文物藏品在艺术市场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配饰(团扇/珠串/压襟)

看《延禧攻略》会发现,每个清宫娘娘几乎都有几把造型精美的团扇。团扇因形状为圆形似满月,故名团扇。其扇面以绢、罗、绫、纱等丝织物制成。在西汉已经出现,汉武帝的妃子班婕妤所作《怨行歌》有“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之句。团扇,当时又被称为“纨扇”或“合欢扇”。明代文徵明的《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曾有诗句: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不难看出,团扇一直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夏季可以纳凉,秋季期盼团圆。到清代时期团扇形状随之变化出现六边形、花瓣形等造型,缂丝技术相比前期有了很大的提高。缂丝团扇作为我国传统的丝织工艺品之一,这是一种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选用优质的桑蚕丝,经线采用生丝,纬线采用煮熟彩色蚕丝进行织造,先将图案稿按照1:1画好,放置经线下面,采用画稿相同的纬线分区域织造,最后形成双面立体感漂亮的图案丝织工艺品。缂织的过程比较漫长,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很难复制。

剧中皇后富察·容音钟爱的有一把黄色团扇,如图1所示),图案为两只仙鹤盘栖在桃树下,一只眼望仙桃,一只低头口衔灵芝,仙鹤体态优雅,羽色朴素、性情温和,是鸟类最高贵的一种鸟,自古称作“一品鸟”,寓意第一。扇面以轻薄细透的黄纱为地,寿桃、灵芝等图案以绫绢贴缝合于扇面之上,突出立体感效果,寓意为长寿祈福的含义,此扇原版藏于故宫中名为黄色纱贴绫绢桃树双鹤图染雕骨柄团扇。

图1剧照

另一把皇后娘娘在剧中使用的扇子,复刻原版浅驼色纱绣花鸟图竹雕花柄团扇,扇子细薄暗色花卉为地,利用刺绣和堆绫相结合的手法,展现出折支牡丹和小鸟的灵动性,在古代牡丹被尊为花中之王,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和鹊鸟同时出现场景寄托了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如图2所示。

图2剧照

剧中霸气十足的高贵妃身着孔雀绿长袍搭配红色六瓣海棠形宫扇,骄横跋扈,眼神犀利,轻摇的这把扇子还原了故宫的红色缂丝海屋添筹图乌木雕花柄团扇。如图3所示。扇子整体呈六瓣葵花式,以红色背景为主色调,上方大海中有座楼阁耸立在青云端,下面的海水耸立的山石生长着灵芝,一只仙鹤口衔树枝飞向楼阁。这个就是神化故事中“海屋添筹”典故,源于司马迁《史记》中说:“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在渤海中。”后遂以海屋谓仙人仙境。“筹”是古代用竹、木制成的计数工具。宋代苏轼的《东坡志林·三老语》:中说有三位仙人互问年龄。一个仙人说:“每次沧海变成桑田的时候,我拿筹子记录,每次桑田变成沧海,我也都拿筹子记录,现在筹子已堆满十间屋了。”因此,海屋添筹比喻神仙增寿,以此为祝福长寿题材。作为贵妃御用品之一的缂丝团扇,体现了她的地位的高贵。

图3剧照

剧中皇太后手拿的桃树仙鹤图团扇也是故宫经典中米色纱贴绢桃树仙鹤图乌木雕花柄团扇,绣幅层次分明,虚实隐现。如图4所示,原扇面为葵花形,米色纱地以堆绫技法笔墨渲染仙鹤寿桃图案,桃树上果实累累压满枝头,小溪旁边的小草和野花突显灵动性,仙鹤嬉戏形象逼真。仙鹤在中国本土宗教中很早就有仙人骑鹤的传说。早期唐代《艺文类聚》曰:“鹤,阳鸟也,而游於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由于和仙人并提,成为长寿的象征。桃树上的桃子也被视为“寿桃”。寿星一般会拿桃子作为象征,桃子也被神化,与长寿联系起来。因此仙鹤和寿桃的纹饰为长寿吉祥,在剧中皇太后使用也是十分贴切。

图4剧照

剧中最多见的是那串皇后手中水晶手串“十八子”,她在生气时会拿起珠串,并会给一个特写镜头来加强情绪渲染气氛,剧中的富察皇后把手串送给魏璎珞,到最后大结局时被封为皇贵妃的魏璎珞还把玩着的手串,体现了古代人们的一种信仰理念。佛珠十八子寓意着佛教的“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具有祈福纳祥的寓意。还原故宫精品“水晶手串”,珠数18颗粉色碧玺结珠和佛头。背云为扁平形翠片,米珠镶嵌的提系和红宝石缀角,显得十分华丽秀美。手串最早出现在我国文献里,是在佛教兴盛的唐宋年间,在《校量数珠功德经》记载: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在宋人张伯端《采珠歌》中写道: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人玩佛珠,主要还是抱着一些宗教福报方面的目的。这种状况也在清代发生了改变,清人用一整套完整的戴串礼仪规范取代了宗教的意义,也让手串的发展迎来了巅峰。剧中各嫔妃把各种手串系在衣服上,展现另一种佩戴方法,俗称“压襟”。压襟自唐代出现,流行于明清。一般的清代女子,穿对襟衣时佩带手串,会把它们挂在第二颗纽扣上;穿大褂衣时,则挂在腋上方的襟钮上,也可挽在手腕或握于手中。清代张子秋《续都门竹枝词》中写到:“沉香手串当胸挂,翡翠珊瑚做佛头”指的是手串已经成为压襟形式出现了。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还能以重量压住衣襟,平整衣物,并防止衣襟被风吹乱。这些压襟除了能让衣服更服帖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象征身份地位不同,乾隆时期容妃画像中挂在腋下位置的手串,可以证实这种佩戴符合历史时期特点。扬之水的《古诗文名物新证》中对压襟有详细考证:上端以一条银链系在胸口的扣子上,中间是用银、象牙、翡翠、玛瑙等做成的“事件压口”,雕琢成蝉、蝙蝠、鱼儿、牡丹等形状,象征着美好的寓意。下以银链缀着刀、枪、剑、戟、镊子、剔牙钩、耳挖勺儿等小件银器,少的三样,多的九样,缀五样的比较常见,称“压襟五事”。剧中尔晴身穿绿色袍褂胸前带的压襟和上面描述的十分吻合,分三层,两层银饰寓意吉祥,中间玉器雕琢的镂空花卉蝙蝠等纹样,最主要的坠的五样小东西也十分逼真,完全符合时代特征。这部片子的最可贵之处,贴近历史模样,复制真实文物的造型设计。

六、结语

《延禧攻略》整体剧中模拟展现出大量古物,还有许多例如红宝石盆景、水晶双鱼花瓶、掐丝珐琅仙鹤蜡台等都能追寻到故宫中真实文物元素,让后人更多元化的了解历史中深层的含义,使更精美的文物艺术品延续至今。人们在看古装剧同时,还原了文物的自身的价值。

猜你喜欢
延禧攻略手串团扇
团扇
清宫手串珍品一瞥
《延禧攻略》爆红背后:进击的“于正成功学”
《延禧攻略》于正要靠“黑莲花”洗白? 还是逃不过下饭剧的命运
《延禧攻略》开播发布会 聂远揭佘诗曼“心机”
扇面作画
得而复失的手串
于正新剧《延禧攻略》开机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文玩手串有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