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莉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的作文真实、有灵性、有张力、有感染力。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一是生活中实践体验不足,习作素材匮乏;二是有实践体验,但细致观察不够,习作不生动。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习作资源,细致观察、乐于表达呢?
一、从生活中挖掘,丰富习作素材库——乐表达
1.快乐想说给你听
游戏是习作的重要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游戏的过程、伙伴间的合作与竞争、体验与收获等,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也可以加入游戏,更好地引领学生发现生活。我和学生一起玩抢板凳游戏时,穿着高跟鞋的我的窘样、两个小胖墩抢凳子时的龙争虎斗、女生抢凳子时羞涩中的好胜等,都成了学生写作中的精彩瞬间。
2.成长点滴与你分享
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为学生创建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捕捉生动、具体、细腻的生活场景和细节,为学生建立习作素材库。比如,走进蛋糕房,跟大师动手学做蛋糕;走进广播电视大厦,学做一回小主播;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欣赏蝴蝶展,享受美妙的亲子时光……活动中,大家共同体验喜悦、激动、期待、忧伤,共同经历成功或失败,积累了生动的习作素材,乐于与人分享。
3.世界变化与你共述
自然景象丰富多彩,变幻莫测,每一处景都是一幅画,都能成为习作素材库中的一笔。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美,刺激学生用一切感官去享受、诉说自然带来的美。春游时,我带学生们去寻找风的足迹:“春风是有魔力的,它柔柔的,暖暖的,轻轻拂过我的脸庞,让我想拥抱它;我睁开眼睛在花丛中、树林里寻找它的踪迹……”下雪天,我们在雪地里玩耍:“同学们有的展开双臂忘情地追逐着芦花似的飞雪,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雪花,在空中欢舞;有的仰起头,伸出舌头,正津津有味地品尝雪花的味道呢;还有的甚至四脚朝天,往雪地里一躺,任凭调皮的雪花扑在他的脸上、身上。”……这样有个性的表达缘于他们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内心有话想说。
二、在生活中发现,培养细致的观察习惯——会表达
1.敏锐捕捉,有意引导,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
一次语文课上,一只麻雀飞进了教室,慌乱寻找出路到处乱撞,结果撞晕在电视机柜上。当麻雀飞进教室的那一刻,我马上停止讲课,提醒学生这是一次难得的写作素材,要仔细观察。“小麻雀太过惊吓,瞬间四处乱撞,一会儿撞黑板,一会儿撞窗户……”“不知它是撞晕了,还是飞累了,钻到电视机下面就没了动静,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1秒、2秒、3秒……时间过得好慢,大家屏息凝神,我的心也不由得紧张起来,默默为小鸟的命运祈祷。”因我的敏锐捕捉和有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表达生动具体,有两篇作文还在全国中小学“生活作文”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2.坚持写日记,发现视点,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如何观察生活?我告诉学生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让自己成为“火眼金睛”“顺风耳”“狗鼻子”“品菜师”,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具体,把观察时的感受写进去,这样的作文才会更生動、更有感染力。
为了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视点,坚持每天写日记。学校附近有一只小狗经常出现,学生们在日记中写道:“小狗汪汪汪地叫着,朝着我使劲摇尾巴,难道它想认我当主人?”“小狗的鼻子和嘴巴都很小,我忍不住轻轻地摸一摸它的小鼻子,湿漉漉的。”学生们观察的视角越来越多元化,细致观察的习惯也渐渐养成。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外化表达,只有善于挖掘生活中的习作素材,细腻观察生活,才能撬动习作教学,促进学生快乐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