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根據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验式劳动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正向指导意义,应结合当前课业减负工作,同步开展劳动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劳动体验与身心健康的密切关系
青少年学生身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云端课堂打破了教育围墙,但那些“成长的烦恼”也不容忽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学生的身体素质亟待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才是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
从小的视角看,劳动能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还是促进人体多巴胺分泌的重要方式,酣畅淋漓的劳动过后,人体内会产生一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从大的方面看,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离不开劳动,劳动创造一切。
二、劳动体验在学校发展的相关举措
在“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笔者所在的小学真正贯彻并落实了“五育并举”理念,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当前课业减负的现状,全面推动作业改革:将每双周的周三定为“零书面作业日”,全面推行劳动教育,践行“劳动家作”计划,从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出发,以评选各个层面的“劳动小达人”为切入点,强调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劳动能力的培养,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
三、劳动体验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
1.激发积极的心理效应
自我认知 劳动体验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劳动的光荣感,从中更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这些都促进了他们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体验劳动的过程,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抵制了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思想的侵蚀。
情绪调节 劳动体验对调节情绪有着积极作用。当学生沉浸于郁闷、烦躁等情绪中时,可以借助劳动来转移注意力,经过热火朝天的劳动后,静下心来想一想,内心郁闷、消极的情绪也许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社会适应 学生终将成为一名社会人,而适应社会的途径就是劳动。例如,在学校的劳动体验中有一项“社区劳动小达人”体验活动,学生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暖心服务,包括将爱心旧衣物打包投入衣物回收箱、给值班的门卫叔叔递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等。各种各样的社区劳动既温暖了人心,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体验。
学习助力 劳逸结合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状态,学生可以通过劳动来缓解学习压力,劳动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助力,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灵感。
生命教育 学生在一次次的劳动体验中认识到劳动的艰辛,体悟到劳动的价值,从而敬畏生命,尊敬每一位劳动者,珍惜生命,重视每一个劳动人。
2.营造和谐的亲子氛围
孩子挖土种树,家长在一旁浇水;孩子整理房间,家长微笑点赞;孩子擀面,家长手把手指导;孩子洗碗,家长检查是否清洗到位……劳动体验对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融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下一些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暴躁等,大多和家庭教育方式有关,所以劳动体验并不是单单针对孩子的劳动作业,更是和谐亲子关系的一种媒介与依托。
3.引导正向的价值追求
劳动体验能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我校举行的“护绿劳动小达人”活动中,大家种树、浇花,保护身边的一抹绿色,许多学生感慨:我们生于此,长于此,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和这个城、这座镇的文明进程息息相关,我们要像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家园。
综上所述,劳动体验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积极心理学为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教育者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关注学生自我认识、情绪管理、社会适应、学习状态等方面的良性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教育任务,从而真正抵达“五育并举”的理想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