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洋 邓孝慈 ●本报驻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青木 ●任重 柳玉鹏
“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身处太空的3名中国航天员亲切通话,了解他们的身体、生活和工作状况。这次“天地通话”虽然只有5分钟,但却颇受关注,因为它直观地让外界看到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6月17日,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预定轨道,他们由此成为首批进驻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这也是中国人首度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预示着未来浩瀚的太空将留下更多中国足迹,将有中国人作出的更大贡献。过去一周,中国的“空间站时代”引来外媒持续关注;过去十几年,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之快、之多,令人吃惊。“现代太空探索的篇章,也许将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由俄罗斯人和美国人书写,而是由中国人书写。”有俄罗斯媒体这样感叹。
温馨、舒适的“太空家园”
2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现场大屏幕观看天和核心舱与神舟十二号飞船组合体运行情况及航天员在轨工作情况,并同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通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
“习近平周三称赞建设中国首个空间站的3名航天员的工作,称其为人类探索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法新社23日报道称,中国领导人询问3名航天员的身体、生活和工作状况,并说他们的情况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俄罗斯报》23日以“习近平同在轨中国航天员交谈”为题称,这次谈话以视频会议形式进行。“建设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的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习近平希望航天员们密切配合,圆满完成后续任务,并祝他们在太空工作、生活顺利。
通过清晰流畅的视频直播可以看到,3名航天员精神状态很好,他们在通话中表示,身体状况良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提到“中国航天员在太空有了长期在轨运行的家”,“我们的太空家园很温馨、很舒适”。
上周四,3名中国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驻天和核心舱。这是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航天员们预计在轨工作约90天,不仅要把这个“太空家园”布置好,还要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验证,进行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展开太空科学实验等。
这是2013年以来习近平第3次和在太空执行任务的航天员通话,前两次为:2016年11月9日同在天宫二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通话;2013年6月24日同神舟十号航天员通话。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记录在太空的第一个24小时。”美国雅虎新闻网称,中国媒体23日发布一则视频,里面录制了3名中国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的24小时。当天,中国领导人同身在太空的航天员们进行了5分钟通话,感谢他们的工作。
香港《南华早报》23日评论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太空中的航天员们表示感谢,5分钟的电话反映出太空探索项目的重要性。美联社当天的报道描述了一些细节,比如3名航天员站成一排并站得笔直,习近平说在北京等候他们凯旋,3人挥手告别时敬了军礼。
从一无所有到航天大国
“我们最早是用地面测控站进行天地连接,由于我们的载人航天器都是在近地轨道上,覆盖面比较小,通信时间一般只有5分钟,所以需要用接力的方式,比如东风测控站、渭南测控站等一个一个进行相连。”航天专家庞之浩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后来我们有了中继卫星,测控通信质量不断提高——带宽宽了,覆盖面大了,这次我们以天基测控通信为主,利用中继卫星进行测控通信(详见今日本报第8版)。
根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23日向《环球时报》提供的信息,该院研制的空间站话音处理器实现了三个首次:首次实现对航天器内部的各个通话终端进行实时维护与管理;首次采用数字混音技术实现各个终端之间互相通话;首次通过上注等方式对各种音频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在体验感受上,空间站话音处理器不但可以让航天员像在家里一样“站”里和“站”外打电话,和途中的神舟飞船“电联”,甚至还能建个“群聊”,可选择和地面的爱人或亲朋来个一对一“私密悄悄话”。
有分析称,就科技发展而言,航天领域的进展更有说服力。据香港电台报道,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23日在一场活动上说,当今世界,没有天上的成就,就没有话语权,在航天技术方面,中国已由当年的一无所有变成现今的航天大国,正向强国迈进(详见今日本报第10版)。
实际上,自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以来,外界颇受震动,对于中国的航天成就持续关注。雅虎新闻网23日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再次展示了自己日益增强的信心和空间能力。过去6个月,中国从月球表面带回土壤和岩石样品,让六轮火星车登陆火星,两者都是复杂、有挑战性的任务。“中国近年来不再掩饰其太空雄心。”文章写道。
法新社23日关注“天地通话”的同时,再度提到中国国家航天局在明年年底前进行11次发射,以建设自己的空间站的计划。报道还称,在北京准备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近五年来的首次载人飞船(神舟十二号)发射与巨大的声望紧密相关。
据BBC23日报道,欧洲航天局局长阿施巴赫,对欧洲航天领域的状况感到担忧。他说,美国政府层面的支出是欧洲的5-7倍,私营部门的投入也很庞大,还有中国——“正如我们所有人在新闻上看到的,中国的(航天)投入巨大,我们刚见证3名(航天员)通过他们自己的火箭前往他们自己的空间站。这促使我反思:欧洲希望实现什么?”
谁将书写现代太空探索的篇章?
中国的太空探索在西方引起某些人的“不安”。俄卫星通讯社23日称,在中国向天宫空间站派出第一批人员后,有媒体提出“中国空间站机械臂到底有多牛”的问题,而美国太空司令部负责人曾对中国空间站机械臂似乎能够抓取他们的卫星表示担忧。
报道称,俄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副教授波捷欣认为,类似想法不过是美国将军的狂想。在太空中,接近卫星或其他物体对机械臂和空间站来说都具有巨大危险,模块的外壳可能经不起与卫星或其他物体的碰撞。俄南乌拉尔国立大学专家叶尔帕洛夫也称,美国人的担心是出于政治原因,他们经常用这种方式谈论中国和俄罗斯的类似技术。
美国《国会山报》22日呼吁展开与中国进行战略性太空竞争的行动,称美国需要更有野心的愿景。该报宣称,中国的目标是到2045年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太空大国,这引发人们对中国寻求成为太空霸主的担忧;新兴的竞争不同于冷战时期对太空里程碑的争夺,而是关乎空间衍生能力的实际经济、空间资源收集及获取和控制这些资源的技术。
不过,中国已多次表达空间站阶段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基本立场。“中国打开太空的大门,”德意志广播电台23日说,中国空间站将安装外国科学实验仪器,中国还表示希望为发展中国家打开通往太空的大门,帮助他们培训航天员。欧洲航天局正在加大与中国的合作,甚至有朝一日会派宇航员到中国空间站做研究。为此,已有宇航员和工作人员在参加中文培训。
据《南华早报》23日披露,无论是中国的火星车、空间站还是带回月球样品的月球探测器,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系统——麒麟。该系统的大多数软件都是中文显示,计划接受中国邀请访问空间站的外国宇航员需要学习中文。
美国太空网22日称,俄罗斯想把本国宇航员送到中国空间站,俄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裁罗戈津近日说,俄正与法国讨论改造圭亚那太空中心“联盟2号”发射台,使它可以用于载人航天任务,包括向中国空间站发射航天器。
俄罗斯“自由”媒体称,中国航天员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工作,现代太空探索的篇章,也许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由俄罗斯人和美国人书写,而是由中国人书写。目前,中国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外层空间探索计划,而月球探索计划准备与俄罗斯一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