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无障碍智慧建设使城市更畅行

2021-06-24 06:41本刊编辑刘云佳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5期
关键词:全龄导则建筑师

文/本刊编辑 刘云佳

薛 峰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建筑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兼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社区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全国无障碍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

“建筑师之笔到底做什么用?我认为是为城市创造服务于人的更美好的生活场景。作为建筑师,在新技术时代要重新思考与自我定义,不要只盯着大活、超大活,要学会干细活、小活、绣花活,成为城市设计的‘神笔马良’。”

——薛峰

当时代的脚步迈入21世纪,走向高质量发展之时,无障碍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功能完善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主持《北京市无障碍系统化设计导则》专家和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哈尔滨市、嘉兴市、杭州市等无障碍城区设计的建筑师,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薛峰认为,未来,我国无障碍智慧城市建设将由个别群体转向全部全龄群体;由点位设施转向系统化设施;由单一需求服务转变为全面需求服务;由提升空间环境为目标转变为提升人文环境为目标;由空间设施转变为智慧城市设施,使城市更畅行。

智慧城市与数字孪生

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载体。作为建筑师,薛峰从城市规划、建设、更新等角度阐述其对智慧城市的理解。

1)从城市规划角度 智慧城市应依托智慧技术,实现上溯100年,后测100年的城市规划。上溯100年,即追溯城市生态、文化、历史、地质条件等大量历史数据,据此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才能有科学的决策;后测100年,即根据当前的城市规划设想及部署,预测该城市100年后的状态,如城市基础设施、防洪排水系统、抗震等是否满足百年城市的发展需要。

2)从城市建设角度 当前的城市建设,各行业间相对割裂,建造、设计、施工各司其职。未来的智慧城市应闭环链条,而非条块分割,该链条是从设计到建造及产品加工的信息链与智慧链,或称数据流,以此串起整个产业链,打通数据孤岛。

3)从城市更新角度 城市更新离不开智慧建设。当前,无论城市更新还是乡村更新,缺乏统一的大数据平台,难以实现不同城市间城市大脑的互联互通。

4)从人的需求角度 智慧城市不是普通的智慧城管,智慧城市需体现“整合”理念,与城市功能及城市各种设施进行整合,形成具有活力的生活场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解决生活性问题,且必须全龄友好。未来,智慧城市可缩短世界距离,即便远隔万里也可握手,即便不出家门也可获得畅行体感,在数字场景下,语言、空间、距离、国界皆不是障碍,实现真正的地球村。

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通常面临系统性难题,由此,数字孪生概念应运而生。在薛峰看来,未来,与数字孪生城市并行的智慧城市或社区可通过5G技术,虚拟城市社区空间,提前预演城市建设方案,重塑城市规划、管理、协同及发展(见图1)。

图1 与数字孪生城市并行的智慧城市或社区

他认为,“数字孪生”不应只强调物理模+数字模,而应是数字空间模+人的生活轨迹模,两个信息叠合,可产生巨大的经济带动作用。例如通过人的行动轨迹,不仅能了解其活动地点、时间、距离等,更能推测此人的社会属性,性别、年龄、喜好、职业等,从自然人属性的角度分析其行为,协调城市供需关系。以我国长城游览为例,通过模拟及优化行人和交通流量,可合理配置游客乘坐缆车的路径,避免拥挤和等待,使其获得更好的畅行体验。

畅行城市与全龄友好

“城市无边界,通畅自由行。”薛峰一直提倡畅行城市理念,即创造全龄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届时人们可畅行其中,走遍全国甚至全世界任何角落,看遍山水林田湖,满足“获得感”“体验感”。通过虚拟数字场景、5G网络、远程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即使是90岁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能登上天安门城楼,一览长安街;或到达泰山之巅,遥望日出。

“畅行城市需要建筑师干小活、细活、绣花活,包括道路、建筑节点、城市公共空间节点的设计或改造,是沉入式、介入式的微设计或微改造。”薛峰坦言,“建筑师最会用笔,笔下生辉,将城市的颜值画出来,尤其是细微之处。”

不久前,薛峰带领青年建筑师团队走进北京北新华街社区胡同,针对百姓不满意的堵点、痛点,指导设计师介入式微设计,通过微改造提升胡同微空间的人性化和精细化。薛峰亲自手绘设计图,保留门口处的花盆,增加花盆绿植并合理摆放,使胡同瞬间提升人气、地气、烟火气(见图2,3)。

图2 北京市西长安胡同现状

图3 薛峰手绘的北京胡同微改造

畅行城市离不开“全龄友好”的城市环境,即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及身体健康状态的“全龄”人群皆能“友好包容”,既能提供普惠、高品质的公服需求,也能满足部分小众、个性化需求。在畅行城市建设中,根据不同年龄群体的差异性需求,在城市设计、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标识设计、器具设计和智慧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一体化设计。“这需要建筑师向城市规划师转变,运用好自己手中的笔,给全龄人群创造美好生活。”薛峰指出,未来畅行城市需具备通用性、包容性、便利性,实现系统化、人性化、精细化、信息化,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精准度、精细度、智慧度和感知度。

无障碍与信息化

提起“无障碍”,大多人认为其针对“残障人士”“老年人”“母婴”等特殊群体而言。但薛峰认为,无障碍涉及所有人群,不存在特殊群体,人人都可能遇到障碍,如与外国人交流的语言障碍、拖拉行李箱时遇到的台阶障碍等。因此,他在主持《北京市无障碍系统化设计导则》《北京无障碍城市设计导则》和《嘉兴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设计导则》编写、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及河北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哈尔滨市、嘉兴市、杭州市等无障碍城区(园区)设计时遵循“适全龄、重接驳;多坡化、少台阶;促精细、提性能;保安全、最便捷;要美观、要通用”原则。

《北京市无障碍系统化设计导则》《北京无障碍城市设计导则》等无障碍设计导则强调在城市设计、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标识设计等不同阶段,推动无障碍设施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全面提升。

薛峰参与的项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荣获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南苑机场后的第三个客运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预计达1.3亿人次,其中有约10%的残疾人和16%的老年人旅客,居全球之首。如何构建国际机场枢纽“无障碍系统化技术体系”是摆在薛峰团队面前的攻关难题。经过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无障碍环境设计深受好评,涌现出诸多技术创新点:建立航站楼无障碍、大兴机场线无障碍、南航运控保障基地无障碍三位一体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体系;构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全需求人群行为特征数据图谱;开发出覆盖全出行链的系统化、全要素、高集成度系统化设计体系等(见图4~6)。

图4 航站楼无障碍导盲、信息导览与自助服务系统

图5 南航运控保障基地无障碍通道接驳设施

图6 无障碍行李托运设施

雄安是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亮点,其中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更是“无障碍城市”建设样板:道路路口与建筑物连接处及门前均为扇面形的低度坡化,坡化率达100%,行人和轮椅均可通达畅行;行进盲道与提示步砖的铺设打破常规套路,按照国际惯例开展无障碍流线和盲道系统规划,按规划和功能需求进行铺设,普惠适用,让视障者与所有人都能感受通用设计的益处;人行路口采取立体标识提示,与无人驾驶技术相关联,汽车通过摄像头识别3D图案的减速带,自行减速;通用性无障碍路面与无障碍驾驶系统相配合,园区内路面平坦无坎,便于通行(见图7)。

图7 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

薛峰还主持设计了杭州西湖滨湖步行街无障碍微改造项目,建立商业步行街适老无障碍改造“五改”一体化设计体系,完成几百项人性化微改造节点设计。同时,还采用智慧设施进行引导,如智能电子盲道系统、红绿灯旁配备智能语音提示系统、可搜索无障碍餐厅的智能导航游览系统等,获评为全国无障碍设施设计精品案例(见图8)。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无障碍”建设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将实现由空间设施向智慧智能设施的科技转向。目前薛峰正在研究开发无障碍城市“数字盲道”、主动健康智慧社区和居家适老化智能改造等关键技术。在他的畅想中,未来电子盲道将会是“会说话”的盲道,将有“无人驾驶”的助行器具,无法到达的高山之巅可用全息虚拟出行游览,社区中的智慧机器人将提供无障碍服务……未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将是智慧体系引导下的无障碍畅行城市。

猜你喜欢
全龄导则建筑师
原蚕全龄一日二回育试验初报
家蚕新品种“庆丰×正广”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告
胖胖的“建筑师”
高军 幸福美丽花都,打造最强全龄宜居之地!
家蚕全龄1日2回育饲养方式与效果试验初报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