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态视角的新生代女农民工创业意向形成机制研究

2021-06-24 08:40:12周慧崔祥民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意向新生代组态

周慧,崔祥民

(1.江苏科技大学 苏州理工学院,江苏 苏州 215600;2.江苏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新生代女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她们文化水平较高、年纪较轻、没有务农经历,城市文化与价值观认同度较强,他们打工的目的已经不再局限于存钱回家盖房子,而是带有“创天下、寻发展”的目的(许传新,2007)[1]。在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转变、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蕴含着大量适宜女农民工的创业机会,她们纷纷在服装百货、童装玩具、美妆等领域寻求创业机会并逐渐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支新生力量。新生代女农民工创业既是摆脱贫困、提高社会地位、缓解就业压力,进而融入城市化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举措。

新生代女农民工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创业呈现出特殊的现象与规律。从创业动机看,她们有的是为了摆脱贫穷,提高生活水平,有的是为了在赚钱的同时可以兼顾家庭,还有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获得个人价值和成就,还有的是为了更大限度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财务等各方面自由,进而达到自我升华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目的。从创业倾向看,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工创业意愿更强、创业地点更倾向于城市、创业形式更倾向于自雇创业[2](傅晋华等,2014),倾向于从数字教育、移动消费等现代服务业寻找创业机会[3](许艳丽、王岚,2017)。女性创业者比男性更害怕风险(Quader,2012),更倾向于创办规模较小的企业[4](姚晓芳等,2014)。

创业是具有意向性的行为,只有具备强烈创业意向的个体才有可能开始真正的创业活动[5](Thompson,2009),创业意向作为最为关键而且具有持续性的构念 (Wilson,Kickul and Marlino,2007),成为创业研究的焦点。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最好预测指标[6](Krueger&Brazeal,1994),要促进新生代女农民工创业,核心切入点之一是先了解他们的创业意向以及鼓励他们形成创业抱负[7](段锦云、田晓明,2014)。

新生代农民工和女性创业意向先后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李丽群等(2011)发现,实现个人价值、追求城市化和市民化是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主要动力[8]。刘美玉(2013)将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归纳为经济性、社会性和成就性三个维度[9]。Shinnar,Giacomin和Janssen(2012)从社会性别和文化视角分析了女性个体产生创业意向的社会认知机制[10]。蒋海燕(2013)则从创业管理视角和网络过程视角构建了女性创业意向内外部影响因素模型[11]。前人虽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然有以下不足:(1)先前研究大都采用传统定量研究方法,旨在揭示社会关系网络(蒋海燕,2013)、角色榜样[12](谢先达,2019)等因素与创业意向的因果关系,而事实上,新生代女农民工创业意向的形成是一个受个体和情境综合影响的复杂过程,以“净效应”为主要研究视角的传统定量研究方法难以揭示其复杂成因;(2)先前研究大多将创业意向的形成视为对称性问题,仅关注高创业意向的形成要素,并认为这些要素不具备就必然导致非高创业意向的形成,而创业意向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这种对称性假设需要经过实证检验。

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国城镇化的变革环境为研究背景,以新生代女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从个体和环境双维视角,归纳影响新生代女农民工创业意向形成的因素,以组态视角采取定性比较研究方法,探究新生代女农民工创业意向形成机理。本研究有利于揭示创业意向形成内部机理,有利于为提升新生代女农民工创业意向提供有效路径和启发。

1 文献综述与模型构建

在创业意向形成机理方面,国内外学者从个体视角和环境视角开展研究。个体视角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创业事件理论(Ajzen,1991;Krueger,2000;Lián,2007)、计划行为理论(van Gelderen,2008;Wu,2008)和自我效能理论(Zhao,2005;Urban,2006)。环境视角的研究逐渐从关注家庭背景(Carroll&Mosakowski,1987;Scott&Twomey,1988)、受教育背景 (Le,1999;Kuip&Verheul,2003;范巍等,2004)、性别(Bonnett,1991;Mueller,2004)等个体背景因素向关注社会网络(van Auken、Fry、Stephen,2006;蒋海燕,2013;吴晓波,2014)因素转变。

基于创业者的认知机制解释创业活动差异的研究趋势渐热,在社会认知机制[13]中,个体通过解读外在环境调整自我认知和行为,最后达到保持与外在环境一致性的目的。环境、人及其行为之间存在动态的相互决定关系,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构成持续动态的交互关系(Bandura,1986)。三元交互理论为创业意向形成机理提供研究框架。本研究在社会认知理论指导下,以互动的视角,在区分人与情景两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双重网络嵌入(产业网络与社会关系网络)、政策环境认知、创业榜样等环境因素以及社会性别角色认同个体因素对创业意向影响的理论模型,以扩展传统采取个体或环境等单一视角创业意向形成机理研究,为新生代女农民工创业意向形成机制提供更为全面的认识。

图1 研究框架图

1.1 个体层面的因素

1.1.1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自己生物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性别角色并非仅仅是由生理因素所引起,它同时还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实质上是一种对在社会或群体生活中具有某种特定身份的人的要求及行为期待[14]。李海垒等(2011)基于社会性别角色研究发现,男性的创业意向明显高于女性[15]。这主要是因为她们具有双重角色期待,一项针对加拿大女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显示,女大学生虽然对事业具有热烈追求,但当孩子小时,她们宁可中断事业或兼职。新生代女农民工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传统“男强女弱”性别观念并非完全消除,这种不平等的性别角色对女性就业和创业都构成较大障碍[16]。Brush(1992)指出:与就业领域中的情况一样,由于受到传统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女性在创业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上依旧会面临严重性别歧视与双重角色冲突等问题[17]。不同于父辈们的就业观和生活观,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在城市永久生活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寄希望于通过创业改变命运,完全融入城市生活[18],新生代性别角色对创业意向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1.1.2 先前经验

先前经验是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在以往的学习或工作中积累的各种信息、知识和技能[19]。Ardichvili&Cardozo (2000)认为工作经验、个人经验、教育的背景,都会让人累积不同的先前经验[20]。先前经验是创业的基础性资源和前置性条件,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资源的筹措等创业活动具有直接影响。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先前经验还能够通过作用于感知行为控制来影响人们的意愿于目标行为[21]。创业事件理论认为,个体的先前经验和相关的创业接触则会对合意性感知和可行性感知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能够促进创业意愿的产生[22]。

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女农民工知识水平较高,大多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城市生活经历,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先前积累的顾客问题、市场服务等知识造就了创业者的“知识走廊”[23],这个知识走廊使她们在面对相同信息时,解读的往往是与其先前经验相一致的信息。这会帮助新生代女农民工从先前经验中捕捉创业机会,筹措创业资源。朱红根等[24]、王冬等[25]、伍如昕[26]研究均证实了,拥有技能、创业经历、较长务工年限、较高人力资本存量对农民工创业意向有正向影响。

1.2 环境层面的因素

1.2.1 双重关系网络嵌入

社会情境下的人由于彼此间的关系纽带,进而形成相似的思考和行事方式,Granovetter认为应该从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去解释经济行为[27]。Shane(2000)研究发现,由于人的信息来自于生活经验,而人的经验会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联系影响到包括创业意向在内的创业行为[28]。创业者资源禀赋匮乏,仅有未经核实的人力资本,社会关系网络是其获取资源的重要途经。就创业者动机而言,创业者在创业前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不仅仅是重要的资源来源途径,更是决定其是否创业的重要关键之一(蒋海燕,2013)。Igor等实证分析显示:人际网络对创业意向形成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29]。

不同于男性的社会关系网络较少包括女性,女性的社会关系网络更愿意把男性纳入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一项基于香港的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时女性比男性更依赖社会关系网络[30](Chan&Foster,2001)。女性创业网络主要通过工作、家庭,与社会生活 (social life)所构织而成[31](Aldrich,1989)。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不再是打零工的临时工,而是以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成为正式工,在结束不稳定工作状态的同时,也以员工身份与供应商、客户、工友等群体建立了联系,嵌入了产业关系网络之中。农民工创业网络关系嵌入,经历着从单一社会网络向社会网络与产业网络双重嵌入的演化[32](庄晋财等,2014)。社会关系网络是个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是一种基于亲缘、血缘、朋友等关系形成的网络,具有强联系特征。产业关系网络是分工协作为形成的关系网络,具有较强的产业依附性,其蕴含的信息与社会关系网络具有较强的异质性。这些网络联系一方面对创业意向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也将影响其他因素对创业意向产生间接作用。

1.2.2 角色榜样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外部环境中的榜样进行学习,从而调整自己行为。角色榜样是个体决策行为的背景性因素,对职业选择等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许多创业者在做出创业决定时都受到家庭成员、同事等人的影响,一项关于美国和墨西哥大学生的实证调查发现,家庭创业角色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形成具有重要影响[33](VanAuken,2006)。榜样与自身的相似程度越高,其榜样作用就越大,一项研究表明同一民族背景的角色榜样更易激励他的团体成员去创业(谢先达.2019)。创业角色榜样能够提升个体创业意向的观点已被普遍地接受[34](Lián&Fayolle,2014)。

新生代女农民工创业知识和技能较为匮乏,媒体报道的创业榜样在她们看来遥不可及,她们创业自我效能较低。而家庭成员、工友等创业成功案例,为她们的创业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地位平等和身份相似使她们不再将她人成功归结为运气。她们能够发现和认识到自己未来的可能性状态,在她们创业选择犹豫不决时,身边的创业榜样为她们提供了真实的证实和评估自己的参考对象。身边的创业榜样在提升新生代女农民工创业自我效能的同时,还可以为她们提供成熟的商业模式、供货渠道、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等创业资源与信息。她们通过亲带亲,邻带邻等传帮带的方式,提升她们的创业意向。

1.2.3 政策感知

在创业研究中,良好的制度环境会对创业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是一个被学者普遍认可的命题[35]。政府政策能够克服新生代女农民工创业恐惧情绪,提升创业信心,进而影响其创业意向,研究发现,政府对于创业的扶持计划和支持行为对于个体的创业意向具有重要刺激作用[36](Hisrich&Bruch,1985)。崔祥民(2015)绿色创业意向实证研究发现,政策感知比价值观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还大,政策感知部分通过自我效能对绿色创业意向产生影响[37]。

女性创业是提升经济自主能力,摆脱男性中心控制,融入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途经。然而,新生代女农民工受家庭和工作双元角色冲突以及城乡二元结构性体制障碍的影响,面临知识技能不足、社会关系网络建立困难、创业资源匮乏等诸多困难。新生代女农民工创业较大的价值和较弱的能力使政策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为农民工提供政策支持并保障政策的连续性[38]。政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只有被新生代女农民工获取、理解,认识到政策在减少创业风险、增加经济收益等方面的作用,才能对其创业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政策感知度较高的新生代女农民工,更清楚了解政策内容,更能积极评价政策支持力度,进而形成创业意愿。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试图揭示新生代女农民工个体和环境因素组合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传统定量研究方法多基于还原论的视角,研究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净效应,不适合基于整体视角的研究。本研究选取定性比较研究方法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开展系统匹配和对比,系统化比较不同案例中的个体和环境因素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效果,以探索创业意向生成的不同组态。

QCA是一种基于归纳思维,从整体性的分析视角,整合案例导向和变量导向方法的优点,通过不断案例比较,找到影响结果的综合性策略[39]。不同于传统的定量研究方法,QCA不再假设前因变量是独立的,抛弃了基于“可加性”的单变量净效应分析,而是着重分析前因变量的相互依赖和不同组合构成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40]。QCA认为影响结果的前因组合并非唯一的,而是存在前因组合多样化现象,这些组合对结果影响具有等效性。QCA的任务并非把所有的前因组合全部找到,而是找到有效的前因组合以指导实践。

研究发现,众多前因变量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前因变量之间存在多重互动关系,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以组合的方式发挥整体影响效应。选取QCA作为研究方法,通过不同案例之间的比较,找到不同前因组合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回答“哪些策略组合能够提升创业意向”这个核心问题,实现本研究的目的。创业意向的形成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高创业意向的前因组合的非集并非一定是导致低创业意向的前因组合,而QCA方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回归方法的缺陷,分别分析高创业意向和低创业意向不同前因组合,更能全面准确揭示创业意向复杂因果关系。

2.2 变量测量

2.2.1 结果变量

本研究的结果变量为创业意向,在对其进行测量时主要参照Thompson(2009)开发的量表。主要包括:“创业是我的一个梦想、我在考虑自己的创业规划、我正在储备创业需要的知识技能、我经常阅读和创业有关的书籍、我正在为创业所需资金和人脉做准备、我经常在寻求创业机会”六个题项。采取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测量,包括“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五个选项。

2.2.2 前因条件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个体和环境两个层面出发,选取性别角色、先前经验、网络嵌入、角色榜样、政策感知五个前因变量。社会性别角色主要参考Zhang(2001)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量表,共包括16个题项,8个题项为男性题项,8个题项为女性题项。先前经验主要参照张秀娥等(2018)开发量表,从创业经验、知识水平两个方面进行测量。网络嵌入主要参考庄晋财等(2014)开发的量表,主要包括8个社会网络嵌入题项和12个产业网络嵌入题项。角色榜样主要参照Krueger(1993)的测量方法,从父母、同学与朋友、亲戚、媒体四个方面测量角色榜样作用。政策感知主要参照钱永红(2007)开发的量表,从社会发展态势、国家鼓励、稳定政局和政策优惠方面进行测量。

2.3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由于创业意向是创业的前因变量,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就不仅仅包括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还包括未创业的新生代女农民工。为提高调查的真实和可信性,本研究利用寒假期间,大学生和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优势,大学生开展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以便于解释题项,避免误解造成的问卷质量降低。

二十二名大学生共收集问卷213份,其中有效问卷193份,问卷有效性为90.6%。样本的人口统计变量如表1所示。由人口统计变量可以看出,新生代女农民工年轻化倾向明显,学历层次较高,多从事服务业和商业。

表1 样本人口统计表

3 研究过程与结论

3.1 必要条件分析

必要条件分析具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可以帮助研究者识别单个因素对高创业意向的影响效应,二是可以避免必要条件在纳入“逻辑余项”的解中被剔除的可能(伯努瓦·里豪克斯等,2017)。在对数据进行校准的基础上,利用fsQCA3.0软件,对193个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必要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必要性检验统计表

表3 组态分析表

由表2可以看出,除了政策感知外的11个条件的一致性都小于0.9,不构成必要条件。政策感知的一致性系数达到0.94,这说明政策感知是一个必要条件,新生代女农民工创业意向具有政策驱动的特征。

3.2 组态性分析

3.2.1 高创业意向组态分析

采取fsqca30.0软件对193份有效问卷开展组态分析,以一致性系数大于0.8,PRI一致性系数大于0.7为标准,得到三个组态,第一个组态具有两个二阶等效分组态。遵循Ragin (2008)和Fiss(2011)的结果呈现形式,实心圆表示条件存在,大圈表示核心条件,小圈表示边缘条件,含叉圆表示条件缺席,空格表示一种模糊状态,即该条件可存在亦可缺席,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无论是单个解(组态)还是总体解的一致性水平均要高于可接受的最低标准0.8,其中总体解的一致性为0.947。总体解的覆盖度为0.417,同QCA方法在组织与管理领域的研究基本持平。

(1)组态1:女性角色榜样型

组态H1a与H1b是二阶等效组态,都是女性角色、角色榜样和政策感知的组合,由于政策感知为必要条件,所以可将其总结为女性角色榜样型。该组态表明无论是否具有男性角色、先前经验,即使是无关系嵌入、产业嵌入的情况或无论是否具有产业嵌入,即使是无男性角色、关系嵌入与先前经验情况下,只要具备女性角色、角色榜样和政策感知,就可实现高创业意向。这说明女性社会角色显著的新生代女农民工在角色榜样和政策感知的交互作用是实现高创业意向的有效途经。具备女性化社会性别角色的农民工行为和关系导向的风格更为明显,更富有同情心,更善解人意,更会采取逃避、寻求支持等方式来化解自身的压力[41],她们更容易受周围角色榜样的影响,更愿意听取角色榜样的建议,从而实现高创业意向。

该组态可以有效解释社会性别角色对创业意向影响的分歧,从而达到对社会性别角色作用更完整的解释。大部分研究认为创业者更倾向于男性化社会角色,例如,由于具备男性化社会性别角色的女性本身就具有冒险精神,创业的意愿也会更加强烈[42]。但还有研究认为,女性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更容易创业成功[43]。本研究发现,女性社会角色并非单独对创业意向产生作用,而是通过与角色榜样、政策感知的交互作用,以组态的方式对创业意向产生影响。

(2)组态2:男性角色产业嵌入型

该组态是男性角色、产业嵌入、角色榜样、政策感知四个要素的组合。该组态表明,在女性角色、关系嵌入和先前经验三个要素缺失的情况下,只要男性角色显著,产业网络嵌入水平较高,在角色榜样和政策感知的作用下,就可实现高创业意向。这说明,社会角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男性社会角色与女性社会角色都可以实现高创业意向,只是实现路径不同。实证研究发现,女性高管一般都具备男性化的性格特质[44]。具备男性社会角色的女性由于其本身具有较强的个性、独立意识、进取精神和冒险精神[45],对于个人成就和更高职务的追求更加强烈,更有利于在职场当中的发展,更容易嵌入产业网络。嵌入产业网络有利于提升角色榜样交流的强度和广度,从而提升创业希求性感知和可行性感知,在政策感知的协同作用下,影响对创业的态度和主观规范,使创业意向提升明显。

该研究进一步扩展了先前角色榜样的范畴,新生代女农民工不再仅嵌入社会关系网络,其行为意向也不仅仅受父母、朋友等身边人榜样的影响,她们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参与社会分工,有机会与其他企业、产业建立商业联系。嵌入产业网络后,提升了新生代女农民工社会关系的范围,丰富了社会关系网络的类型,新生代女农民工有机会结识更多的商界人士,在获取相关知识、信息等资源的同时,其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等也深受商业人士影响,在产业网络中创业者的影响和政策刺激下,形成创业意向。

(3)组态 3:全要素型

该策略组包括了创业意向相关的所有要素,旨在提供全要素保障,通过个体和环境要素协同的方式,全面提升创业意向,从而达到高创业意向的目的。该组态表明,部分新生代女农民工具有男性与女性双重性别角色倾向,她们既具有敢于冒险、善于领导等男性化性格的优点,又具有感性,善于人际交往等女性化性格的优点。她们利用双重性别角色优势,嵌入人际和产业双重关系网络,并于关系网络中的创业示范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对创业这一角色产生高度认同,激发她们创业的动机,她们从先前经验中逐步消除创业恐惧感,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产生创业意向。

3.2.2 非高创业意向组态分析

由于创业意向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受多重因素影响,导致高创业意向与非高创业意向的原因可能不一致,高创业意向是否出现需要不同的原因组合来分别解释。为更全面深入地研究创业意向的内在机理,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导致非高创业意向的组态。表4所示,非高创业意向的形成呈现出四种二阶等效组态,通过对比这四个二阶等效组态可以发现以下结论:

(1)创业意向的形成具有非对称性

对比高创业意向和非高创业意向组态可以看出,高创业意向组态的非集并不是非高创业意向的组态,也就是说,本研究得出高创业意向具有三个有效组态,但并不否认其他有效组态的存在。同理,本研究在发现非高创业意向的组态外,也不否认其他非高创业意向组态的存在。

(2)单纯的政策感知无法实现高创业意向

研究发现,即使政策感知条件存在,如果缺乏关系嵌入、角色榜样等条件,非高创业意向仍然发生。这说明,政策感知虽然是高创业意向的必要条件,但如果没有其他条件的存在,无法与其他条件产生互动协同作用,单纯的政策刺激无法实现高创业意向。

(3)角色榜样是创业意向的核心条件

研究发现,角色榜样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在高创业意向的三个组态当中,其非集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在非高创业意向的组态当中。这说明角色榜样在新生代女民工创业意向的形成过程中处于核心重要地位,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深受身边创业者活动的影响,身边创业者给予她们创业的信息、机会,改变了创业的态度,提升了创业信心。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本文在193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QCA方法研究众创空间形成机理,得出以下结论:

4.1.1 高创业意向的形成存在多重并发现象

本研究发现,高创业意向的形成具有女性角色榜样型、男性角色产业嵌入型和全要素型三种组态,三种组态都是实证检验的有效组态。这说明,高创业意向的形成并非存在单一路径,而是呈现出多重并发现象。

4.1.2 政策感知是创业意向形成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发现,虽然单纯政策感知无法实现高创业意向,但是高创业意向形成的必要条件,存在于每一个高创业意向组态之中,缺乏政策感知将使高创业意向必然不出现,这说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创业意向具有政策依赖特征。

4.1.3 角色榜样是创业意向形成的核心条件

本研究发现角色榜样是高创业意向三个有效组态的核心条件,其非集是非高创业意向的核心条件。这说明,角色榜样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的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新生代女农民工通过与角色榜样进行比较,并从中发现未来状态,激发她们创业激情。由于与角色榜样具有相似背景,从而提升了创业信心,消除了创业恐惧感。

4.2 理论贡献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体现为:

4.2.1 弥补以往研究中忽视的整体性视角

以往研究多重视单一条件的“边际净效应”,本研究改变以往基于 “还原论”的分析视角,以“整体性”思维为指导,采取QCA研究方法,发现高创业意向的形成存在三个有效组态,高创业意向的形成是多个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4.2.2 否定了创业意向形成过程中的对称性假设

传统研究认为创业意向的形成具有对称性现象,但本研究发现高创业意向集合的非集并非是非高创业意向的集合。创业意向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因果关系,创业意向形成非对称性现象的发现,既可以为高创业意向提供有效策略,还可以为低创业意向提供风险提示。

4.3 研究展望

本研究还存在以下局限:第一,创业意向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仅选取的七个因素,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引入更多的变量,才能更全面的揭示创业意向的形成;第二,今后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研究变量,例如角色榜样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家人榜样、工作伙伴榜样和公众人物榜样,细化研究变量能精准识别新生代创业意向影响因素,从而使对策更具针对性。

猜你喜欢
意向新生代组态
“新生代”学数学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5:38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42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50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现代装饰(2018年5期)2018-05-26 09:09:23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中国修辞(2017年0期)2017-01-31 05:41:04
PLC组态控制在水箱控制系统的应用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