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爱萍,杨 柳,郭 睿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放射性皮炎是乳腺癌放疗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会造成患者的皮肤损伤,从而导致皮肤局部疼痛、出血或感染[1-2]。放射性皮炎严重者会造成永久性皮肤瘢痕,这会降低患者对放疗的依从性,甚至导致放疗的中断[3],而放疗中断和治疗时间延长会导致治疗效果的下降。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标准化方案[4]。本研究对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使用三黄油联合喜疗妥治疗,并进行控制急性放射性皮炎效果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入组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行放疗的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年龄25~81岁,中位年龄42岁。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依据乳腺癌治疗原则,根据病情设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采用6 MV-X射线照射,治疗5~6周。
1.2 放射性皮炎的处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放射野发生放射性皮炎之前,皮肤不使用任何药物涂抹或喷雾。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三黄油联合喜疗妥治疗。具体方案:X线照射前所有患者进行放疗健康宣教,放疗初期,放疗后先用三黄油纱条湿敷照射野皮肤处每天2次,每次15~20 min,然后再于照射野涂抹喜疗妥,根据患者皮肤情况及自身感觉调整湿敷及涂抹次数,继续治疗6~8 d。
1.3 放射性皮炎诊断标准按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评价放射性皮炎,分为0~Ⅳ度。0度:皮肤无变化;Ⅰ度:皮肤出现滤泡、轻度红斑、脱毛、干性皮炎,出汗减少;Ⅱ度:皮肤出现明显红斑、斑状湿性皮炎、中度水肿;Ⅲ度:皮肤出现融合性湿性皮炎、凹陷性水肿;Ⅳ度:皮肤出现坏死、溃疡、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处理数据,放射性皮炎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观察组放射性皮炎0度15例、Ⅰ度18例、Ⅱ度13例、Ⅲ度3例、Ⅳ度1例,总发生率92.00%;对照组0度4例、Ⅰ度9例、Ⅱ度8例、Ⅲ度21例、Ⅳ度8例,发生率70.00%。观察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2,P=0.005)。观察组1例、对照组8例Ⅳ度放射性皮炎患者,被迫暂停放疗,给予清创并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每天1次,5~7 d 后愈合。见表1。
表1 2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比较
放疗是临床常用的肿瘤局部治疗手段,在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疗效[5]。但是放疗在杀灭肿瘤细胞,治疗疾病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组织和器官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放疗造成的机体损伤可能是细胞成分的形态、生物化学等方面发生变化的综合体现[6-7]。有文献[8-10]认为,X射线导致的机体自由基和活性氧过剩能够造成基底层细胞损伤,造成其增殖及表层迁移、角化等,进而表现为皮肤的放射性损伤,其发生与否及严重程度与放射线强度、照射野面积、患者年龄、患者身体状况等关系密切。李素艳等[11]研究发现,5 Gy剂量的照射可导致皮肤出现红斑,20 Gy以上可导致皮肤溃疡。金因肽、维生素B12等药物在临床上被用于放射性皮炎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是尚未有常规用于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效果。一旦发生放射性皮炎,会造成患者治疗依从性变差,严重者会导致治疗的中断,给患者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因此,寻找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措施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
三黄油是含有黄芩、黄连、黄柏、冰片、紫草、香油等成分的一种中药熬制的油剂,主要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痒、消肿止痛、解毒疗疮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各种皮炎的治疗[12]。喜疗妥是一种多磺酸黏多糖,主要具有控制炎症进展、改善血液循环、消肿止痛、软化瘢痕等作用[13]。本研究采用三黄油联合喜疗妥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过程中出现的放射性皮炎。结果发现:观察组放射性皮炎0度15例、Ⅰ度18例、Ⅱ度13例、Ⅲ度3例、Ⅳ度1例,总发生率92.00%;对照组0度4例、Ⅰ度9例、Ⅱ度8例、Ⅲ度21例、Ⅳ度8例,总发生率70.00%。观察组放射性皮炎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2,P=0.005)。观察组1例、对照组8例Ⅳ度放射性皮炎患者,被迫暂停放疗,给予清创并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每天1次,5~7 d后愈合。可见三黄油联合喜疗妥能够提高放射性皮炎患者放射野皮肤对放射的耐受性,推迟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过敏反应,明显提高了放疗的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改善了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三黄油联合喜疗妥能延缓乳腺癌患者放疗中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有利于放疗的顺利进行,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