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
传统纺织业经历了一次次的变革,才有了如今大众视野中的模样。
美国拜登总统上台后,在国际舞台上高举意识形态大旗,并将中美矛盾延展到一个传统产业——纺织业。H&M集团在其官网发布声明拒绝使用来自新疆的棉花作为原材料,以所谓的“强迫劳动”为借口,提出“抵制新疆棉花和纺织工厂”的口号。随后,耐克官方也发布声明表示,不仅自己不用新疆棉花,更要求合作的供应商也不许用新疆棉花。然而,那些国际反华势力抹黑新疆棉花产业使用“强迫劳动”的言论之所以荒谬,不仅因为在微观层次上,外国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NGO)拿着放大镜也未能找出任何“强迫劳动”的证据,更因为在宏观层次上,新疆长期享受多层次、多形式、超强力度的援助和财政转移支付,这种超强力度的转移支付可以追溯至清朝治疆。那么西方反华势力意欲何为?当然是剑指中国的纺织产业。
英國苏格兰传统的哈里斯粗花毛绒布是通过古老的手工编织机织成的。
所谓产业革命,是指以产业生产技术体系质的变革为先导,在主要生产技术与相关生产技术发生量与质变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产业门类、产业关联方式、产业结构与发展空前未有的、划时代性的阶跃性变化。迄今已发生三次产业革命,即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以“机械化时代”到来为特征的第一次产业革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以美国、德国为中心,以“电气化时代”到来为特征的第二次产业革命;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70年代迅速发展,以美国、日本、西欧为中心,其他国家广泛参与,以开发利用尖端技术为核心,以“电子化、信息化时代”到来为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
纺织业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中起到了突出作用,这得从“羊吃人”的故事说起。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在他的《乌托邦》一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就满足,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从15世纪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扩大了,人们对毛料的需求日益增加,从而使得毛纺织业繁盛起来,羊毛的价格也不断上涨。英国原本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为国内外毛料工场提供原料。养羊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一些有经济头脑的英国贵族就开始投资养羊业。但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作牧场,所以贵族们先是用篱笆把荒地或公共土地围起来,接着又把原来租种土地的农民赶走,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总之,把所有可以长草的土地都圈占起来养羊,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
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的一块块的草地。对贵族来说,圈地养羊既省钱又省劳力,原来需要20人耕种的土地,改为牧场后只需1个牧羊人,而牧羊人的工资又是劳工中最低的。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绵羊的蹄子把沙子变成了黄金。”如此一来,大批被赶出家园的农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不少人也因此病倒饿死,这便是托马斯·莫尔所描述的“羊吃人”的现象。由此引发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诺福克郡的“圈地运动”。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荡了封建残余,砸碎了封建神权论套在人们头脑上的桎梏,科学技术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代。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发明是英国产业革命的开始,机械化时代的真正基础是发明制造机器的机器,即工作母机。亨利·莫兹利和约瑟夫·布拉默发明车床之后,使纺纱机和蒸汽机的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前向联系,炼焦法的应用使大量生产铁成为可能且成本降低,进而扩大了机械工业对铁的需求,带动机械工业的发展;通过后向联系,纺织业扩大了对纺纱机、织布机、蒸汽机的需求,这些机器的生产扩张又增加了对工作母机的需求,而机械工业的发展又导致了冶铁、炼钢和煤炭业的发展;通过旁侧联系,纺织工业的技术革命推动了其他一系列轻工业部门的变革。
在当时,纺织业是第一个应用现代技术的生产部门,无论从资本、劳动力、产值或其他传统指标来衡量,都长期雄踞各产业之首。美国在纺织业中采用了机器后,紧接着又创造了机器厂,用来维修和生产设备。而这些工厂,就是装配技术和零部件互换技术的小天地,逐渐开始制造其他种类的机器,例如蒸汽机、炼铁炉、锅炉和机车,而最重要的是机床。可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起飞期的旗舰产业是规模纺织业。随着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20年代,纺织业作为曾经的旗舰产业,如今在各种黑科技的加持下,并没有落后于时代。
当代纺织业有哪些黑科技?首先是“变废为宝”的可回收技术。有机纤维、回收陈旧的纺织品就是最大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十分有益。日本化纤协会认为,“新回收方式采取非传统的方法正在产生效应。回收的化纤纤维进行熔化后再生产,可以生产出很好的产品,并且最终能够回归土壤。”例如,咖啡豆被加工后所产生的咖啡渣,在大多数时间里都被作为垃圾丢弃,少数时用作肥料。但今天,一种新方法却可用其纤维来做衬衣,一杯咖啡就能制造出两件T恤衫,这就是一种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回收的塑料瓶也能制造成纤维,最终变为服装及家用纺织品。那些被扔掉的塑料瓶经过数次加工,例如洗涤和颗粒化处理,然后熔化、造型处理,最后生成聚酯。这类纤维物美价廉,是理想的服装材料。
其次是可以抵抗病毒的新型纺织品。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与大规模传染病抗争的历史,如何抵抗病毒已经成为一个决定人类命运的大问题。瑞士纺织技术公司黑Q(HeiQ)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在实验室中被证明有效对抗非典的纺织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处理的织物,能将病毒传染性降低超过99.99%,命名为“Viroblock NPJ03”。这是一种用于工业纺织品表面的涂层工艺,旨在为纺织品提供抗病毒和抗菌性能。而涂层属于高分子纳米生物医药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沉积抗菌纳米银的聚合物囊泡,这种囊泡的空腔结构可以包裹多种药物,同时纳米银的存在又使得囊泡具有了杀菌抑菌的療效。世界卫生组织称,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为1至14天,戴口罩是亚洲大多数人为避免病毒传播而采取的常见措施。中国防护口罩生产商苏州波力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率先采用Viroblock技术,经处理的口罩最早将于2021年4月面市。美国紧身裤及袜子生产商Kayser-Roth计划将这项技术添加到他们的新产品中去。而中国鲁丰织染有限公司等许多国际纺织品生产商则会在评估后,将Viroblock技术用于服装的其他类型面料上。
多尔蒂研究所研究人员用Viroblock进行了非典病毒的测试,该研究所是墨尔本大学和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的合资企业,也是将研究、教学、公共卫生和实验室功能、诊断服务和临床护理一体化的著名机构。他们的研究项目涉及一种消毒测试,模拟小气溶胶液滴污染服装的实际相互作用——用已知非典病毒浓度的滴液与样品织物接触30分钟后测量剩余的传染性病毒。他们用Viroblock NPJ03处理织物样品,30分钟后残留的感染病毒销声匿迹,非典病毒被杀灭率达99.99%。确认非典病毒失去活性是个重要的里程碑,这表明它足以帮助纺织品提高抗病毒水平,保护人体不受侵害,这有助于缓解全球疫情。
此外,日本两大领先公司村田制作所和帝人富瑞特株式会社联合开发出全球首款陶瓷基无源电子元件,并创新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压电织物,称为皮克斯织物,当对其施加力度时,它能生成电能并表现出抗菌特性。这种织物穿在身上运动时就能表现出抗菌性,因为它利用了人体运动,使织物膨胀和收缩产生静电场,而电场会杀死进入纤维的细菌。这种新型织物开拓性地创造了纺织技术的新天地,因此受到广泛欢迎。
可以说,现代纺织业已经成为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
从整个生产过程看,纺织业的原料不仅和农牧业产品(棉毛丝麻)相关联,又和化学工业产品相关。高新技术的应用已使传统纺织业旧貌换新颜,不仅适应了人们个性化的要求,而且扩大了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如今的纺织业生产水平已经和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农业、生物工程等产业的发展紧密关联。纺织业的产品也已经从单一的服装扩大到装饰和产业用,渗透到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医药、农业建筑等各行各业。可以说,今天纺织业的发展已经和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更加息息相关。一些西方国家在新疆棉花问题上做文章,其目的昭然若揭,就是想搞垮中国的纺织业,进而冲击中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在一个已经成长壮大起来的世界头号制造大国面前,用这样的小伎俩显得实在有些荒谬和可笑。